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为何会传位给义子,以至于被亲儿子弑杀?他的婚姻、家事太乱

寻根拜祖 2024-06-12 11:20:02

朱梁政权存在的时间太短,朱温的名声又有点臭,史书对他肯定没好脸色。出于“鞭挞”的目的,史料不惜故意遗漏、篡改、抹黑,以至于朱温的子嗣存在含混不清的地方。

按照新旧五代史的记载,朱温有七个亲儿子,五个干儿子,分别如下:

亲子:长子朱友裕、次子朱友恭、三子朱友贞、四子朱友璋、五子朱友雍、六子朱友徽、七子朱友孜;

义子:朱友文、朱友恭、朱友谦、朱友让、朱汉宾。

以上诸子排行史书记载有冲突,不做讨论。

后人对这份名单存在的疑点主要有三个:一是朱友裕到底是不是嫡长子?二是朱友文真的是义子吗?三是皇位之争为何是朱友珪和朱友文,而不是朱友贞?

要解开这三个谜团,还得先从朱温的婚姻谜团谈起。

谜团之一:朱温与张惠的婚姻是原配吗?

首先,“张惠”这名字就是后人杜撰,正史中称之为“元贞皇后张氏”,为了叙述方便,姑且借用“张惠”。

《新五代史》说,张惠是砀山富家子,《五代会要》说,张惠是宋州刺史张蕤的女儿。

朱温出身于一个破落的“小士族”家庭,说朱家是“小士族”家庭已经是提高他们了,因为朱温的祖父、父亲一辈子都没考上功名,只是个教书先生。

朱温他爹死得早,因此朱家进一步败落,至于朱妈妈只能寄生于富户刘崇,并给刘家当佣工养活一家人。

朱温哥仨都不是读书的料,也没有父祖的德行,尤其他与二哥朱存,都是横行乡里的恶霸,被人唾弃。

这么一个破落户,怎么能娶到张惠这个富家女呢?

《新五代史》说朱温“少以妇聘之”,这个记载有点匪夷所思,朱家与张家明显门不当户不对,其中发生了什么无从知晓。

《五代会要》的记载却是另一个版本:朱温少年时期就垂涎张惠的美貌,曾经以酸葡萄的心境发出“丽华之叹”。所谓“丽华之叹”,是指当年光武帝刘秀发迹之前的那句千古名言:娶妻当得阴丽华。

很显然,朱温这个癞蛤蟆的“丽华之叹”只能是个笑话。却不料《五代会要》笔锋一转,说“及温在同州,得张于兵间,因以妇礼纳之”。

意思是,朱温在同州的时候,在乱兵中得到了张惠,并迎娶了她。朱温什么时候在同州的呢?张惠又怎么在“乱兵”中呢?

原来,朱温后来参加了黄巢起义,并于880年跟随黄巢攻入长安。中和二年(882年)二月,朱温被黄巢任命为同州防御使,负责攻打蒲州,这一年朱温30岁。

从这个细节看,那时候天下一片兵荒马乱,张惠很可能遭了兵匪,被人掳掠于军营,并且从宋州一路辗转到一千多里外的同州,又无意中落入朱温的手里。

如果这个记载属实的话,结合年龄推算,张惠很可能早就嫁作他人妇,朱温很可能是他的第N任丈夫。

谜团之二:朱友裕是朱温的嫡长子吗?

在朱温的儿子们中,只有两个儿子明确记载了生母,一是嫡子朱友贞,生母元贞皇后张氏(张惠),二是朱友珪,生母是亳州的一名“营妓”。

作为长子朱友裕,后人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他是张惠与朱温的嫡长子,另一种说法他是庶长子,还有一种更加惊人的推断——他根本就不是朱温的儿子。

为何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猜测呢?

朱友裕的第一次出场是在中和三年(883年),那年朱温与李克用合力围攻华州,朱友裕以神奇的射术力压“鸦儿军”,技惊四座。

如果这个记载属实,那么就推翻了朱温与张惠在同州二年才结婚的记载,假如朱友裕是朱温与张惠的儿子,顶多才1岁,显然不可能。

剩下的就只有三种可能:一是朱温与张惠少年成婚,并生下朱友裕;二是朱友裕的生母不是张惠,而是朱温与别的女人所生;三是朱友裕不是朱温的儿子。

朱温此人好色成性,不可能到30岁还不近女色,朱友裕会不会是他早年在家乡的时候与某个女人的产物呢?

