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西北军比东北军更忠心的原因,西北唐军更依赖中央后勤支持

闲说宇俊星 2023-09-21 07:24:02
古代的军事后勤

展开此文之前先引入一段关于军队后勤的记载,引用博主“冷兵器研究”的一段记述。

《居延汉简》记载,汉代军队的基本物资实行严格的定时、定量供给制。官兵一般在月末或月初全额领取口粮,标准定额是每月3石3斗3升,约合今165斤粮;同时,食盐、蔬菜、肉类也是官兵生活的必需品,食盐的配额一般是每月3升,而蔬菜、肉食的供应并不稳定,在整体食物结构中的比例也比较低;官兵的被服名目繁多,有单衣、袭、袍、袜、被、盖等多种,同样由军队统一发放,分夏、冬两季分别领取。

唐前期实行府兵制,府兵番上要自备口粮。“麦饭九斗,米二斗,皆自备,并其介胄,戎具藏于库。有所征行,则视其入而出给之”。

这样减轻了国家负担,但是随着唐王朝的对外战争频度的加大,远征距离的增加。加上唐代关中本位的立国思想。关中20多万府兵要应付从东北辽东到西域大漠的战争越来捉襟见肘、得到的回报越来越得不偿失。高宗年间对吐蕃连续遭遇10万级别的惨败。府兵制度难以为继。

高宗年间18万步骑征青海遭遇惨败

到了唐玄宗时期,府兵大量逃亡,国家开始以募兵制度来宿卫边关,士卒的口粮和军备全部由国家负担。一支10万人的军队,每天光原粮就要消耗27吨之多。如果算上不同级别的军官,以及用做战胜之后的军赏,数额将更为夸张。

惊人的武备

唐军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部队,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也是一支极为“昂贵”的军队。而且唐军高峰时有70万匹战马。而养马可比养人费事费钱多了。

唐代中前期的禁军——龙武军

“军马一月之食,度支田士一岁。”就是军马一个月的粮秣之费,可以供应12名田士的月用。可以看到,维持一支颇具规模的骑兵部队需要多么巨大的资源。

每次战争要消耗大量的武器装备,中央和地方各武库的武器储备量都是非常丰富的。唐代早期府兵制实施时,士兵要自带干粮。但是武器是国家分发的。这些武器包括弩、弓、甲、盾、剑、鼓车、等等,数量以千万计。一旦战争爆发,军备的消耗也是非常惊人的,要不停的补充装备。

长安城汉代武库遗址一角

根据通典记载:唐军的一个军阵的武器都是超配的,根据不同战斗场景进行切换,一名唐君士兵要精通多种武器的使用。

唐军一个12500人典型军阵,有弓12500,弩2500,枪10000,陌刀2500,佩刀10000,重甲7500,盾牌3000。好在唐军是骡马化的部队,步兵行军很多时候也有马匹代步或载物,要知道这些武器一个人去背可受不了。这个角度看唐军的装备太土豪了,几乎是封建王朝的天花板。

唐代的大型武库没有出土,但是另外一个强盛朝代的——汉代武库出土过,我们可以感受一下封建王朝国力鼎盛时的充沛“武德”。长安的汉代武库遗址东西长约710米,南北宽约322米,相当于32个足球场的面积,相当于一个小型城市。难怪武帝后期太子刘据被诬蔑行巫蛊之术是,干脆打开武库,将京城的囚犯武装起来,抵抗前来镇压的军队,混战了四五天后,死伤了数万人。

即使小一点儿的东海郡武库的库存也大的惊人。

东海郡武库主要存放有两大类兵车器,其中乘舆兵车器有58种军械,共计114693件;库兵车有182种军械,共计23753794件。再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弩537707个、弩矢11458424个、甲142701件、铠63324件、盾102551个、剑99905把、刀156135口;连弩车564乘、轻车301乘、冲车37辆、乘舆兵车24乘。

不单单要看数量庞大的武备,而且每件单兵武器造价也不菲。著名的唐代陌刀是不能随葬的。一柄陌刀制作非常繁琐。现在出土了大量唐代武器,居然还没有这款大名鼎鼎的制式武器出土。

