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故土时机已到?英媒挑拨中方趁机拿下远东,究竟有何目的?

世界解天下 2024-09-10 17:18:30

近期,库尔斯克斗争如火如荼,大量乌军挺近俄罗斯边境,而后又爆出布良斯克州和邻近的别尔哥罗德州形势也非常不乐观。

同时来自远东的另一个威胁也不容忽视。目前,日本正在大量采购大米,而且多个北约盟国的航空母舰已经汇集到日本。如果日本在美国集团的支持下对北方四岛发动进攻,俄罗斯将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

就在这一关键时刻,英国媒体突然提出,中国可以趁机拿下远东,收复历史遗留的故土。此言一出,便在国际舆论中激起波澜。那么,英国此举到底有何目的?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策略?

英国专家提议我国可趁机收回远东

根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最近的一篇报道指出,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俄罗斯经济越来越依赖中国。而当前正是中国进攻俄罗斯远东地区、收复失地的最佳时机。

报道中引专家分析称,在中俄实力对比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国家实力,特别是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已明显超过俄罗斯。中国拥有坦克、装甲车、火炮、导弹和步兵武器等多种型号。空军和海军方面,与美国相比都具备一定优势。不过在小编看来,这明显就是有捧杀的意味了。

报道还分析称,俄罗斯在应对俄乌冲突和西方的制裁上面临着巨大压力。同时他还对两国的军事实力进行了详细对比。

据统计数据显示,在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爆发前,俄罗斯军队拥有4780门火炮、1130门火箭炮,以及2060辆坦克和7080辆步兵战车与装甲车等。

可自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的军事装备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截至今年5月24日,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损失了超过15000件军事装备,其中包括大量的苏35S战机、苏34战斗轰炸机,以及各种型号的坦克、装甲车等重型武器。

此外,S-400防空导弹和Krasukha电子战系统等防御性设施也在冲突中受到了损伤。这些损失意味着俄罗斯能够调动到远东地区的兵力将会减少。

而且,在这次冲突中,俄罗斯也暴露了其自身在军事上的诸多缺点。尽管俄罗斯在全球情报网络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在这次冲突中,情报准备出现了明显的失误。俄罗斯低估了乌克兰的抵抗能力,同时高估了乌克兰军队的脆弱性。

这使得俄罗斯在战争开始后,面临了来自乌克兰更加顽强的抵抗,进展并不如预期。

加上现代战争高度依赖后勤保障,然而,俄罗斯的后勤体系在这次冲突中显得捉襟见肘。例如,俄罗斯军队在向前线运输物资和装备时,常常出现延误和短缺的问题。

在这场持续的战争中,俄罗斯军队内部的指挥链条也显得官僚而臃肿。在战场上,命令的传达常常需要经过多个层级,这不仅造成了指挥速度缓慢,还容易导致信息传递中的误差。

而且技术装备上的问题也让俄罗斯军队在这次冲突中难以应对。例如,俄罗斯的所有制武器装备如坦克和战斗机在乌克兰战场上暴露出了许多缺陷。部分坦克的防护能力不足,容易被现代反坦克武器击毁。

一些战斗机的电子战系统不够先进,在遭遇乌克兰的防空火力时显得束手无策。此外,俄罗斯在无人民用手段上的技术落后,使得其在信息化战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这时俄罗斯的大部分空军和陆军力量都集中在俄乌前线,英国专家认为,此时正是中国重新控制远东地区的绝佳机会。

我国是如何失去远东的

我们的故土外东北,即当前俄罗斯远东地区,包括库页岛、乌苏里江以东、外兴安岭南麓等地。它曾经是中国清朝的疆土。1860年,在一片内部动荡和外部威逼的困境中,清朝政府被迫签订了《瑷珲条约》。

该条约由时任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俄国代表穆拉维约夫签订。这份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割让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以及乌苏里江以东广阔的土地给俄国。

其实之前的几十年间,俄国就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外交策略,逐步渗透和控制了这些地区。最终,清朝政府在极大的压力下,屈服于俄国的威逼,失去了这片广袤的土地。

《瑷珲条约》签署后不久,1858年的《北京条约》再次对清朝的疆土进行了进一步的割让。条约的签订者是咸丰皇帝的代表奕劻与俄国驻华全权大臣伊格纳季耶夫。

这份条约不仅确认了《瑷珲条约》的内容,还进一步割让了包括库页岛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的更多土地。

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俄国继续利用各种机会扩展其领土,最终在1881年,清政府同意签署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这份条约进一步确认了俄国对已经占领的远东地区的非法控制。

当时面对列强的频繁侵略和国内的农民起义,清朝已显出极度的腐败和无能。加上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陷入了内忧外患的深渊。面对沙皇俄国的步步紧逼,清朝政府采取了退让和屈服的政策。

英国为何此刻提出中国收回远东的建议?

今天的国际政治形势显然与19世纪大不相同。中国在经济、军事等领域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也随之不断提高。但即便如此,关于是否应当趁机收复外东北这一问题,我们依然需要冷静分析。

英国专家的言论乍一听似乎有理有据,但其中不乏挑拨离间的成分。

当前俄罗斯正处于内外压力之中,面对来自欧洲方向的北约军事威胁,和远东地区潜在的不安。如果中国在此时动用武力收复外东北,很可能在地区和国际上引发连锁反应,不仅影响中俄关系,更会激化地区紧张局势,甚至引发更大规模的军事对抗。

而且英国专家的建议未必是出于善意。在国际博弈中,一国的动向往往并不单纯。英美两国与俄罗斯长期以来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存在博弈与对抗,而英国此时建议中国出兵远东,意图在于进一步削弱俄罗斯,造成其内部分裂,使其无力顾及欧洲方向的重压。同时,英国也可能期望借此分散国际社会对北约在欧洲军事行动的注意力。

我们从自身利益出发,当前的我国正在稳步推进全面现代化建设,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而对外则提倡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中国坚持遵循国际法和秩序,致力于在和平环境中实现发展目标。

如果贸然采取军事行动,不但有违中国和平发展的基本国策,还可能引发国际社会的质疑与反对,损害我们的国际形象和未来的发展机遇。

而且中俄两国近年来在各个层面加强合作,不论是经济、能源、科技,还是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协调,都表现出了高度的互信与默契。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良好,具有重要的全球和地区稳定作用。在当下军事及地缘政治形势复杂的背景下,保持中俄关系的稳定与健康发展,远比采取具有冒险性质的军事行动要更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

尽管远东地区曾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并且清朝割让这片土地也并非出自本意,但在2004年,中俄两国正式签订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经过四年的边界勘测,最终在2008年,确定收回了一半的黑瞎子岛。至此,绵延4300多公里的中俄边界线正式确立,这也标志着两国之间不再存在领土争议。

结语

中国悠久的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大国应具备理性与自控,善于在复杂国际环境中运筹帷幄,固守核心利益的同时也要尊重国际法和秩序。正如中国古训所言,“宁失千军,不失寸土”。但是,这句话在现代语境下还需加上一句,“宁和平共处,不轻易动武”。

0 阅读:0

世界解天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