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花还似非花,细看来,点点是离人泪。

吕尘玄 2024-06-20 07:52:23

【苏词·赏析15】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译文】

说她是花,她终究不是花;也没有人怜惜,任随她飘落。依傍着道路,抛别了故家。看似她无情,谁又知道她内心的细细思量?它就像个风尘的女子,柔肠似结还断,倦眼欲开又闭。她的梦随风万里,正跟随情郎远去,却莫名地又被莺啼惊醒。

我并不遗憾杨花飞尽,遗憾的是西园落红满地。清晨又下了一场雨,春的影子何在?在满池细碎的浮萍里,我看见那残存的三分春色,二分零落成泥,一分随波而逝了。如此看来,那点点滴滴的,竟不是杨花,而是离人的眼泪啊。

【背景】

北宋时期,政坛和文坛高度融合,文豪和政客以家族共荣的形式抱团而生,著名的有三苏、三王、三章、二宋、大小晏等等,其中,苏王章三家的纠葛最为复杂。苏轼和王安石政见不一,但与其弟王安礼关系甚好;他与章惇是官场对手,但与其弟章楶(jié,字质夫,福建建瓯人,历官吏部郎中谥庄简)却唱和甚多,交情不浅。

著名的乌台诗案以后,苏轼被流放到了黄州。那是他人生中落差最大、条件最苦的一段时光。这时,很多明哲保身的朋友都离他而去,而远在边疆打仗的章质夫却常常写信安慰他,给他生活和精神上的资助。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他给贬居黄州的苏轼寄了一首词。(见文末)

这首词在内容、架构和手法上都十分精巧严密,体现了词人的匠心。苏轼接到之后,细心吟咏把玩数日,爱不释手,最后忍不住,乘兴步韵了一首,竟成传世杰作。

次韵是指凡和人诗词,依照原作的韵脚叫次韵,也叫步韵。

【赏析】

苏词向以豪放著称,自诩是要由关西大汉执铜琶铁板来唱的,可是这首词却写得婉约到了骨子里。除了受原诗的风格影响外,重要的还取决于他隐秘幽曲的内心世界。这首《水龙吟》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非常像花又好似不像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

首句出手不凡已定一篇咏物宗旨: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即人与花、物与情当在“不即不离”之间。唯其“不离”方能使种种比兴想象切合本体,有迹可求。唯其“不即”,方能不囿本体,神思飞越,展开想象。这一句准确地把握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饰春光。说它“似花”,它色淡无香,形态碎小,隐身枝头,向不为人注目爱怜。次句“也无人惜从教坠”。一个“坠”字,赋杨花的飘落;一个“惜”字,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但惜杨花者却少,然细加品味,乃是反衬法,词人用笔之妙,正是于“无人惜”处,暗暗逗出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这三句是说,把它抛离在家乡路旁,细细思量仿佛又是无情,实际上则饱含深情。

这三句承上“坠”字,写杨花离枝坠地,飘落无归情状。不说“离枝”,而说“抛家”;貌似“无情”,实质“有思”。咏物至此,已见拟人端倪,也为下文花人合一张本。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三句是说,柔肠受损,娇眼迷离,想要开放,却又紧紧闭上。

这三句紧承“有思”而来,咏物而不滞于物,大胆驰骋想象,将抽象的“有思”的杨花,化作了具体而有生命的人——一位春日思妇的形象。她那寸寸柔肠受尽了离愁的痛苦折磨,她的一双娇眼因春梦缠绕而困极难开。此处明写思妇而暗赋杨花,花人合一,无疑是苏词有别于章词的一种新的艺术创造。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这数句是说,梦魂随风把心上人寻觅,却又被黄莺儿把无情叫起。

这数句妙笔天成,既摄思妇之神,又摄杨花之魂,二者正在不即不离之间。从思妇方面来说,那是由怀人不至而牵引起的一场恼人的春梦,她神魂飘扬,万里寻郎;但这里还没有到达情郎的身边,那边早已啼莺惊梦。这两句苏轼写来倍觉缠绵哀怨而又轻灵飞动。就咏物象而言,描绘杨花那种随风飘舞、欲起旋落,似去又还之状,堪称生动真切。篇首所言“似花还似非花”,正可于此境界中领会。

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作者在这里以落红陪衬杨花,曲笔传情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继之由“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即是回答“遗踪何在”的问题。

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这里,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伤春之情。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

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句,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它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这一情景交融的神来之笔,与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词的主旨,达成余音袅袅的效果。

章词《水龙吟》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摇荡,有盈盈泪。

0 阅读:0

吕尘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