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八次迁都,定都九城,终成天下一统之帝业! 众所周知,咸阳是秦国乃至秦朝时期的都城,不过秦国原本的国都并不在咸阳,在定都咸阳之前,秦国曾迁都八次,比如:雍城、栎阳等,比起雍城长达近三百年的建都史,咸阳只不过存在了一百五余年。 西垂 西垂是最早的秦都,也称为西犬丘,位于西北边陲,是秦人最初生存的地方,最先封于秦非子的父亲大骆。 秦邑 后来秦非子得到周孝王赏识,被封于秦邑,成为周之附庸,原来是秦非子马养得不错,周孝王封赏就是让他好好给周王室养马,并且还要承担起对抗西戎,为周天子镇守疆土的义务。 汧邑 第三处都城是汧邑,这时秦国已经成为诸侯,这得益于于非子后代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同时还被赐予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土地,由于封地扩大,秦国便逐渐将都城东迁。 汧渭之会 秦襄公之子秦文公即位后,又见都城迁到了汧水、渭水的交汇处,因此称为汧渭之会。 平阳 第五处平阳是秦国进入关中后的第一处都城,是秦文公之孙秦宁公时期所迁。 雍城 前几次迁都基本算是战略性东迁,建都时间都不长。之后秦国直接迁都至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西周王畿腹地雍城,建都长达294年,是秦国定都最久的都城,这次迁都也为秦国强大奠定了基础。 泾阳 第六次迁都属于无奈之举,是秦灵公为了摆脱旧贵族的羁绊才迁都泾阳,属于临时性陪都,存在不过十年。 栎阳 栎阳也属于临时陪都,更倾向于军事性质,秦献公迁都栎阳,是为了方便开展对魏国的军事反击。 咸阳 之后秦献公之子秦孝公在商鞅的建议下迁都至咸阳,因为咸阳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可以凭险据守,对政治、经济、军事、战略都具有优势,更适合秦国接下来的东出发展。 秦君可居中指挥,傲视群雄。此后一直到秦朝灭亡,再未进行迁都。 秦国之所以不断迁都,是因为秦国最初在西北边陲,远离中原大地,为了发展,只能从西向东不断迁移,其中故都雍城和新都咸阳对秦国的战略作用最为重要,可是秦国说是春秋战国时期迁都次数最多的诸侯。 @历史紫陌阁,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秦国八次迁都,定都九城,终成天下一统之帝业! 众所周知,咸阳是秦国乃至秦朝时期的
东世说历史
2023-02-10 15:04:10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