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的一天,广州越秀山旁的象岗山上,工人们正忙着为省政府办公厅宿舍楼工

噜噜谈历史 2024-11-20 22:09:28

1983年6月的一天,广州越秀山旁的象岗山上,工人们正忙着为省政府办公厅宿舍楼工程挖地基。当推土机把山冈削低17米并开挖墙基时,人们就发现了一块平整的大石,而四周都有巨大的石板,石板之间还隐隐约约露出一些裂缝。 有人往下一探头,顿时惊呼:“这底下好像是座古墓”,于是,他们立即将此事上报给文物局,不久,考古学家对其进行了一次详细的勘测,果不其然,发现这是一座西汉墓葬。 国务院领导得知相关情况后,批示宿舍楼工程暂停,并划拨专款组织一批考古专家进行抢救性挖掘清理。 就这样,名噪一时的南越王墓被发现了,终于使留存在这里的大量西汉时期的青铜器和玉器等昭示人间,而镂空龙凤纹玉套环,便是这次出土的西汉早期玉雕杰作。 龙凤是中国古代美术中十分常见的纹样题材,古代能工巧匠在处理这一题材的纹样时,每每都有独到的设计,这件镂空龙凤玉套环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例子。 该器为内外两环相套造型,采用上等青玉镂空透雕琢制,玉套环的外环比内环宽约一倍,两环内镂雕龙凤纹。内环上阴刻8形纹,外环饰弦纹及节纹。 内环的“S”形龙,张口露齿,似在鸣吟,昂首挺胸,体态矫健,似在鸣吟,整体呈腾空飞奔状,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龙尾与后足伸向外环,并一直延伸到外环壁,使内外环纹饰既相互独立又浑然一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保持了作品的和谐统一。 这一点与中原地区传统玉器较为规矩的构图程式有着显著的差别,颇为生动活泼。 外环的凤纹,头部稍写实,身体随形如多瓣云朵。并且,外环的回首鸣凤与内环的龙相比显得较为纤细苗条,凤首和龙首恰好相对,像是在互相倾诉衷肠,夸张的凤冠与凤尾随环形升腾飘舞,风姿柔美,与内环雄壮之龙相呼应,寓意龙凤呈祥,寄托着男女青年想要摆脱世俗的美好愿望。 整个玉环套的线条流畅,轻灵剔透,充满动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是汉代玉器中难得的精品。 龙形刚劲,凤形柔和,刚柔相济。镂空、浮雕、线刻等技术炉火纯青,尤其是它的构思,充满了汉代玉雕固有的浪漫主义气息,充分展现了南越国高超的琢玉工艺。 环,一般用作佩玉,古人云:“行则有环佩之声。”可见环多作服装的佩饰。 但是,古人为表彰自己的美德,有时也用环作比喻,因为环周回环缠绕,取其无穷,象征着始终不渝的精神。而南越王赵昧以玉为饰,大概也多少有点君子以玉比德的意思吧。 之所以能直接确定墓主人为南越王赵昧,这枚“文帝行玺”的金印功不可没,表明他正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的第二代君王,而此墓也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0 阅读:0
噜噜谈历史

噜噜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