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时,她在路边守候当红军的丈夫和儿子,一个牺牲一个成了中将

静心的历史 2024-11-05 09:44:44

在江西省吉安县城东南约25公里路的地方,有一个依山而建的秀丽村庄,名叫渼陂村,这里生活着家境贫寒贫寒的乡民们。

1949年的一天,一位衣衫褴褛,白发苍苍的老妪坐在村口望着远处,她似乎在等什么人,很快,一支解放军部队出现在她面前,这支部队是要去北平的,只是途径这里而已。

老妪见到部队后,颤抖着双腿站了起来,看到队伍里走得慢或者骑着大马的领导经过时,她总要上去询问一番:“你们认不认识一位名叫梁必业的人?还有一位叫梁兴教。”

大家都摇摇头表示没有听过,老妪失望极了,颤颤巍巍继续坐在村口等待。看着远处的山脉,老妪脑海里突然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那是很平常的一天,她带着刚进入学龄的儿子来到孝友祠堂,按照村里面的规定,只要到了上学的年纪,家里的孩子就可以到这里领取一箩谷,这是供孩子们交学费用的。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政策,她的孩子才有了可以上学的机会。那个时候富裕的家庭会给孩子准备好吃的零食或者一定数量的零花钱。

但是由于自己家比较贫穷,孩子也多,所以拿不出多余的钱给他花,家里祖祖辈辈都是靠务农维持家用的,虽然苦,但是老一辈人都很有骨气。

她拉着孩子的手,细细交待:“如果你见到同学吃东西的话,就立刻走开,即便你当下很饿,也不能问别人讨要吃的,有没有记住?”

孩子扑闪着大眼睛,点点头回答:“娘,你放心吧,我不会拿别人的东西的,就是他们给我,我也不要!”

看着懂事的孩子,当母亲的怎会不心疼,她悄悄背过身子擦了一把眼泪,心细的孩子还是发现了,他伸出小手,轻轻抚摸着母亲的脸颊说:“娘,你放心,我将来一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的,到时候你就不用在大雪天去捡火柴了。”

孩子懂事的话语让母亲的泪得更快了……

远方传来的马蹄声打破了老妪的回忆,她好想念她的孩子啊,他现在在哪里啊?

一连几天,老妪都在路边守候着当红军的丈夫和儿子,那天,四野48军从吉安前往赣南,经过村子的时候,老妪见到一个骑着大马的长官,她再一次问道:“你们认不认识一位名叫梁必业的人?还有一位叫梁兴教。”

梁必业?他确实认识梁必业,不过眼下梁必业所在的部队并没有走这条道路,这位军长又看了看站在他面前的老妪,想着她可能是梁必业家的什么人。

“大娘,梁必业我是认识的,但是我不认识梁兴教,梁必业现在已经是军部的军政委了,如果你要等他的话,还是请回吧,他走的是湖南那条路,不会路过吉安的。”

听了军长的话,老妪只好失望地回家了。

不过万幸的是,这位军长把他在吉安遇到梁必业母亲一事转告给了梁必业本人。一年后的1950年,梁必业从38军调到中南军区工作,他才将母亲接到汉口一见。

梁必业是在1930年跟着父亲一起加入红军,如今已经过去20年了,他也从一个毛头小子长成威风凛凛的军人,看着神采奕奕的儿子,老妪流下两行热泪。

梁必业没有忘记当年要带母亲过好日子的承诺,母亲年事已高,村里的生活不再适合她,梁必业打算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照顾。

多年形成劳动习惯的农村妇女不愿意做享清福,也不愿意离开生活一辈子的山水土地,这里除了有她熟悉的环境之外,也有她割舍不下的乡亲们。

至于梁必业的父亲梁兴教,他于1931年牺牲在了前线。

后来,梁必业成了开国中将,他还是想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但是母亲每次只答应来这里小住几天,不答应长时间留在这里,身为孩子,只能尊重母亲的一切决定了。

多年的贫苦生活再加上战争带来的伤害,老妪还没怎么享受天伦之乐,就因病去世了。

0 阅读:0

静心的历史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静心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