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小,如果有这种事史书应该会有记载。那么,还有可能是第三种情形,那就是朱友裕根本就不是朱温的儿子,是张惠与前夫的儿子,被朱温打包收了。

如果这个推论成立,那就能将朱温与张惠的婚姻,以及朱友裕的年龄问题都解释通了。

朱温似乎也从来没拿朱友裕当接班人培养,相反对他很猜忌。

在攻打徐州的时溥时,朱友裕曾经率兵拦截增援时溥的朱瑾,并将朱瑾打得单骑逃跑。朱友裕认为重心工作是时溥,所以没有追击朱瑾,而是回军继续围困徐州。

这么做其实啥可挑剔的,可是朱温却认为朱友裕有异心,就派人去替换朱友裕。朱友裕得到报信,吓得扔下军队逃进深山老林以避祸。

张惠赶紧让人给朱友裕传话,让他自缚请罪。当朱友裕自缚出现在朱温面前时,朱温拔剑就要砍,张惠挡在身前哭着替儿子辩解,朱温这才饶过了朱友裕。

后来,朱温管不住裤腰带,强暴了降将刘崇本的老婆。刘崇本一怒之下降而复反,就要对朱温动手。朱温得到报信跑了,朱友裕却在那次事故中“病逝”。

我很怀疑,朱友裕很可能给朱温挡刀,被刘崇本杀了,所谓病逝只是朱温欺骗张惠的把戏。

不管真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朱友裕始终在一线作战,一直处于最危险的状态,一点不像接班人该有的待遇。

谜团之三:朱友文真的是朱温的义子吗?

朱温最奇葩的行为是准备将皇位传给义子朱友文,而不是嫡子朱友贞,也不是其他的儿子。

朱友文本姓康,是个风度翩翩的读书人,能言善诗,深得朱温喜爱。朱温喜欢朱友文还有另一个原因,这个原因让人大跌眼镜,竟然是他的老婆张氏因为陪侍老朱很得力。

朱温很“瘟猪”,见到女人就荷尔蒙爆表,常常饥不择食,晚年尤甚,儿媳们要轮流给他服务。

所以朱温爱屋及乌,一心想将皇位传给义子朱友文。为了防止朱友珪威胁到朱友文,他还下令将朱友珪贬放外地任职。

结果,此举惹翻了朱友珪,愤怒的他勾结禁军杀进宫内弑父夺位,并杀了朱友文夫妇。

不过这段记载很可疑。

朱温病重的时候,朱友文在洛阳,没在汴州,如果他是朱温意中的接班人,为何不早点将他调到身边来,为何要到最后时刻才让张氏给朱友文写信?

史书中也没明确说,朱温已经下定决定传位给朱友文,仅仅是让朱友文回来见一面。

再者,朱友文其实就是个男款花瓶,此人好文艺,好酒色,毫无上进心,能力也不强。朱温当初见到李存勖时就曾经哭着说:“我的儿子跟他相比连猪狗都不如。”

可见,朱温很清楚他的后梁帝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接班人是他很头疼的事,这种情形下,他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女人,选中毫无才能可言的义子做接班人?这不是制造乱源吗?

这件事只有两个解释,一是朱友文就是朱温的亲儿子,二是朱温根本没准备传位给朱友文,是朱友珪误解了,或者是故意编造的谎言,为自己弑父夺位找点理由。

谜团之四:皇位为何是朱友珪、朱友文之争?

朱友珪是朱温计划外的产物,光启元年(885年),朱温攻掠亳州、颍州,在亳州夜宿的时候临时招来一位“营妓”伺候。不久此女怀孕了,但朱温是个耙耳朵,不敢将她带回家,于是将她养在外室,直到临盆之时才将她接入府中。

朱温很有意思,为了纪念这段孽缘,他特地给朱友珪起了个小名叫“遥喜”。

按照古代继承法则,朱温的接班人应该毫无争议,那就是唯一的嫡子朱友贞。然而奇怪的是,朱温病得都快挂了,朱友贞和朱友文一样,都还留在洛阳,老朱没忘记让张氏招朱友文回汴州,却忘记了嫡子朱友贞。

这就怪了,嫡子朱友贞为何不入朱温的法眼?皇位为何是朱友珪、朱友文两个“歪瓜裂枣”的二龙戏珠?

史书的解释是朱友珪跟朱友文一样有大爱,将老婆王氏献给了老爸,因此他也成了候选人。

不过这种说法怎么看都有一种故意抹黑朱温的嫌疑,我们不否认老朱在那方便确实不堪,但决不能忽视作为一个帝王对江山社稷的思虑。

由于缺少可信的史料,我只能“臆断”如下,信不信由你。

首先,朱友贞跟朱友文有点类似,都是那种“花瓶男”,他虽然是嫡子,但基于江山社稷的考虑,朱温还是将他排除在接班人之外了。同时,张惠早就去世了,对朱温的影响力也减弱了。

朱友文也绝不是他理想中的接班人,所以朱温将朱友文、朱友贞都放在了洛阳,而不是留在身边。

那么留在身边的是谁呢?朱友珪。

朱友珪早年就出任控鹤指挥使,负责父亲的安保工作。从这个细节就可见,朱温对朱友珪很信任,将他放在身边其实就是培养,相较于朱友裕、朱友文、朱友贞,他才更像接班人。

那么,怎么解释朱友珪弑父夺位的行为呢?

两种解释,一种是朱友珪出现误判,他误认为父亲会传位给朱友文,狗急跳墙了。另一种解释是,朱友贞为了说明自己的皇位合法性,故意编制了谎言,也或者两者皆有之。

总之,朱温肯定存在被抹黑的地方,加上他在继承人问题上没有早下定论,以至于产生了父子、兄弟相残的结局。

1 阅读:116

寻根拜祖

简介:汲取先人营养,滋润后世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