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父母窒息的教育,是孩子一生难愈的伤,别滥用“羞耻感”教育

有为奶爸育儿 2024-06-23 10:22:37

刷到一个让人心疼又生气的视频,一位博主分享了上海街头一对父母,合力当众扒女儿裤子打屁股的事情经过。

虽然不知道孩子到底犯了什么样的错,但被亲生父母当众扒裤子、打屁股这件事情,却让人震惊。

5岁的孩子已经有了性别意识与羞耻感,女孩用尽最大力气揪着裤头,和崩溃大哭的声音,都在希望父母能够停止这样的行为,然而想要好好教育她一番的父母,怎样放过这样的机会?难以想象,大庭广众被脱掉裤子打屁股,对这个年幼的孩子将会造成怎样的伤害,她这一生又如何治愈这一幕呢?

“羞耻感”教育有用吗

她的父母为什么要用“大庭广众打屁股”?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专业心理学名词叫“羞耻感”。有些父母通过孩子的羞耻感,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通常在2岁左右,有了性别意识的时候,羞耻感就存在了。比如,女宝宝穿裙子的时候要并拢双腿;孩子想要尿尿的时候带去厕所或者隐蔽的地方等等。有了性别羞耻感,孩子就有了隐私心理与尊严。

然而有些家长却利用孩子的隐私与尊严,试图通过“羞耻感”来让孩子听话。孩子为了尊严会向父母妥协,所以,短暂来看,这种方式达到了让孩子听话的目的,却与“教育”无关。

在大庭广众之下,利用脱裤子打骂的“羞耻感教育”,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影响一:对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打击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建立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

然而,通过所谓的“羞耻感”教育,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从而影响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

影响二:破坏亲子关系

从出生开始,父母是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年幼的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如果父母企图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恐惧、憎恨、不信任,从而破坏彼此间的亲子关系。

影响三:对孩子社交产生负面影响

邻居王太太经常不分场合训斥女儿,导致年仅8岁的苗苗成了“独行侠”。她从来不跟小区的孩子玩耍,即便被妈妈推出去,她也是安静地在一旁看着。

王太太觉得女儿太过内向,其实是她所谓的“羞耻感”教育,让孩子内心感到不安、不自信,变得害怕与人交往,担心自己会遭受类似的羞辱。

有数据显示,经常被辱骂的孩子,25.7%会表现出自卑,22.1%表现出冷酷,56.5%性格暴躁。羞耻感教育,会长期、持续地造成孩子社交与人际关系的困扰。

所以,利用羞耻感惩罚孩子,以此达到教育的目的是不可取的。父母不应该把“羞耻感教育”,当成一种权利,来达到控制孩子的目的。只有在温和、理性的教育中,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父母的爱是底气

看到一句话:被羞耻感教育过的人,活不出真实的自我。

朋友夏玲在一家月休4天的公司上班,有一天她给我发信息说:“我已经连续上8天班,很累,但是不好意思休息”。我问她为什么会这样想,她说:“感觉大家都在忙,自己不好意思休”。

礼拜天是法定的休息天,是劳动者应得的休息日,但夏玲却因为别人忙,就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

深入了解后,才发现她儿时,父母总是要求她帮这个,让那个。逐渐让夏玲失去了自我,很多事情总是忽略自身。

最近热播电视剧《玫瑰的故事》中,刘亦菲饰演的玫瑰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大家喜欢的不仅是玫瑰的敢爱敢恨,更是她身上那种自信与坦荡。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爱情、婚姻中,她所展示出来的那一份洒脱,都与原生家庭脱不开关系。

玫瑰跟父亲谈话时问:

“从记事起,您就没有说过我一句不好。是不是不管我做什么,您都不会批评我?”黄父的回道:“如果你干了违法乱纪的事,不用我批评你,法律会制裁你,你要是干了违背道德的事情,舆论和良心就会来谴责你,还有些事呢,它没有对错,也没有标准。”

她的父母从来没有因为想教育她,或者觉得孩子这件事情做得不对,就当众训斥,给予她难堪,羞耻感。而是给了极大的尊重、认可、自由,还有哥哥的宠爱与包容,这些都是玫瑰自信、洒脱、勇敢做自己的底气!真让人羡慕啊!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曾经说:“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而且他们对自己认知,也来源于成人的评价。”

是啊,一旦大人当众羞辱、贬低孩子,那么他们就会认为自己“不配”好的事物。

蒙特梭利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想要孩子成长为父母“期待”的样子,那么就需要用正确的语言、鼓励一点点塑造孩子,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利用“羞耻感教育”。

碎碎念:

有位哲人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所以,当觉得孩子做错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试试用肯定句去对话,引导,相信会有一个你所期待的孩子正在养成!

0 阅读:1

有为奶爸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