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很多人看来能够在体制内有一份工作那说出去总觉得很有面子,确实不论是行政编制还是事业编制,由于其稳定性以及其他方面,在非体制内人看来可能要高人一等,但是现如今却有很大一部分体制内工作的人在外从来不敢说话出来自己在体制内工作,在这些人看来体制内工作的人员现在已经逐步成为“弱势群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今天就来聊聊这件事。
“体制内”都指的是什么?要想明白体制内人员为什么会逐步成为弱势群体,首先我们需要弄明白体制内指的是哪一部分人。在这里我们不做过多细分,我们将“体制内人员”笼统概括为:在国家党政,行政机关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内工作的正式职工,这其中主要包括了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两大类人员。你也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都属于体制内人员。
为什么说“体制内”人员逐步成为弱势群体在我们传统的观念看来“弱势群体”往往指的是老弱病残等具有重大疾病不能自理的人。对于将体制内人员也叫做“弱势群体”大家一定觉得不可理喻,其实这背后的原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第一,网络发达,自媒体盛行人人都是一台曝光的机器。现在是信息时代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干任何事情。由于体制内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往往普通老百姓觉得公职人员的一言一行就代表了政府。
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个很现实的例子,在我之前工作的单位有一位大叔装修房子,是在线下定的瓷砖,由于当时这位大叔出差瓷砖到货后没有及时现场验货,等到出差回来发现送过来的瓷砖其中有一包是整个损坏的,这位大叔就拿着破损的瓷砖去找商家要求换货。商家一看都过了一个星期了,你才发现损坏那谁知道是你故意损坏还是运输配送过程损坏,就有点不想退换的意思。这个时候大叔也是心平气和的说了原因,由于出差没有及时现场验货,这也没有人动,而且包装都是完好的。这时候商家就有点无理取闹了说:“你们这些公家单位上班的就知道欺负我们这做生意的,给你送去好好的谁知道是不是你故意损坏”,边一说一边还拿着手机录像说是要发到网上让大家都看看公家上班人的无耻,还说着要去单位找领导评理。一看这个情形这大叔也是慌了,一点点小事也不至于难得这样,索性大叔让步了,给退换一半的瓷砖,这商家才可能罢休。
从我身边的故事来看,随着信息技术发达,人人都有发表舆论的能力,不管是造谣生事还是真实的事情,由于体制内人员身份的特殊性,往往在网络上会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这样难免给个人和单位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在一些事情面前体制内人员总是原则退一步的原则。这也让一部分人觉得体制内人员“好欺负”。
“诬告”让体制内的人员苦不堪言经常看新闻的朋友可能知道,最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正在集中整治诬告行为。这里说的诬告不仅仅是在工作方面而且在生活中也常见。
图片为河南省纪委公开八起诬告案例
“诬告”对于体制内人员来说确实苦不堪言,这往往也是由于当事人主观原因捏造编造对体制内进行攻击,虽然“诬告”只是少数的,但是它的确能够被告人苦不堪言。上边公开的是8起案例,既然能够公开八起,那是不是背后还有八十起甚至更多的诬告案例。
单向服务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弊端。这一点主要针对的是公开服务窗口的人员,在行政服务大厅办过业务的朋友都会有印象,在每次业务办理结束都会对此次业务进行打分评价。这个评价是单向的,只有来办理业务的人对工作人员进行评价。
在这里我也给大家讲述我自己看到的案例,大概是在今年的3月份我去行政服务大厅办理业务。旁边是税务的医保缴纳窗口,有一位上年龄的人到窗口要求开具自己孙子的医保缴纳凭证,经工作人员查询,当时缴纳医保是村里统一收齐一次性缴纳的,系统内只有汇总数,无法单独开具个人的缴纳凭证,如果真的需要证明,可以到医保窗口打印个人的参保登记,同样具有证明力。这大爷就不行了,非得说我既然交了钱你就要给我单独开票,在工作人员劝说和解释下依然不行,不仅当场给了差评,同时现场拨打12345投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并不是说体制内人员故意为难,是确实办不到,而且当场也给了另外的途径,但是由于一部分人不懂政策或者不了解具体业务流程,导致以偏概全,尤其是服务窗口人员,恐怕多多少少都会遇到这样的人吧。
监管更加严格其实这个原因说起来有点牵强,随着各项制度的完善对于公职人员的监管也更加严格。这就导致体制内人员矫枉过正,做事都小心翼翼的,生怕违规违纪。我们这边每到工作日晚上纪委就会不定时对各大饭店进行暗访,其实暗访的目的是为了查处公款吃喝。但是很多人即便是自己出钱吃饭也不愿意去稍微好一点的饭店,因为如果一旦被暗访的拍到,就需要写各种材料,各种说明,即便是最后结果没有任何违规,这中间的过程也是很难熬的。
写在最后:体制内的人说到底大多数体制内工作人员还是普通老百姓,工作只是为了生活,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不能因为在体制内工作从而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无论是何种工作都应该平等的对待。
(以上全文均为个人看法,如有不当还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