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铜刀、铜剑。还是一把带人的铜剑!”一个在梯田中掘取石块的小伙子激动地喊了起来。 那么,这把当地村民口中”带人“的铜剑,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是1958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县南山根村的村民们打着红旗,扛着工具,响应神州大地涌动的大生产运动的春潮,在党的领导下修水利、造梯田、建家园。 原来,这把曲刃柳叶形的青铜剑,正是出土于南山根的一座石椁墓中,在其剑柄两面分别铸造了一男、一女两个裸体像。 其中,女性两手交叉护至胸部,乳房微鼓,男性双手下垂至腹部,男女裸像性别特征明显。而这把剑,也因此被称为“男女阴阳剑”! 1961年,中科院考古所对发现墓葬的地区进行了调查和发掘。经过科学研究,考古专家们认定,这批青铜刀剑,应该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这种考古学文化分布于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流域,可分为龙头山类型与南山根类型。 那么,这种奇特造型的青铜短剑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在学界,很多学者推测,匈奴文化可能正源于夏家店上层文化。此剑造型别致,与昭盟地区发现的西周至春秋时期的曲刃短剑风格一致,可能属于东胡族文化遗物。 但是柄部的男女造型却是同时期短剑中少见的,因为之前发现的基本柄部都装饰为动物形,而此剑以裸体男女作为装饰,足以说明使用者身份的特殊性,抑或是与游牧民族的某些精神信仰有关系。 我们知道,中国北方草原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崇尚武力的民族,短剑又是其各种兵器中的至爱。匈奴人将这类青铜短剑自称为“径路”。 据《汉书·匈奴传下》记载,汉元帝时期曾与匈奴歃血盟誓,匈奴老上单于以“径路刀、金留犁挠酒”,这里的“径路”,颜师古早年作注时援引应劭的观点认为指的是匈奴人使用的宝刀。 目前学术界也普遍认为“径路”是匈奴语。因此,通过文献记载结合对鄂尔多斯青铜短剑的发现与研究,匈奴人在举行庄重的盟誓仪式时,搅和血酒使用的“径路刀”,就应该是装饰精美的青铜短剑。 大量文献中还记载,匈奴人还有将“径路”奉为崇拜和祭祀对象的习俗,曾立有“径路神祠”。因此推测这把青铜短剑剑柄上装饰的男女人物形象,实际上早已被早期北方民族寄予了超自然的神威。 正是这种对“法”与“神”的无尚的崇拜情结,才使得“剑”这种兴起于北方草原的神奇兵器,融汇了后人如此无尽的渴盼与希冀。 锋利的短剑,不但蕴含着他们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期望,而且藉此依仗他们崇拜的先祖图腾在天之光的庇佑。
“这里有铜刀、铜剑。还是一把带人的铜剑!”一个在梯田中掘取石块的小伙子激动地喊了
噜噜谈历史
2023-02-23 22:55:13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