在平时,我们很容易将自闭、孤独与自闭症、孤独症混为一谈。虽然孤独症或自闭症与自闭、孤独仅有一字之差,在症状、成因和后果的严重程度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时至今日,社会公众和网络媒体,对存在儿童自闭症倾向的家长、甚至包括那些初诊为自闭症患者的家人对于自闭症的认知度严重偏低,甚至混淆了自闭与自闭症两者的概念。自闭症大部分的误解正是源自于这种错误的认知。 无论对于患儿本人和他的家人,自闭症的后果是难以承受的!这一点一定要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因此我们了解自闭症首要是学会鉴别自闭与自闭症。发现儿童自闭症倾向时应及时就诊。 “孤独”或“自闭”这两个词反映的是人的心理状态。新华字典中对自闭的解释是:自我封闭;在家闭门不出,对外界不予理会。我们每个人可能或多或少都感受过“孤独”、经历过“自闭”这样的心理历程,但我们能自己调节这种心态,走出阴霾的心境。 与“自闭”、“孤独”明显不同的是,自闭症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特殊兴趣和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发育行为疾病,医学界至今没探究出发病的确切原因,但可以确定的是,自闭症的发生与家庭教养缺失、抚养者的冷漠、语言环境复杂等都没有明显的关系。 一般自闭症患儿在一岁左右就会有明显不同于其他孩子的早期症状表现,敏感的家长应该不难注意到。自闭症有明显的可疑症状,其中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是自闭症的三个主要症状,合称kanner三联症,同时在智力、感知觉和情绪等方面也有相应的特征。K19康复网上有一份免费的《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或称《自闭症ABC测试量表》,建议家长们花些时间进行一下初步核验。 患自闭症的孩子,“来自星星的孩子”,与生俱来地带着某种缺陷来到这个世界,他(她)们可能长相可爱、帅气灵活,但缺乏社会交往能力,语言交流有着显著的异常,多数孩子存在狭隘兴趣与重复刻板行为。孤独是心态,孤独症是病态,若不予干预治疗,无论轻重病例,多数患儿成年后或不能生活自理,或不具备独立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