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季先生的评价一直是见仁见智,有人说马季是相声大师,是相声的功臣;也有人说马季是欺世盗名,把相声引入邪路的罪人。
那些人说马季是把相声引入邪路的罪人,他们认为相声必须为民发声,讽刺不公,鞭挞丑陋,挑战权威。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是忘本,就是自我毁灭。他们从这个角度来说,“歌颂型”相声可谓相声行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欺师灭祖”,是相声界最大规模的欺师灭祖,他们说,马季是“歌颂型相声”代表人物,因此说马季是把相声引入邪路的罪人。
我的看法,如果拿所谓“歌颂型相声”去攻击别人,如果是别有用心,那就是一种小人心态,是不可取的。
歌颂型文艺作品,我觉得倒不是指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或品类,而是代表着一个时代,或者说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那个年代,群众的文化生活,与今天相比,要单调得多得多。也就是说,那个年代的观众,“笑点”非常非常低。没有电视,电影也是一年难得看几回,广播可能稍微普及一些,但总体来说,人们在文艺作品方面,看到的、听到的,还是太少太少了,所以,相声演员随口甩出一个包袱,就可能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以至于,今天再去听某些当时的相声段子,可能会感到很困惑——“你们这是笑什么呀!”
换一个角度,在那个时代,不仅是相声,哪种文艺形式不需要去歌颂?都一样的。换谁在那个年月,都要走同样的路。只是同样是歌颂,依然能分辨出有的人艺术水准高、节目效果好,有的就差强人意。
马季先生,相声大师侯宝林的高足,实际上是侯宝林、刘宝瑞、郭全宝和郭启儒四位名家共同栽培,中国相声界承上启下的人物,创作表演相声100多段,门下子弟众多,1985年当选“十大笑星”之首。
歌颂型相声的出现始于1951年,沈阳的相声老艺人小立本、杨海荃进京表演了一段《社会主义好》,在相声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建国十周年,赵忠、常宝华、钟艺兵创作、由常宝华等演出的《昨天》是歌颂型相声走向成熟的标志。
但必须说,马季是歌颂型相声的开创人之一,但是,也自他之后如姜昆等人远离了传统,轻基本功,为后来相声的没落埋下隐患。姜昆的歌颂以唱歌为主,用歌声赞美新时代、新生事物,“经典”代表作是《送你一支歌》,那效果可称很一般。侯耀文,在八、九十年代,讽刺相声大行其道时,侯耀文仍然对歌颂相声情有独钟,先后有《一封公开的情书》、《小站联欢会》、《见义勇为》、《京九演义》等一批歌颂相声。
早在70年代,马季先生就已经出了不少以歌颂为主题的作品,尤以《友谊颂》最有代表性。马季创作上演的歌颂型相声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相当可观。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女队长》、《登山英雄赞》、《找舅舅》、《友谊颂》、《画像》、《新桃花源记》等等,作品数量之多,难以逐一列举。在类似的作品里,马季主动放弃了相声的核心功能讽刺,转而讴歌新时代、新风貌,“歌颂型”相声渐渐成型。不是说歌颂相声不好,歌颂是手段,逗乐是目的。很多观众反感“歌颂相声”,是因为最近几年大型晚会的“歌颂相声”完全不是相声,就是穿着马褂的新闻联播。
马季是相声界的领军人物,带头大哥这么搞别人自然有样学样。尤其电视时代,电视台成为相声演员的主流阵地,“歌颂型”相声更容易过审,台上吹10分钟牛就能名利双收,艺人们自然一窝蜂全上。
问题是马季能耐大,“歌颂型”相声也能说得饶有趣味,笑料百出,其他同行可就没这本事了。
“特殊十年”开始,马季最常为人所诟病的两件事情都发生在这段时间。一个是他的大批量的“歌颂型相声”作品,一个是他在这段时间对自己的师父侯宝林先生的不敬。关于第二点,历来说法不一,也并无任何官方材料或当事人自己的披露,至今似乎尚无定论;马季先生既已辞世,想来就没有追究的必要了,更何况那是时代造就的私人恩怨,与相声艺术关系不大,所以依我看不讨论也罢。而至于第一点,我觉得则有以下几点需要澄清:
“歌颂型相声”虽然确实并无太多经典作品,整体作品水准也不如之前和之后的相声整体水准。但是,歌颂型相声毕竟还是相声,马季说:我向来就认为,相声应包括三种:讽刺的、歌颂的、知识趣味的。创作时采用哪种手法,要因题材而异,不能说相声就只能讽刺。”
难能可贵的是马季的歌颂型相声让“相声”这种艺术形式在“特殊十年"里发出了微弱的声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季的歌颂型相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填补了“文革”十年相声史上的空白。当然,与马季一起填补文革十年相声空白的还有常贵田、常宝华的《喇叭声声》,王培元、常宝霆的《挖宝》等等。这些作品对后来相声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客观地评价马季先生,他是解放后成长起来的相声名家,他的相声艺术影响了一代人,也娱乐了一代人。从五十年代初开始从事相声的创作和表演,经过四十多年的艺术实践,共创作、演出了三百多段相声作品。在表演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热情洋溢,幽默风趣。
相声的灵魂并不是讽刺,而是幽默。没有包袱的相声,才是真正没有灵魂的。幽默艺术的灵魂就是讽刺是抨击时弊,相声传承百余年至今,经历了诸多变革创新,但有一点始终没变,那就是讽刺。毫无缘由的歌颂,才会让观众排斥。我们喜欢听相声,不是歌颂相声泛滥,而是没有好相声作品出来。相声没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好作品少二好的演员少,三现在手机对所有传统艺术的冲击。
相声之所以能“重生”,不独是因为出了一个郭德纲,而是因为有马志明、魏文亮、佟有为、尹笑声、刘文步等名家大腕不图一时之名利,坚持小剧场演出,为相声挽留了珍贵的星星之火。他们,才是相声行业最大的底蕴。
马季开创了歌颂型相声,并没有不让人说讽刺型相声,反而是丰富了相声题材。功莫大焉。
贬损马季先生就有点混蛋了
歌颂也不能瞎歌颂,像陈寒柏说的驴棚里装空调,这就纯属扯淡
不管那类型的,主要是要有高人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现在缺的是能创作佳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