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减持美债,取消3笔订单,来到中国的耶伦,口风突然变了

北向金 2024-04-11 00:40:06

时隔9个月,美国财长耶伦又来了。

按理说,既然要来一波友好访问,那来之前态度肯定要摆正,不说表现得多热情,至少也得客客气气才对吧?

但耶伦却恰恰相反,来之前接受采访时直言,对中国价格低廉的太阳能电池和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品很不满,这次访华要“当面警告”。

此番耶伦表态,一度被解读为美国释放强硬态度的信号。

然而,尽管来之前气势汹汹,但等坐上飞机,踏上中国的土地之后,耶伦态度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上演了标准变脸。

不仅对之前的威胁言论闭口不提,还开始三省吾身,说是要为本土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建立更完善的电动车、太阳能和其他清洁能源产品供应链。

咋回事?不是说好的兴师问罪吗?怎么口风说变就变?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背后的逻辑,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口风突变

3月27日,美国财长耶伦在接受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时,主动提及准备对中国进行访问。

紧接着主持人就开始提问,这次去中国要谈什么呢?

于是重头戏来了:耶伦上来就语出惊人,说“我要当面警告他们”!

为啥要警告东大呢?

原来耶伦认为,我们对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在内的清洁能源产业补贴太多,“伤害了美国的企业和工人”。

换句话说,耶伦觉得之所以美国的太阳能企业破产倒闭,不是因为技术服务跟不上,而是因为东大的大额补贴,导致美国太阳能企业无力与其竞争。

对此,耶伦直言:

“我们不打算让这种情况再次发生,计划在下一次访问期间将其作为讨论的一个关键问题。”

这里耶伦还专门举了一个例子,说是接受采访前,刚去佐治亚州参观了一家叫Suniva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厂。

以前这家公司发展得很好,但等到中国企业入局之后,形势开始变了:

中国产的太阳能电池物美价廉,把Suniva打得找不到北,现在已经破产了。

所以耶伦得出结论,东大产的太阳能电池之所以便宜量大管饱,不是因为有制造优势,而是因为获得了大量补贴。

不过,尽管来之前话说得很硬,但等到上了飞机,耶伦却改了口。

当记者提问,耶伦此行会不会对东大发出征收新关税的威胁时,耶伦闭口不谈所谓的“警告”,而是顾左右而言他,表示要为本土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发展美国的新能源产业供应链。

短短几天时间之内,耶伦的态度判若两人,究竟发生了什么?

中国出招

其实在此次耶伦来之前,中国也没闲着,而是搞了两个大事情。

首先是再次减持美债。

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最新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中国这次又减持了186亿美元的美债。

目前中国的美债持仓规模已经降至7977亿美元,为2009年6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与10年前的1.32万亿美元相比,下降了41%。

其次是取消美国的小麦订单。

据路透社报道,仅在刚过去的3月份,美国农业部就连续3个工作日发布了中国买家的“撤单”声明,取消的美国小麦订单总量已高达50.4万吨。

其中仅在1周时间之内,中国就取消了26万吨的美国小麦订单。

对此,芝加哥农业市场调研公司分析师认为,中国买家取消这些订单,是因为已经从其他渠道获得了更加便宜的小麦。

虽然这种分析不算错,但大国博弈价格显然不是绝对的考量因素,之所以取消小麦订单,到底有没有其他含义,想必美国人自己也清楚。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合则两利,分则两败,耶伦来华改善关系,重整中美经贸合作才是根本,口风突变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有求于人

耶伦态度大转弯的另一大原因,是现在美国面临着一些现实压力,这次访华其实也是为了“求援”。

访华之前,耶伦大谈特谈新能源的产能问题,还称要“当面警告”,究竟有何诉求呢?

美国最大的希望肯定是我们减少产量,但显而易见这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要想解决新能源行业的产能问题,只能加强合作、互惠互利,说白了就是大家一起把钱赚了。

比如这次耶伦访华第一站就来到广州,而广州正是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第一大省,全国总产量占比高达29.09%,未必没有考察合作的心思。

再比如如今我国占据绝对优势的光伏产业,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去年美国光伏组件的制造成本比中国高30%,且预计这个差距会在2028年拉大到100%。

因此,合作才是化解双方冲突的根本方法,这也是耶伦的核心目的。

比如中国新能源企业赴美国建厂,提供本土化的产品,跟美国资本合作一起赚美国市场的钱,这可能是耶伦的一个方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还面临着34万亿美元的美债压力。

财政赤字问题愈演愈烈,美债规模也越飙越高,目前美国亟需一位“接盘侠”,如何保证美债不会违约,美元不会崩盘,这是耶伦头疼的大难题。

当然了,以目前我国减持美债的趋势来看,恐怕在美债问题上,这次耶伦又要失望了。

写在最后:

耶伦口风突变,背后释放的信号是美国的真实态度。

合则两利,分则两败,大家一起坐下来好好谈,毕竟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才能达成长久的共识。

【北向财经】深入了解热门话题背后的事实,如果您喜欢这样的内容,请不吝点赞、留言交流,给予支持。

2 阅读:2431
评论列表
  • 一球 13
    2024-04-12 03:03

    每次都是美国人过度超前消费带来全球经济危机,都是全世界买单。这一次可不惯着了!

  • 2024-04-12 10:24

    美国佬无信用,不能把钱放在那里!!

  • 2024-04-12 14:05

    瞎说,耶老太不是在我国记考会上指责所谓我国产能过剩吗?我国用[点踩]来回应她!

北向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