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状态领先,肉体情况返祖”对于当下的青年来说,这句话虽然带点自嘲,却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许多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在高呼降本增效的当下,“内卷”的压力无处不在——不管是高薪工作、拼命加班,还是追求完美的生活方式,年轻人似乎永远在竞争与追赶中前行。与此同时,与“卷”相对位的“躺平”也成为了另一种流行,年轻人自嘲地接受现实,认为与其拼命追逐无法实现的目标,不如抓住眼前实实在在的间隙“随地大小躺”。然而生活并非简单的一体两面,很多年轻人处在“卷不走,躺不平”之间,在要生活还是要工作的迷茫裹挟下,开始不禁向“幸福”——这一生活的母题发问。
自2021年以来,lululemon每年都会发布《全球幸福感报告》,今年,lululemon再次针对中国大陆地区发布了专项报告,通过这份幸福感报告来揭示当代人的真实需求。报告特别指出:中国大陆居民的幸福感指数继续领跑全球。这得益于居民对运动的强烈意识以及社区联结带来的积极影响。这一现象揭示了幸福的一个关键因素:幸福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我们的身体、社交与心理休戚相关。随着传统进步叙事的瓦解,幸福不再仅仅是通过外在的成功、财富或地位来衡量,年轻人要生活、要体验,更加着眼于自身感受去探寻幸福的奥义。
然而,虽然整体幸福感指数较高,但幸福感并非只是一纸数据,感受本身才是第一顺位。报告也显示,内卷、孤独和社会压力仍是人们如影随形的挑战。男性以及Gen Z群体的幸福感提升缓慢且滞后,对于Gen Z群体而言,压力多半来源于倦怠感、人际关系、世界局势和财务情况,而压力往往伴随着孤独感,这一系列连锁反应或许使得我们在寻求幸福感的过程中感到无所适从。
lululemon“对话好状态”对谈现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lululemon逆着压力的链路一步步回溯到生活的本源,发起了“一起好状态”活动,如何通过小小的改变,重新体验到幸福的真实感触。10月8号,lululemon携手栩栩华生邀请了两位具有青年影响力的嘉宾:自媒体博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和“拉宏桑”来到线下,共同组织一场关于青年倦怠、社会压力以及对于幸福的思考的对谈,探讨在信息化、快节奏的时代,如何通过运动、社群和个人成长,帮助年轻人找到属于自己的好状态。
在今年的lululemon《全球幸福感报告》里有一组不容忽视的数据:Gen Z群体里有41%的人正在经历倦态状态,而其他代际的这一比例则为33%。倦怠感在当代年轻人中已成普遍现象,在韩炳哲的《倦怠社会》一书中,他提出了现代社会个体陷入无尽生产力和自我管理的困境。在这个“绩效社会”中,幸福感被效率和成功的追求淹没,个体在追求外在成就的过程中迷失自我。对许多年轻人来说,追求目标的疲惫感已经让他们不堪重负,当社会的“内卷”压力不断推高时,大家纷纷开始选择“躺平”。与其拼命追逐看似无法实现的理想,倒不如干脆放下。这种“躺平”背后,反映的是青年人对生活意义的迷茫和对自我价值的困惑。
在与何同学对谈时,发现他为青年倦怠感提供了一个不同的思路:“努力与卷是两回事。”他认为,真正的自我提升应该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通过无止境的工作和竞争让自己身心俱疲。而在这中间,适当的休息和规律运动是摆脱倦怠的关键:“人不是机器,虽然说你的理性脑袋告诉自己,我要成为一个工作机器,我要永远高效输出,但是你的身体和情绪是有自己的规律的,我们必须得尊重人体的规律,不能反着来。”
通过休息和运动代替无休止的竞争,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从倦怠中恢复活力,在追求个人价值时,正是它们让我们不必陷入“卷”的循环。拉宏桑也有类似的体会。她曾在寺庙静修生活过的一段时间,享受着每天设定目标与适当的休息带来的生活掌控感,虽然她并不是一个有严格目标规划的人,但在那段时间里,她找到了一种不被外界裹挟的生活节奏。通过这些小小的目标与适当的休息,他们都在抵御倦怠感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
何同学和拉宏桑的应对方法,也正是lululemon在报告里提出的把握当下、重视个人成长的解决之道。幸福感首先来自于内心的平衡与满足。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专注于个人成长,而不是一味追求外在的成功和赞美。通过休息、运动和设立个人目标,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感受掌控感与意义感,从而缓解来自加速社会的焦虑和倦怠。
