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质量而牺牲了数量?第三帝国坦克研发思路跑偏,死路一条!

历史杂谈驿站 2023-03-13 14:12:52

熟知二战德军坦克装备历史的人,可能心中隐隐都会有一种感觉:德军的装甲研发思路大概率跑偏了,他们为了质量而牺牲了数量,结果等同于“自杀”。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看看德国人当时最强悍的对手:苏联,他们当时最大的一个取胜法宝就是T34中型坦克,这款坦克可以说贯穿整个苏德战争的始终,大杀四方。

是的,T34坦克可能不能算是一款最先进的坦克。但是,苏军在战争中对T34从未停止过改进升级,不断地增强它的装甲防护和火力性能。

以至于苏联人在T34坦克的底盘上,可谓玩出了多种花样,他们还研制出了种类繁多的自行火炮和坦克歼击车。整个二战时期,T34坦克一直都是苏军铁打的主力战车,他们打死都没有用其它坦克取代它的主力地位。

反观德国人那边,他们看到苏军的T34中型坦克后,也参照它研发了自己的黑豹中型坦克。现在回头看,这确实是一招妙棋。

可以说,黑豹坦克不仅具备苏军T34的众多优点,同时还有明显的德国技术优势。可是仗打着打着,德军坦克的科技树便开始跑偏了:

从虎式坦克开始,德国人似乎已经痴迷于更大更重的坦克了。后来的70吨的虎王和180吨的鼠式坦克,更是让世人惊叹:坦克原来还能这么重。

不知道这是希特勒的个人意志,还是德国军工的执着!自此以后,德国人便把更多的心思和财力全部投入到了重型坦克的研发中。与此同时,德国的坦克设计也被带入到“结构复杂,体型巨大”的这种怪圈中。

要知道,很多军事新技术在短时间内就算获得突破,也无法快速成熟的运行,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实战去检验。

而虎式和虎王坦克可以说就是战争催促下的应急品,从而导致它们的性能在实战中很不稳定,故障率也较高。同时高昂的生产成本,也让虎系坦克的产量受到极大的限制。

其实在战争初期,德军装甲部队之所以能把闪电战玩得很溜,一路所向披靡!就是得益于德军三号和四号坦克的那种“小快灵”优势。

不过德国人后来却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当然了,他们研发重型坦克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在战争中一直把重型坦克作为主流去倾尽所有,就有点过了。

德军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很快就显现出来:从虎式坦克开始,德国坦克的生产情况开始变得困难重重,它们的产量已经赶不上前线的巨大消耗了。

没有足够的坦克,德军握在手里的资源就守不住,丢得更快。资源产地一丢,就更生产不出更多的坦克。而这种恶性循环,直接导致德军最后兵败如山倒,溃不成军。

整个二战中,苏联T-34的总产量超过5万辆,而德国人的豹式坦克产量为6000辆。

后来的虎系坦克,却由于高昂的成本和一些技术难题,产量一直上不去:虎式坦克在战争中仅生产了1355辆,虎王坦克为489辆。至于那款“巨无霸”鼠式坦克,干脆都没有量产,只有两辆样车。

假设一下:如果德国人一开始便把全部精力和财力投入到豹式坦克,相信豹式坦克的产量一定会成倍增加。如果真这样做的话,德军装甲部队在战场上就会舒服很多,至少不会天天被T-34和谢尔曼围攻。

当然了,德军打得是一场“非正义战争”注定是要失败的!但至少他们不会死得那么快,那么难看了。

图源网络,侵删。

0 阅读:25

历史杂谈驿站

简介:青春还未开始,路已经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