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学作品:驯鹿图 68厘米×136厘米
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曾经指出:“于志学先生将是下一个载入美术史册的当代巨擘”!在一般人看来,似乎有过于抬高于志学之嫌。但静思之下,你就会觉得,范先生所说是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的。
中国冰雪画创始人于志学先生
于志学,笔名问津、干城,1935年生于黑龙江肇东市。系冰雪山水画创始人,现任黑龙江省画院名誉院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创作研究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美国国际传记研究院传记协会副理事长,英国剑桥大学国际传记中心研究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中国美协理事,一级美术师。
1957年毕业于哈尔滨春华美术学校。1960年开始研究雪景画,创造了中国画新的样式—冰雪山水画。冰雪山水画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技法,表现了“冷逸之美”等冰雪美学的核心思想;填补了一千多年来不能直接画雪更不能画冰的空白;使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对象由山、水、云、树拓展到山、水、云、树、冰雪,创立了中国画“白的体系”。
于志学作品:三羊开泰68厘米×136厘米
自隋代画家展子虔一幅《游春图》横空出世,便从此奠定了中国山水画从先前“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成规中脱颖而出,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主流画种。自此以后,历代山水画大家层出不穷,各种技法、各种表现形式也逐渐成熟,直至宋代,中国山水画到达了一个巅峰状态。传统山水画中的雪景描写也是众多画家争相描摹的对象,但始终无法突破画冰这一重大技法缺陷,直到于志学先生的出现。(文中配图原作如有意向结缘的,敬请联系本网洽商)
于志学书法作品:68厘米×136厘米
于志学先生的艺术造诣有目共睹。他首创的“冰雪山水画”,以独特的形式传达丰富的内容,是有意味的形式;他的冰雪山水,具有视觉审美的独特价值,具有语言符号的意义;他实践了地域文化与艺术创作的相结合,开一代新风。经由于志学先生的笔,在二维的纸面上三维的冰雪空间特然而出。“白山黑水”,是他,让冰雪入画,成为主角,是他给予它们以蓬勃的生命。他创造性地再现了北方塞外的氤氲气象,那是自然、自在,是人类追求的大美、大化。读者欣赏他营造的画面,能感同身受,体味其中的天籁,雄浑、悠远、深邃、清净、冷逸,带着诗情,暂时逃脱现实的烦嚣,栖居到一个理想的世界。于志学先生的绘画艺术,是先从“人”这一丰富而生动的主体开始的。他的人物画,都与景物或者动物有紧密的联系,传递着人与生命万物交融在一起浓浓的关怀之情,形神兼备地勾勒出人回归于大自然中的朴拙亲近和实在奔放。
于志学书法作品:68厘米×136厘米
于志学先生擅画牧民,从他的画风中,能看出受盛唐吴道子绘画的影响更多,强调线条的勾勒,最大体现出中国画“以线为骨”的本质特征。纤细处不失力度,浓重处亦有弹性。而不同于“吴风”之处在于他的着墨不刻意注重线条的细腻描画,而是点到人物情态即止。线条的粗勾勒和色彩的随性晕染,正合北方牧民拙朴自然之风情。(文中配图原作如有意向结缘的,敬请联系本网洽商)
于志学书法作品:家和万事兴 34厘米×136厘米
于志学书法作品:春华秋实34厘米×136厘米
他笔下的放牧少女不同于一般女子的柔媚和婉约,而体现出活泼,调皮的男孩性情,从中可以感受到这些女孩们的坚强,独立和果敢的气质。
在他的人物画里,突出人与动物之间的谐趣。寥寥笔墨,让画面传达出温馨质朴的艺术语言,能感受到亲切和谐的生态之美。体现了中国画的书卷气和笔墨气韵,彰显出时代花鸟画的民族文化内涵和传统笔墨与当代生活相结合的风范。(文中配图原作如有意向结缘的,敬请联系本网洽商)
于志学书法作品:观海听涛34厘米×136厘米
于志学先生的人物画,鲜明地体现出他内心对生命的感知,他的笔墨,充满对率真性情的赞誉及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把人置身于动物当中,突出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本身就表达了对自然生态尊重的态度,也同时表达对人的尊重。
画中每个人物的状态,似乎就是于志学先生所向往的精神世界,他笔下的牧民仿佛就是他自己,放牧时的悠闲,归来时的恬淡。他恒守的那种单纯和平静,感染和打动着人们走近他的人物世界。
于志学作品:猪肥年丰68厘米×136厘米
把鄂温克人的勤劳、善良、诚恳的内在品质和他们具有的比较突出的沧桑、质朴的外在形象以及他们游牧于林海雪原造就的那样与生俱来的剽悍气质通过他的艺术加工提炼统合起来,在他的造型、立意和表现时注入了他对自然、对人民的赤情和对命运、对历史的感叹及畅想。
于志学先生的人物画,鲜明地体现出他内心对生命的感知,他的笔墨,充满对率真性情的赞誉及对和谐之美的追求。
把人置身于动物当中,突出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本身就表达了对自然生态尊重的态度,也同时表达对人的尊重。注:部分内容源自网络,感谢作者的辛劳付出。
这也叫画,也叫书法,范迪安也能看出妈坏[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