陌刀

天宝10节度,网友寒鲲制作

到了玄宗天宝10节度时期,在东北西北南方的职业化军人49万人。特别是北部漫长边境上40万枕戈待旦的大唐精锐军人是吐蕃、后突厥、契丹、奚人的噩梦

民力耗尽的军事远征

隋炀帝第二次远征高句丽,出动三十军兵马,共计60万人,现在一般认为,隋军每军两万人,其中战兵四千、辎重兵八千,民夫八千,民夫占比达到了40%。另外《隋书·本纪四》记载:隋军第一次远征高句丽时,

“凡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号二百万,其馈运者倍之。”负责运送粮草的人员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70%。

唐初军队编制从李靖兵法中可知,唐军两万的话,后勤兵约占六千,比例约为三成,远低于宋军,而无论战斗力还是作战半径却都远胜宋军,其中的原因就是唐军中有大量的战马、骡马。

因为唐朝占据了东北、西北,拥有幽州、河西、北庭、陇右四大产马地,所以战马不缺。于是唐朝骑兵,是一人双马甚至三马,陌刀兵也能一人双马,甚至部分精锐的步兵也能够做到一人双马,快速行军时骑马,战斗时下马结阵。当然到步兵这个层面,双马包含了驴、骡。

虽然牲畜也是一笔极大的消耗,但总体来说还是减轻了运输的压力,《大唐六典》中记载,骆驼可以负重三石,马或骡可以驮一石五斗,驴子可以驮一石。与人力相比,驮得多,花费少,而且牲口死了还可以充作军粮。

所以,虽然史料中记载唐军每次出动的兵力绝对值不高,但“质量”却非常可观,比如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仅派出了六军75000人,但保守估计其中的战兵能有6万余人。

但尽管做了人数的精简,有唐一代的对外军事战争的频率、规模和烈度都是极高的。还不缺少万里行军打击敌人,接连灭国绝祀的壮举。

神通大将李嗣业的成名战,远征小勃律时攻克雪山上的连云堡

安西军翻阅帕米尔高原远征小勃律

哥舒翰拿下石堡城

高仙芝打击小勃律、封常清征伐大勃律、哥舒翰拿下石堡城都是物资人力空前消耗的战争。因为这个时期边军能从对外战争和朝廷赏赐中获得战利品,所以边将也热衷开边。高仙芝和安禄山就经常找借口屠戮边境部落和小国。

如果开边不能得到战利品,士兵会心生怨气,部队就难带了。所以玄宗后期也乐的看这群骄兵悍将在边疆作战,把激情挥洒在域外。

大唐开边的箭头——东北和西北,千里之遥的补给线

唐代对西北和东北2个方向持续的用兵,靠当地的粮食和物资补充是肯定不够的。

所以对于边地的物资输送主要是通过关中和河北2个方向进行输血。更远一些的安西北庭军完全靠当地驻军屯田和西域藩国提供的物资。所以安西北庭的部队规模也是几个藩镇中最小的。安西军养兵2.4万,北庭养兵2万。

拿安西军举例子,安西军的前身是侯君集征服高昌后留在西州的府兵,当时府兵需要几年一轮换回中原。部队就地向行军的州县索取给养。这给当地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旧唐书》的记载,唐军进攻高昌汗国的战斗沿用了战时体系的后勤运输保障。

陛下诛灭高昌,威加西域,收其鲸鲵,以为州县。然则王师初发之岁,河西供役之年,飞刍挽粟,十室九空,数郡萧然,五年不复。

通向西域的各个州县人口较少,一次数万唐军过河西走廊进攻西域的行动,就能让周围的老百姓承担相当繁重的劳役,其给河西走廊沿线各州县的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河西走廊民贫地少,当地资源支持不了长时间高烈度战争。所以唐代后期必须通过其他手段维持北方边军的给养。

隋唐漕运

江南、两淮的粮食,绢布(绢布当时主要被当成军饷)通过运河到洛阳,再经过黄河险滩(成语中流砥柱的原型,特指黄河三门峡一带险滩,今天由于修筑水坝险滩大部分被淹没。这段路太难走,有一段时期直接要卸货走陆路)到达关中。一部分转存潼关附近的永丰仓,供给长安的用度。另外一部分继续西运到达凉州。支持河西和陇右军对吐蕃的用兵。

