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又重新看了一遍《活着》。果然,在象牙塔里无所事事时看《活着》和在为生计奔波疲惫不堪时看《活着》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不管读了多少次,开篇福贵的做法总令我恨得咬牙切齿。
作为有钱人家的少爷,福贵想到光宗耀祖的方法是靠赌,把父亲手中输掉的一百多亩地重新赢回来。
于是,正如父亲一样,从祖父手中继承了二百多亩地,被父亲败到只剩一百多亩,而到福贵的手中,不仅把地输得精光,还把无比气派的老宅也一并输得彻底。
因为赌,福贵终于从阔气少爷,成为了家徒四壁,勉强住得起茅草屋的穷光蛋。这下好了,趾高气昂的徐少爷也终于学会了低三下四,去求那个从他手中赢走家产的龙二,租点地给自己。
人都是这样,在没有完全失去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拥有的是什么,应该珍惜的又是什么。可当真正失去的时候,往往落得个后悔莫及的下场。
但如果小说只是这样潦草结束的话的,余华老师就真的没办法十分不好意思的说自己是靠《活着》活着,这样的话了。
小说很精彩,也很悲剧,比起张艺谋导演镜头下的更加悲剧,但也更加耐人寻味。
以前看完《活着》总是觉得难受,满心同情,随着故事情节的推动,胸口像压了一块巨大的石头,这石头就像是福贵家每一次遇到的浩劫,压得人喘不过气。可是没办法,日子还得照样过,苦难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时候突然降临时,唯有小心翼翼的接受,再无他法。
很多年后,我又翻开了这部小说,不知道是年纪的增长还是环境的改变,看完小说后,和原先几次看完小说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合上书本的瞬间,脑袋里冒出来的居然是:
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十几二十岁的时候,对这种问题向来是不屑一顾的。活着当然是为了长大,当然是为了追梦,当然是为了成为父母年老时的依靠。
那时候,一心一意想的是赶紧长大,赶紧读书,赶紧毕业,赶紧挣钱实现理想。对于这种“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的问题,一向嗤之以鼻。觉得幼稚,觉得无病呻吟,一心一意忙着长大,哪里有时间和精力思考这种问题。
如今,转头再看,却发现,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尤其是结合福贵的一生,结合家珍的一生,还有有庆和凤霞短暂且充满苦难的一生后,对这个问题更加不知如何做答。
如果说,活着是为了自己。
那么,家珍辛辛苦苦一辈子,到头来似乎也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过。年轻时,福贵吃喝嫖赌,常常不归家,甚至怀着七八个月的身孕时,被福贵打得伤痕累累,仅仅只是因为她跑去赌场劝说福贵。
等到福贵开始脱胎换骨,决定好好做人,并且也开始身体力行,学着耕地种田。以为终于可以过上平淡却幸福的和睦生活了,没想到又被国民党抓去当炮灰,一走就是好几年。
自己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孩子长大,好不容易盼回来了,没想到,又赶上了饥荒,一家四口饿得眼冒金星。好不容易熬过了艰难的岁月,想要大干一场,过上温饱日子,没想到又患了软骨症,只能瘫在床上,做些缝缝补补的活。
后来,接连得知女儿和儿子都死后,家珍也逐渐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其实,家珍原本可以活得更加洒脱一点,就像《白鹿原》里的白灵一样,活得任性,活得自由,活得悲壮。
家珍有这样的资本,她念过书,有非常好的学历,父亲又是米行老大,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家珍最大的悲剧就是遇上了福贵,人生开始走下坡路。
因为家珍不是白灵,白灵爱自由,家珍想要的只是一个平平淡淡的相夫教子的生活,所以,在被福贵无意间看上的那一眼,也就为她接下来的悲剧,做好铺垫。
但不可否认,生活在那样动荡不安的乱世,家珍能够仅仅依靠自己拉扯大两个孩子,实在难能可贵。
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所走的路自然也就不同。白灵不可能像家珍一样生活,家珍也不可能像白灵一样自由。
活着,是为了孩子。
也许很多人看到这里时,觉得有点荒唐,都21世纪了,竟然还有人“活着,是为了孩子”。
但别不承认,在我们的国家,这样大爱无私的父母,真的有,而且非常多。
他们不为自己活,按照他们的想法,自己都这个岁数了,没必要再为自己活,但孩子还年轻,还有很多的希望,有很多的盼头,还得为他们活,也只为他们活。
所以,他们做任何事情,想到的第一永远是孩子。甚至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
但《活着》不是这样,福贵的两个孩子,大的叫凤霞,小的叫有庆。凤霞因为难产走了,有庆因为县长的老婆生孩子,血液不够,无良医生将有庆的血活活抽干。
早上还活蹦乱跳的有庆,晚上就躺在了冰冷的停尸房里。
这一切让福贵痛不欲生,可那又能怎么办,除了硬着头皮去接受,还有第二条路可以选吗?
所以,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看完书后久久无法平静,虽然这个结局我已经看过很多遍,可每一次读到,仍然有痛苦和难受不断袭来。
为了缓解情绪,给朋友发了信息: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朋友回答的干脆利落:活着,当然是为了活着啊。看了你又看了《活着》。
我瞬间恍然大悟,本来活着就已经用尽了所有努力,还要为了什么,当然只是为了活着啊。因为活着,才能去体验更多,去实现更多,去得到更多。那句非常励志的话怎么说来着,活着,才有可能拥有一切啊。
只有活着,才能看见第二天的太阳。世间还有那么多好吃的,没有尝过,还有那么多好玩的,没有试过。而要想实现这一切,唯有活着,才有可能啊。
心态转变,忽然觉得一切都明媚起来了。
突然想起以前我老爱看《活着》,尤其是觉得自己撑不下去的时候,我就会翻开《活着》认认真真读起来。想的是,福贵都这么惨了,仍然活着,仍然坚持着,我遇到的这点挫折算什么,远远没有达到熬不下去的地步嘛。
然后靠着这种给自己打鸡血的方式,熬过了一个又一个难熬的时光。
一点非常主观的小建议:不要在顺风顺水的时候看《活着》,否则容易多愁善感;要在非常艰难痛苦的时候看《活着》,从福贵,家珍,凤霞,二喜……身上找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