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诸葛亮称道的向宠是个什么样的人?

吕尘玄 2024-02-11 14:02:33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里称赞过一个叫向宠的人物。

诸葛亮这样说:“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陣)和睦,优劣得所。”

从这段话看,诸葛亮和刘备生前都很器重这个人物。

这个人物,《三国志》有一个极简略的传,附在他叔父向朗的传后面。我们因此知道他曾做过牙门将,参加过刘备征吴的战事,这次战役刘备大败,只有向宠统领的军队完好无损。刘禅即位那一年,他被封为都亭侯,后为中部督,统领宿卫兵。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特意向后主举荐他以后,升为主管禁军的中领军。延熙三年(公元240年),他征讨汉嘉(今四川省泸定、雅安一带)的“蛮夷”,遇害身亡。

他的身份与赵云当年有点相似,都曾做过牙将,都曾统领禁军。

《三国志》记载向宠叔父向朗的事迹倒比较详细。他是襄阳宜城人,在刘表手下做过临沮长。刘表死后,他投靠了刘备。刘备平定江南以后,让他负责秭归、夷道、巫山、夷陵四县的军政事务。西蜀平定以后,他先做巴西太守,后转任洋舸、房陵。刘禅继位,他为步兵校尉、丞相长史。诸葛亮南征时,向朗受命负责后方事务。他和马谡关系很好,他随诸葛亮北伐,马谡失街亭后逃亡,向朗知情不举,诸葛亮依法处分了他,让他免官回成都,以后做过光禄勋、左将军,但都优游无事。

《襄阳记》记载,向朗少时师事司马徽,和徐元直、韩德高、庞士元关系很好。这些人也多是诸葛亮在襄阳时的师友。诸葛亮一度信任向朗,了解他的侄儿向宠,应该跟这有关。

《襄阳记》记载,向朗少时师事司马徽,和徐元直、韩德高、庞士元关系很好。这些人也多是诸葛亮在襄阳时的师友。诸葛亮一度信任向朗,了解他的侄儿向宠,应该跟这有关。但是,《三国演义》没有怎样写到向宠。作者把笔墨都用在其他人物身上了,诸葛亮称许过的这位人物,恐怕是来不及关照了。

后来的再创作没有遗忘这位人物。

1919年,有个湖南人叫周大荒的,写过一部长篇连载小说。叫《反三国志演义》。这是一部翻案小说,三国故事和结局都与《三国演义》相反,借以抒写作者内心忧愤。这部小说就写到了向宠。那是第二十一回,“宠士元巡城识向宠”,说庞统做了关羽的军师,一日巡视襄阳北门,“见一牙门小将,形状魁梧,举止沉默”。庞统一见大异,下马驻问,知道那人便是向宠。庞统见他言词畅达,便教他一同回府,问他襄阳形势,向宠“不慌不忙,手指口划,详瞻精洽,动适机宜”,正合庞统所见。庞统不觉惊叹,立时修书给关羽让他转达刘备,推荐向宠为骁骑将军,归张飞调遣,后来屡建战功,封为彝陵侯。

在苏州评话《三国》里,向宠的行事与《反三国志演义》不同,并且描写得更详细。说他自幼随叔父向朗从军,被诸葛亮收服之前,他和向朗、两个儿子,祖孙三代都奉张任之命同守锦江。他是蜀中名将,武艺高强,八尺身材,长方马脸,浓眉,虎目,大鼻阔口,两耳棱角分明,腮下五绺长须。他敬佩关云长见色不乱,见财不贪,忠肝义胆,因此引为楷模,号称“赛关公”以自戒。

评话《三国》又说这位向宠执法如山,号令严明。儿子向彪出战不利,被孔明俘获后又被放回,向宠认为这是背主投敌,卖父欺亲,他不但非要将亲生儿子问斩以正军法,而且不允许别人求情,谁人讨情,与之同罪,立斩不饶。

评话还说这位向宠爱兵如子,对部下训教有方,因此部下和他一样忠诚义勇。诸葛亮抓了向宠五百士兵,这五百士兵一个个傲首挺胸,立而不跪,宁死不降,连诸葛亮也不由地暗暗钦佩。

评话说,这位忠厚耿直的人物,被诸葛亮用计收降后受到重用。六出祁山时,命他为御林军之首,保护小皇帝刘禅。他的寿命也很长。

《反三国志演义》也好,苏州评话也好,关于向宠的描写当然都出于虚构。这种虚构并没有多少史实根据。不过,人们之所以发挥想象,创造这样一个人物,就因为他被诸葛亮称许过。赞美向宠,实际是赞美诸葛亮慧眼识人,表现人们对三国英雄的喜爱。

向宠应该说是有些军事才能的。在夷陵之战中崭露头角,大溃退中,保持自己的部队完整不受损,因此进入刘备的视野。《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向宠的褒奖,也不会全是虚言。但是因为受到伯父向朗的牵连,向宠始终得不到统帅大军的机会,最终窝囊地死于一次小规模的蛮夷叛乱。实在是高开低走,可惜了!

0 阅读:11

吕尘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