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理解的尊重跟孩子想要的,究竟有什么差别?

说说青少年们 2024-06-08 20:12:38

家长所理解的尊重与孩子真正渴望的尊重之间,究竟存在着多远的距离呢?

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亲子关系,不少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参加了各种网课学习,力求以更科学、更尊重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认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非常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感受,无论大小事情都会与孩子商量,试图达到共识。

尽管这位家长已经做出了如此努力,却发现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似乎并没有拉近,原本愿意与家长沟通的孩子,在沟通过程中逐渐变得沉默寡言,甚至不愿意再与家长交流。

这让家长感到十分困惑,不明白自己究竟哪里做得不够好,为何无法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不明白自己明明已经很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感受了,为什么最后还会闹得如此不愉快。

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对尊重的理解存在偏差,以为只要用商量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就是尊重孩子了,真正的尊重并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商量和询问,而是要真正关注孩子的需求、爱好、想法和感受。

很多时候家长表面上在征求孩子的意见,但实际上却在不断地否定和拒绝孩子的提议。这种做法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尊重和重视,从而导致他们对家长的信任感逐渐减弱。

家长还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审视孩子的想法和需求,而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用自己的道理和道德标准来要求孩子体谅家长、考虑家长的感受,却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其实是在用道德绑架孩子的感受,一个连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的人,又怎么可能去真正体会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呢?

真正的尊重应该是以孩子自身的感受和需求为出发点的配合和体恤,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主观意识和客观需要,同时也要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和顾虑。

在双方协商的过程中,应该寻找一种能够兼顾彼此需求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和拒绝孩子的提议。比如,在安排晚餐时,家长可以提出自己的顾虑和担忧,同时也可以尝试寻找一种既能满足孩子需求又不影响健康的餐饮方式。

尊重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真正的尊重是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感受。

(图片来源网络岷山)

0 阅读:9

说说青少年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