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真主党频繁打击以色列北部地区后,就注定了双方不可能休战。在加沙地区冲突进入尾声后,以色列腾出不少军事力量,对黎巴嫩发起了强有力的军事打击。同时,以色列的地面部队还进入到黎巴嫩内,对真主党所在区域发动系统性打击。双管齐下的军事行动,让真主党高层官员和重要设施损失殆尽。不过,这依然无法满足以色列的胃口。
以色列参考消息网报道称,此前,以色列地面部队对黎巴嫩的联合国部队发起了两次军事打击,试图逼迫这支维和部队撤离当地。此事发生后,数十个国家对以色列提出控告。按理来说,应该没人会在这个时候再动联合国部队了。但结果却事与愿违。最新消息显示,联合国部队再次遇袭,8名奥地利军人受伤。
而首先被怀疑的对象,就是以色列,毕竟这对它有很大好处。以色列在过去几次与黎巴嫩真主党的冲突中,其行动常被国际舆论批评为过度使用武力,尤其是对平民区的打击。通过“意外”或蓄意制造事件,如袭击联合国部队,以色列可能试图转移注意力,将焦点从自身行动转向所谓的外部威胁,比如指责真主党利用联合国设施掩护其活动。
以军而且,还能加强国内共识。此类行动可能在短时间内动员国内鹰派,强化政府在面对国际压力时的强硬立场,凝聚国内对军事行动的支持度。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政府能更有力地推进其既定的军事计划,即便这些计划可能在国际上备受争议。
同时,如果真主党卷入对联合国部队的袭击,以色列情报机构可能趁机揭露真主党的网络和据点,特别是那些隐藏在平民区和潜在的联合国维和基地周边的设施。这将为以色列提供新的攻击坐标,有助于消除真主党的隐蔽优势,降低未来遭遇伏击的风险。
以总理还有,通过袭击联合国部队,以色列可以向真主党和其他潜在敌人发送强烈信号——没有任何地方是安全的避风港,即使是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联合国基地。这可能会使对手三思而后行,重新评估其行动方案,甚至限制其在黎巴嫩境内的活动范围,为以色列提供喘息之机。
此外,在遭受国际社会广泛谴责的情况下,以色列可能会辩称其行动是对假想中的紧急情况做出的合理自卫反应,而非无端挑衅。虽然这种方法可能在法律上站不住脚,但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模糊事实真相,减少外界对其军事行动合法性的质疑。
联合国最后,面对共同的威胁感知,以色列可能借由此类事件加深与美国、欧盟及其他西方盟友的联系,加强相互之间的军事协作与情报共享。这一策略可能促使盟友在面对后续的国际争端时,更加倾向于站在以色列一边,形成牢固的国际支持网络。
不过,以色列也要承受风险。袭击联合国部队肯定会引来联合国安理会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严重损害以色列的国际形象。这可能导致经济制裁、外交隔离等一系列不利后果,侵蚀以色列的软实力。
欧盟曾对以发出制裁威胁而且,此类行动很可能触发新一轮暴力循环,引发黎巴嫩、叙利亚等地的报复行动,进一步升级区域紧张局势,可能将更多国家卷入冲突,导致不可预知的军事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