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数量历来是中国古代国家政权所关心的要点,因为这是在小农经济社会当中,唯一的劳动力来源,也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西周时期人口相较于商朝有了明显的增长,劳动力的不断增加,实际上为西周走向富强之路,提供了可能。
可是随着春秋时期的开启,众多诸侯开始纷纷忙着发动战争,想要夺得中原霸主之位,这使得社会频繁出现战乱,人们的生命安全也遭遇到了巨大威胁。
正因如此,春秋时期的社会人口,实际上遭遇到了严重削减,为此诸侯国之间开战之时,必须要谨慎再谨慎,遵守战争礼仪成为了双方保留军事力量,特备是人口数量的重要方式。
比如说对方战败,讲究的是穷寇莫追,怕的就是追击途中遇上埋伏,反而使得胜利者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便有了鸣金收兵。
因此整个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还是非常重视各自的人口发展,为此实行了一系列的发展人口的举措,比如不杀俘虏,而是将其变为本国居民的方式。
对内部实行奖励生育的政策,当时春秋时期的霸主晋国、楚国都是注重人口数量增长的典范,也由此获得了强大的综合国力。
不过随着战国时代的到来,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人口也有所恢复,因此战国时期就不会特别看重人口。
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割据势力的数量明显减少,七雄各自掌控的领土和人口自然不在少数,因此在争霸战争中也就没有理由,去运用春秋时期的战场礼仪了。
此时的战争策略便是,能够全歼敌军绝不留情,像战国后期秦国大将白起,坑杀赵国军队30万便是明证。
粮食产量的增加使得战争的持续时间变长在中国国家文明出现的早期,人口数量不多,能够供养人生存发展的粮食,其实也十分有限。
西周至春秋前期其实社会生产力,并没有出现革命性的变化,一般来说人工还是最为基本的生产者,这使得土地的生产效率十分低下,产出的粮食也十分有限,而战争又是非常重视粮食后勤供给的。
因此,春秋时期的战争一般来说,由于粮食供给的限制不会持续太久,因此经常会通过战场礼仪和谈结束。
可是到了战国时期情况便不一样了,首先便是生产工具出现了变化,春秋后期开始流行的铁器和牛耕,在战国时期得到了普遍推广。
要知道这两样东西,历来被学者认为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变革性力量,二者的出现极大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从,与此同时劳动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这成为战国时期最为显著的特点。
生产工具的变革,直接带来了土地生产能力的直线上升,比如战国时期魏国主持变法运动的李悝,就非常重视运用新型工具进行农业生产。
李悝明显知道粮食生产对于霸权的重要性,因此其注重对于土地的充分利用,这使得魏国的粮食产量直线提升。
再加上战国时期各种水利工程的修筑,使得农业生产得到稳定发展,粮食充足使得战争变得更加持久,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战争礼仪了。
武器装备的革新在夏商周时代不仅仅是奴隶制社会形态,更是以青铜器为主的时代,也就是说起码在西周时期以前的中国,还未出现后来广为流传的铁器。
即便是在春秋时期,也因为其深受西周社会的影响,在军队的武器装备方面,一般来说还是以青铜制造为主,而青铜冶炼技术尽管在西周时期已经很发达了,但是由于其熔铸技术存在天生的缺陷,像熔点高,就导致青铜器材的成品率不高
因此起码在春秋前期以前,军队的武器装备是非常有限的,而武器装备的不足,自然也就会使得各诸侯的军队保有量不高。
可是到了战国时期,随着铁器使用范围的扩大,特别是冶铁铸造技术的成熟,这使得铁制武器开始大量出现。
而铁器还有相对于青铜器来说非常明显的优势,熔点低使得当时的人们,不再为冶铸温度不够而发愁。
铁制武器开始成批出现,这使得军队装备能够得到全面供应,自然也就会带来人数众多的军队,这也会导致大规模交战的爆发。
铁制武器杀伤力强,自然在正面战场双方士兵都会拼尽全力,不留给对方任何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