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车企的全方位、持续施压,让大部分外资车企开始寻求更多的本地化合作来实现技术升级。传统豪华品牌也同样如此。
本周,知情人士透露,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Ola Källenius计划再次访问中国,目的是进一步寻求和扩大与本地技术合作伙伴的关系,这将有助于这家传统豪华汽车制造商扭转市场销售下滑的局面,尤其是来自理想、问界的强势竞争。
知情人士透露,Ola Källenius和数名高管此行的目标是通过进一步落实中国市场后续新车型的本地化合作计划,并寄希望于在2025年推出的下一代电动汽车,能够从中国汽车制造商手中夺回市场份额。
目前,奔驰已经和Momenta(智驾)、火山引擎(大模型)、腾讯(数据合规)等中国本土供应商合作;同时,上海研发中心也在今年全面升级,聚焦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用户交互设计及软件开发等领域。
去年,中国市场贡献了奔驰全球销量的36%(实际交付量超60万辆),然后,在新能源赛道,奔驰的表现却是差强人意。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奔驰品牌在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交付新能源车型不到5万辆,仅占全部交付量的约8%。
此外,在全球市场,2023年奔驰纯电动车型销量仅占总销量的11%,如果计算插电混动车型,这一比例为19%。就在今年初,奔驰宣布,推迟电动汽车目标达成时间点,预期无法在2025年实现新能源车型占总销量50%的目标。
同时,该公司预计,今年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占比仍将大致保持在19%至21%之间。“汽车行业百年一遇的变革,不会是一条直线,”Ola Källenius坦言。
然而,中国市场是个特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达到35.2%。同时,燃油车处于持续下滑周期。
尤其是奔驰的直接竞争对手,更是表现抢眼。问界M9上市9个月累计大定突破14万辆,并且在过去的5个月时间蝉联50万以上车型销量第一。这原本是奔驰、宝马等传统豪华品牌的市场主阵地。
此外,理想汽车公布的新一周(9月16日-22日)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销量、中国市场豪华品牌等多个榜单,单周狂卖1.2万台,首次超越奔驰、宝马和奥迪。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理想汽车共交付新车37.6万辆,同比增长182.2%,交付均价更是达到37万元左右,已经接近奔驰(不含进口)的40万元。
此外,2023年30万元以上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已经突破40%大关,成为整个市场的领头羊之一。相比而言,BBA则是全面落后。而另一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市场30万元以上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交付量占比已经超过30%(占30万元以上所有车型交付量)。
对于奔驰来说,更大的压力来自资源聚焦。
尤其是奔驰的两个新能源合资品牌—腾势和Smart(奔驰和吉利的合资公司旗下品牌),都在经历销量下滑的尴尬。就在9月14日,奔驰在华合资公司—腾势新能源发生工商变更,比亚迪受让前者剩余10%股份,正式退出腾势。
腾势方面,由于D9之后,N7车型市场表现远低于预期,今年1-6月,腾势品牌在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的新车交付量同比下滑4.06%;而车型定位偏向于小众市场的Smart,则是同比下滑47.44%。
而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中国与中国以外市场在电动化、智能化上的「差距」,对于大部分外资车企来说,还没有完全适应。不管是本地化研发投入,还是寻求本地化合作,进展都不及预期。
或许,这也是Ola Källenius的心病。
9月4日,奔驰宣布,根据集团业务规划,计划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在华投资超14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丰富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的本土化产品阵容。北京奔驰和福建奔驰,成为此次新增投资的落脚点。
其中,自2025年起,北京奔驰将投产基于全新梅赛德斯-奔驰模块化架构(MMA)平台的全新车型,包括专为中国客户量身定制的全新纯电长轴距CLA车型。同时,中国专属的长轴距GLE SUV新车型也将完成本土研发和生产。
此外,梅赛德斯-奔驰自主开发的全新架构MB.OS将于2025年随MMA平台全新车型首发,提供大语言模型加持的全新MBUX虚拟助理,以及首个“无图”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Momenta提供本地化解决方案)。
而在本地化深度合作方面,大众集团尤其是旗下奥迪品牌,更是给奔驰率先打样。"从目前的竞争形势来看,这是行业的不可逆趋势。"
目前,奥迪正在与上汽集团联合开发专注中国市场的全新平台—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并基于该平台打造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网联车型。
按照最新消息,双方合作的首批车型将是覆盖B级车和C级车细分市场的三款纯电动车型,最快将于2025年上市,可能比原计划还要提前。
提升研发效率、优化开发流程以及最大化复用上汽已有的智能化技术是本次合作的特点。公开信息显示,上述新车型由中国团队领导开发,周期大幅缩短至不足18个月,同时奥迪德国总部也会参与。
此前,有知情人士透露,在中国市场,如果想要在成本(尤其是智能化技术开发)上抗衡本土新势力,奔驰就必须与更多的本土供应商甚至是车企合作。这意味着,奔驰在中国的本地化战略,还将会有更大的动作。
正如大众集团高管坦言,与“中国速度”同频共振,是公司努力实现的目标。「因为,中国客户的需求与其他市场有很多不同,他们非常热衷于创新技术。」
而作为索尼-本田(Sony-Honda)合资公司的负责人更是警告称,日本汽车制造商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非常害怕”,如果它们不能更快地创新,就有可能成为“跟随者”。
“中国竞争对手非常强大,我非常担心他们(日系车企)的执行力度和速度,”上述负责人坦言,其在2020年之前一直领导本田的中国业务,“中国电动汽车的开发时间已缩短至18个月,不到日本车企所需时间的一半。”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自主品牌新车交付量占比(整体市场交付总量)已经达到56.78%(较上年同期提升约6.5个百分点);7月占比更是首次突破60%大关,达到60.32%。
其中,新能源车型交付占比(整体市场交付总量)已经达到43%,其中,7月单月占比已经接近50%(49.99%)。而1-7月,自主品牌贡献了新能源车型交付量的8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