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一针见血:考公、考研已经成为新型啃老方式

亦良堂认知觉醒之路 2024-10-23 09:18:52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自古以来,读书就被视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当今社会,这句古话似乎被赋予了新的解读。许多年轻人,手握大学文凭,却难以在职场上找到一席之地。于是,他们纷纷将目光转向了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希望借助这两条看似光鲜的道路,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

据统计,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屡创新高,2023年国考报名人数已超过250万人,平均竞争比超过60:1,部分热门岗位更是达到了几百甚至上千人争抢一个职位的激烈程度。而考研大军同样浩浩荡荡,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到474万人,较上一年度增长17万余人,增幅超过4%。

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年轻人的焦灼与期待。他们或怀揣着对稳定生活的向往,或渴望通过深造提升自我价值,但不可忽视的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在逃避就业市场的残酷竞争,将考公、考研视为一种暂时的避风港。

啃老的“新外衣”,背后的沉重

张雪峰之所以将考公、考研称为新型啃老方式,并非无的放矢。在这些看似光鲜的选择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家庭负担。许多考生为了备考,选择全职复习,这意味着他们失去了收入来源,生活费用、学习资料、甚至报班培训等费用,无一不依赖于父母的资助。

根据一项针对考研生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在备考期间,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的支持。而在考公群体中,这一比例同样不容忽视。长时间的备考周期,加上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不少年轻人陷入了“备考—失败—再备考”的恶性循环中,无形中延长了啃老的时间。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啃老现象并非个别案例,而是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仅消耗了家庭的经济资源,更在精神层面上给父母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许多父母在支持孩子备考的同时,还要承受周围人“孩子这么大了还不工作”的非议,内心的焦虑与无奈可想而知。

梦想与现实的天平

不可否认,考公、考研对于某些人来说,确实是实现个人价值、追求稳定生活的有效途径。但问题在于,当越来越多的人将这两条路视为逃避现实的“避难所”,而非基于兴趣和职业规划的选择时,其背后反映出的,是对社会现实的逃避和对个人责任的推诿。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人用这句话勉励后人要勇于面对挑战,不断自我提升。而在现代社会,面对就业市场的变化,年轻人更应具备的是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将考公、考研视为唯一出路,不仅限制了个人发展的多样性,也加剧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竞争的不公平性。

此外,我们还需看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可能。与其盲目跟风,不如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梦想照进现实,责任铸就未来

张雪峰的一席话,虽尖锐却直击要害。它提醒我们,考公、考研不应成为逃避现实的借口,更不应成为一种新型的啃老方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勇于担当,敢于面对挑战,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与其在备考的长河中徘徊不前,不如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去拥抱更加广阔的世界。无论选择哪条道路,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坚定自己的信念,用实际行动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的社会能够涌现出更多勇于追梦、敢于担当的年轻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梦想照进现实,用责任铸就更加美好的未来。

1 阅读:180

亦良堂认知觉醒之路

简介:让我们共同踏上认知觉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