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五朝,侍十君,乱世存身留下千年争议

璞因挲果 2024-06-07 09:53:34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知道这是五代十国时期名相冯道的诗句,也了解这句话所蕴含的人生智慧。

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国朝如走马灯似更迭,其中最短的朝代后汉也就存在三年,最长的朝代后梁也不过存在了十六年。在如此混乱的时代中,文官武将人人自危,即便是身为帝王也难保性命久长。但冯道却可以在此风雨飘摇中历经五个王朝,侍奉十位皇帝始终担任高位屹立不倒且得善终,便可知其能耐。

然而就是这般奇人,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却有着两极分化。

宋人多以忠君思想非议冯道,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批判冯道:“妇之从夫,终身不改,臣之事君,有死无贰,此人道大伦也。”欧阳修亦在《新五代史》中骂:“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元诗人刘因还做诗嘲讽其“朝梁暮晋”,反复无常,毫无节操。

但苏轼却称其在乱世中多次劝谏君王,避免无谓杀戮,称得上是“活佛”。王安石亦以“乱世菩萨”称冯道,菩萨高于罗汉在于其不仅自己解脱还助人得解脱,而冯道不仅自己乱世存身,还能保得百姓平安,这便是难得的保民之臣。

对于小君来说,要对冯道做出中肯得评价,便需知其生平。

冯道生于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唐末时期藩镇割据,党政不断,待黄巢振臂一呼,“满城尽带黄金甲”,唐王朝气数将尽。

生于乱世得冯道,书香寒门出身却安贫乐道,发奋读书。但时值乱世欲入仕途只能依附军阀。于是冯道以其才名,被幽州节度使刘守光征辟为掾属,从此走上官场。

但刘守光“性惨酷,不喜儒士”不得已成为其谋士后,冯道不忍其残暴不仁,当众劝谏而被打入死牢,幸好他与同僚素来和睦,才得搭救保住性命。这次因劝谏差点要命,直接影响了冯道的人生观,史学家胡三省认为:“冯道自此历事唐、晋、汉、周,位极人臣,不闻谏争,岂惩谏守光之祸邪?”但小君认为,自此冯道善善观色,只劝谏明君而不谏昏君。

冯道另投的明主便是晋王李存勖。经举荐,李存勖授冯道东晋过张书记,相当于如今得最高党政机关办公厅主任。初来乍到便获高位,冯道当面就拒绝了,毕竟对于人生地不熟的冯道来说,这般高升太容易遭妒了。但在李存勖的一再坚持下,勉为其难接受了。

而这亦是冯道聪明之处,先以低调拒绝既显示自己的谦逊,又让晋王明白自己的苦衷,就算将来有心人要使绊子,晋王也会站在自己一边。

对于晋王这般明主,冯道的劝谏是丝毫不含糊。

行伍出身的李存勖与将士们相处融洽却因时常在大殿上喝酒吃肉,大声喧哗而惹得军界头号人物郭崇韬相当不满,便讥其匪气过重,这便激怒了李存勖。一气之下,李存勖找来冯道让其起草文章声讨郭崇韬。

但冯道深知君王与主将的矛盾将影响政治平衡,动摇军心。只见冯道提笔却迟迟不肯落下,李存勖一见便来气了,但冯道却平静地说到:“郭崇韬是国之重臣,大王自毁长城,是朱友贞之福。”

而之后的结果《旧五代史》上记载:“郭崇韬入谢,因道为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对于冯道来说,这次劝谏也是冒了极大的风险的,轻则影响仕途,重者危及性命。所幸这次劝谏的成功让李存勖更加欣赏冯道。

可见冯道虽然几度易主,却也非谗言媚主的小人。

那么冯道接下来的际遇如何,篇幅所限,我们下回继续聊。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