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人物,到底是汉族,还是满族?

栖鸿侃红楼 2024-06-27 06:40:21

也有满族,也有汉族;有时候是满族,有时候是汉族;有的版本是满族,有的版本是汉族。

《红楼梦》的作者,从开篇就申明:“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架空”的时代背景。

这是有意为之。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虚构的时间背景,具有更广泛的审美性。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取消作品的现实意义,可以避开“文字狱”的迫害——《红楼梦》成书,正是中国“文字狱”最盛的康乾时期。

于是,《红楼梦》在写作中,就经常出现兰台寺大人这样“半有半元、半古半今、事之所无、理之必有、极玄极幻、荒唐不经”的官名,或者违背地理规矩的景物,或者虚构的文学人物的器物。比如红娘是文学形象,作者却让秦可卿拥有“红娘抱过的鸳枕”。你说是真的?是假的?是作者没有文化知识吗?

作者在描写人物衣饰装束时,也有意地回避时代性的描写。你在《红楼梦》里绝对找不到金钱鼠尾辫、阴阳头的描写。

清朝“男降女不降”,男子一律剃发易服,女子则相对宽容,保留了传统的服饰。所以从《红楼梦》里女性服饰,很难判断是满是汉。

唯一明显的标志是小脚。清朝初期,严禁旗人女子裹脚。而不在旗的平民女子,则不做要求,可以循例裹脚。于是是否裹脚,就成为“在旗”、“不在旗”的重要标志。

是的,裹脚区分“在旗”、“不在旗”,而不是满、汉。汉军八旗的女子,也是不裹脚的。只是因为汉八旗人数相对较少,才被误会为满汉之分。而随着时间流逝,这一项规定,也渐渐放松了。

《儿女英雄传》写作时间不确定。一般认为,观鉴我斋在雍正十二年就给《儿女英雄传》作了序,表明《儿女英雄传》的成书时间在雍正十二年之前,略早于《红楼梦》。这部小说里有这样一段:“我们汉军旗人,那驻防的屯居的多有汉装,就连我们现在的本家亲戚里头,也有好几个裹脚的呢”。

裹脚是残忍的。但是汉军旗的女子,“也有好几个裹脚的呢”,当然是受到千年习惯的影响,以小脚为美。而满洲女子,从来不曾裹脚,多半也不会学习这样折磨人的法子了。

好吧,让我们暂定,以天足、小脚为标准,看看《红楼梦》里的女孩子们是满是汉。

《红楼梦》八十回,当然没有直接写裹脚的,但有这样几处:六十五回尤三姐“一对金莲或翘或并”,第六十九回“鸳鸯又揭起(尤二姐的)裙子来”,第七十回晴雯“红小衣,红睡鞋”。“金莲”是缠足,揭裙子看脚也是看裹得怎么样,睡觉穿睡鞋更证明是缠足。从这些来看,晴雯与尤氏姐妹,无疑是汉人了。

可是,在有的版本里,又没有“鸳鸯又揭起裙子来”与“红睡鞋”两句。版本不同,又有两种可能:或者是续书人有“金莲癖”,看到书中没写小脚,忍不住手痒,加上的;或者是作者本来写了,但是在“增删五次”的过程中认为不妥,又删掉了。

不管是是哪种情况,二尤毕竟只是亲戚,晴雯毕竟只是丫鬟。满族贵人也可以使唤汉装的丫鬟,更可能有汉族的远亲。《红楼梦》的主要人物,是天足还是小脚?

第四十九回,“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湘云“脚下也穿着麂皮小靴”。这回是雪天,所以要穿靴子,但也只限于天足,裹过的小脚是不能穿靴的。显然,黛玉、湘云都是天足。

虽然故事主要发生在贾府,但贾家三艳迎探惜,戏份反而不太多,也没有关于她们穿什么鞋的描写,无法判断。

这样说来,我们只能知道湘黛二人是满族旗人了,是不是?

仍不能确定。同样在《儿女英雄传》里,“安公子却又是一个见识,以为上古原不缠足,自中古以后,也就相沿既久了”。一般认为,缠足起于晚唐,盛于宋元。所以湘黛即使是天足,也可能是唐朝以前的女子,未必就是清朝的满族女孩了。

说到这里,似无定论,一定会有读者讥讽“说了个寂寞”了。其实不然。爱迪生曾说过一句名言:“我没有失败过,我只是发现了一千种行不通的方法。”这个道理,也同样可以用于本文。

作者是故意淡化时代背景、把故事放在一个超越了满汉的时空中的,你非要分辨是满是汉,能有确定的结论吗?

0 阅读:2

栖鸿侃红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