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经济指标中,GDP(地区生产总值)是一系列经济活动转化出的宏观经济成果,直接反映了当地的经济体量。
在山东,济宁、菏泽既是鲁南经济圈的成员,又是经济体量跻身中上游的成员。
济宁与菏泽,谁的经济体量更大?
对于这个问题,“济宁”显然是公认的答案,因为济宁不仅起步的更早,而且对菏泽的体量一直呈领先状态。
但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济宁确实是经济体量相对更大的一方,但优势显然不及以往。
以2024上半年的GDP情况为例,济宁2858.7亿元的体量对比菏泽尚有468.57亿元的优势,而菏泽2390.13亿元的体量已经力压淄博升至全省第7位,由此与济宁“一前一后”。
面对上半年的体量悬殊,“济宁比菏泽高在哪?”、“菏泽低在哪些环节?”等一直是不少网友疑惑的地方。
两市上半年GDP差值468.57亿元,菏泽究竟“低”在哪个环节?
在宏观层面,GDP的总量是由三次产业的增加值(非产值)累计而来,所以需要细化到三次产业的增加值来寻找差距。
具体到三次产业增加值来看,菏泽并非在某一两个领域不及济宁,而且在三大领域都低于济宁。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不含相关辅助活动)增加值:
菏泽不及济宁,但非劣势最大的环节
农林牧渔业(不含相关辅助活动)组成了第一产业,虽然它的增加值比重在三次产业中最低,但着实不能忽视。
在这一领域,济宁在2024上半年实现增加值281.8亿元,而菏泽为238.5亿元。两者在这一项上仅出现43.3亿元的差值,尚不及两地上半年GDP差值的十分之一。这意味着农林牧渔业并非导致菏泽体量不及济宁的最大短板。
第一产业增加值相差不大,一是两地皆以平原地形为主,是省内重要的农业产区;
二是因为济宁的粮食产量、肉类产量虽然不及菏泽,但坐拥微山湖的优势使其在渔业捕捞、养殖上更占优势,进而转化出的增加值相对更多。
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增加值:菏泽仍不及济宁,但劣势同样不大
在二产增加值方面,济宁在上半年实现了1140.4亿元,而菏泽则实现976.1亿元,两者的差距为164.3亿元,这一差值是低于不少网友的思维定式的。毕竟在固有印象中,济宁的工业条件相对更好,怎么二产优势如此之小?
还有网友说,菏泽的规模以上工业营收明明已经高于济宁,为何第二产业增加值反而低于济宁呢?
因为第二产业是由工业、建筑业组成,所以仅用工业代表整个二产是不太客观的。
由于两市均未公布上半年具体的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所以只能通过整体的二产增加值来对比,但即便如此,164.3亿元的差值对两市而言并不算大,即使折算成产值过营收来看,菏泽只剩4000亿元——500亿元的差距。
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
菏泽不及济宁,且是差距最大的环节
服务业是涉及面颇广的部分,所以对于绝大部分地区而言也是占GDP比重最高的部分。
在服务业增加值方面,济宁在2024上半年实现了1436.5亿元,占全市GDP的50.2%;菏泽的三产增加值为1175.6亿元,占全市GDP的49.2%,两者间的服务业体量差值为260.9亿元,占据两地GDP差值的半数以上。
可能有网友会说,菏泽比济宁多了近40万的常住人口,为何服务业增加值反而低于济宁呢?难道决定服务业体量的关键不是人口吗?
首先,常住人口数量的确能影响服务业体量,但并非唯一因素,服务业不仅有日常所见的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服务于居民端的门类,还有着金融、软件信息服务、信息传输、商业服务、交通运输与邮政、房地产、科研技术等诸多服务于生产端的门类。
再者,济宁的常住人口虽少于菏泽,但其中心城区尚能吸引菏泽东部县区的消费群体、购买力,从而在济宁本地居民的基础上进一步拉动批发零售、餐饮住宿、文体娱乐等行业的增长,进而转化成增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