如今被淹没的黄河中流砥柱

漕运最艰难的一段需要有经验的纤夫

唐代漕运运往长安的粮食最高峰是开元后期天宝初年。宰相裴耀卿在开元22年到25年的改革,那会三年转运到长安的粮食有700万担,一年差不多230万担。唐代一担粮食79公斤,这些粮食产不多折合50~60万成年壮丁的口粮。考虑到这些粮食除了要支撑长安附近不事生产的人口还有相当一部分要转运到陇右支持对吐蕃的战争。天宝年间,皇室权贵越来越奢靡的生活加上天宝年间对陇右用兵规模越来越大。其实这个数量还是捉襟见肘的。

作为对比从宋太宗后期到北宋末年,从江南等地流入汴梁的粮食通常情况下每年都会稳定在500万石以上,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甚至一度超过700万石。如果玄宗有宋真宗那会的粮食输入规模,说不定会放手让哥舒翰一路压过青海湖,直逼藏区腹地,消灭吐蕃这个难缠的敌人。

河北这一路简单一些,支援幽州的粮饷可以直接经过运河北上。朔方军的粮草则通过河阴仓过井陉口到马邑再溯河向西到达灵武。

河北支持朔方军的粮道

单从后勤线路也看的出来西北边军更加依赖朝廷的供给,节度使可以对下属封赏、升官(毕竟可以抢吐蕃和突厥人获得战利品)但是20多万军人的粮食,哥舒翰、安思顺是变不出来的。所以西北边军更忠诚。

反之河北的边军就不一样了,这里不仅后勤距离近,靠着华北平原数量也管够,不需要从江南调粮。而且自己还掐着朔方军的后援,独立性要强很多。

叛军拿下洛阳,掌控了洛阳的大粮仓

如果河北不交粮而自己用,反而日子会滋润不少。虽然安史之乱时,河北出了很多义军,但是多年战争尘埃落定后,河北几个藩镇内部反而很稳定,经济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封闭王国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河南河北的几个大粮仓是唐代的最核心基础设施,是供养两京权贵和西北、东北边军的泵站。

拥有粮仓四处出击的安史叛军

待安禄山幽州大军南下后,河南河北的几个大粮仓全部被叛军占据。这也是安禄山占领洛阳后能四处出击的基础。光洛阳的洛口仓的粮食就可以让叛军挥霍几年。而且叛军占据洛阳把转运的中转站拿下了。

李隆基后来逼着哥舒翰和叛军决战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要粮食不够吃了要马上打通粮道。当时随军的高适就在奏疏里面写到了潼关一线部队士气低落,粮草不济的场景。《陈潼关败亡形势疏》:“蕃军及秦陇武士,盛夏五六月,于赤日之中,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

潼关,陇右精锐和老将哥舒翰的滑铁卢

哥舒翰除了带潼关主力出关迎战叛军的同时还带了几百艘运粮船。带着光复洛阳恢复运河漕运的艰巨任务出关作战。

以朔方军、安西军为平叛主力的唐军向香积寺集结

所以安史之乱,西北军也必须坚决的将来自东北的叛军击败,因为他们的生存线被叛军拿捏了。没有来自帝国东部的给养西北军的生存都成了问题。

756年6月潼关被崔乾佑攻破,唐玄宗逃往四川后。还在河北鏖战的郭子仪、李光弼已无退路,郭子仪只能带着主力回援。

以朔方军为平叛主力的唐军在756年7月集结于灵武,拥立了新的皇帝唐肃宗李亨。大军南下关中在756年底和757年上半年。唐军连续在陈涛斜、武功、永丰仓、清渠和叛军鏖战。执行皇帝收复两京,匡扶社稷的宏愿。

香积寺之前,唐军和叛军在关中已经和叛军展开了多轮厮杀

最终两支军队经过多轮鏖战后,招式出尽。在757年9月于长安西南的香积寺摊牌。

双方在香积寺摊牌

0 阅读:141

闲说宇俊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