与倦怠感相伴的,是社会压力与信息焦虑带来的挑战。面对无法避免的压力,拉宏桑的应对方式带有独特的松弛与随性,并且将“把握当下”的生活哲学贯彻到各个方面。她坦诚地聊起自己曾经面对横空出世的何同学时,产生了真实的同龄人焦虑,然后分享了自己如今的思考:“不要总想着别人拥有什么,先看看自己拥有的是什么。”并且要“放情绪一马,行动起来最重要。”而在这个“行动”里,运动是很重要的一环。拉宏桑喜欢运动:“运动时分泌的多巴胺,让我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目标:我需要什么?拥有什么?”这种回归自我、了解并掌控自己的方式,帮助她在面对各种压力时减少内耗,保持冷静和内心的平衡,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何同学则用他独有的“夺回注意力”理念展现了年轻人应对社会压力与信息过载的不同方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年轻人每天都要面对无数消息和社交媒体的推送,难以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何同学对此深有体会,他分享了自己面对信息焦虑和压力的策略:“如果我们想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的话,我们需要尽量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我们自己的影响圈里,而不是放在我们的关注圈里。”这种应对信息过载的做法,正是他找到内心平静并且专注于自我发展与创造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何同学的“夺回注意力”的理念恰巧与心理学里的“有限注意力资源”理论不谋而合,该理念强调: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当我们面对信息过载时,必须合理分配注意力。相对而言,拉宏桑的方式更为随性,但同样具有启发性。研究表明,运动可以促进大脑释放多巴胺和内啡肽,这些“快乐荷尔蒙”有助于减轻焦虑和压力。在lululemon提出的4个找到好状态的思路中,运动同样是重要的一环:小步开练,哪怕每天只进行15到30分钟的瑜伽、拉伸或者散步,也能显著改善身心状态。两人的应对方式虽然有所不同,但共同之处都是通过调节自己的心态,夺回注意力的掌控权,关注自身。在这个充满杂音的时代,这样的经验弥足珍贵。
从倦怠到社会压力与信息焦虑,年轻人的内在压力层层叠加,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困境。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互联的时代,孤独感仍然是现代年轻人面临的重大问题。社交媒体让人们看似随时保持联系,实际上,虚拟的社交并不能替代真实的人际关系。何同学发现,无论是完成一项工作,还是与朋友们产生深刻的情感交流,带来内心的满足感与幸福感是网络和消费都无法比拟的。拉宏桑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她通过运动结识了在上海最好的朋友,这种面对面的互动与真实的联结让她在陌生的城市中找到了归属感。
正是这种回归真实生活的体验,使他们意识到线下的情感联结对幸福感的提升至关重要。对于何同学来讲,最近让他最幸福的事是考到驾照,这种纯粹的做成一件事的感受让他觉得幸福。而对于拉宏桑来说,幸福也很简单,是那些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瞬间,比如找到一个干净的泳池去游泳,或者和父母共度晚餐。
他们的经验也进一步印证了lululemon倡导的投身社区,建立联结这一理念。我们不只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彼此交织成网的一部分。与他人的联结不仅能提供情感支持,还能增强我们对生活的意义感。真实的线下互动能让青年们从虚拟世界的孤独中走出来,找到归属感和支持系统。因此,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与人际关系中,不仅是应对孤独感的有效策略,更是构建内心强大、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重要一环。
在谈及何同学与拉宏桑对青年问题的看法与对策时,还有一项未提及的重要解决方案——拥抱自然,亲近户外。这也是lululemon在报告里为大众提供了四个实际可行的思路里的重要的一点。尽管何同学和拉宏桑更多谈到了运动和社交的力量,但大自然的疗愈作用同样不可忽视。lululemon鼓励年轻人通过户外活动与自然连接,无论是徒步还是简单的公园散步,都能够帮助人们从忙碌和压力中抽离出来,恢复内心的平静。亲近自然不仅能减轻心理压力,还能为年轻人带来更多的内在平和感。
通过这些小小的改变,青年们能够重新找回幸福感。倦怠、焦虑和孤独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它们更像是我们面对现代生活时的一道考题。而答案,或许正是通过这些积极的生活方式找到的。正如何同学所说的那样:“夺回自己的注意力,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让我们更有力量去追寻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感。
在对谈最后的观众提问环节,一位观众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你觉得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引发了在场所有人的思考,而何同学和拉宏桑也分享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独特见解。
对于何同学来说,生活的意义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