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经济指标中,GDP(地区生产总值)是一系列经济活动转化出的宏观经济成果,直接反映了当地的经济体量。
在江苏省,淮安市的经济体量是什么“段位”?
提及这个问题,“全省中下游”、“并不理想”都是常见的回答。
以今年上半年的GDP情况为例,淮安市2586.64亿元的体量只能位列全省第11位,仅高于宿迁、连云港。 虽然在人均指标上仍能达到苏北5市之首,但在全省范围内同样不具备优势。
对于这种表现,不少网友觉得很不满意的同时也非常希望淮安能够实现进位,虽说跻身头部阵营尚不现实,但跻身中游为何为何也难以做到呢?淮安就拿不出位列全省中游的经济体量呢?
在主观意愿上,淮安的经济体量能跻身全省中游固然是好事,但从现阶段的客观情况来看淮安市着实面临着不小的难度。
一、人口数量在全省13市中并不占优
人口是进行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最根本前提,假如一个地区拥有相对庞大的人口数量,即使当地纳入GDP统计范围的产业规模相对不大,那起码经济体量也不会相对太低,无非是人均指标会被严重拉低。
但放眼江苏省来看,淮安市恰恰是全市常住人口数量相对很少的区域之一。全市2023年453.8万的常住人口数量仅多于泰州、镇江。
在本就高手如林,且苏南地区长期虹吸江北地区人口的情况下,淮安市仅依靠453.8万的常住人口规模来实现在江苏省内颇有竞争力的体量着实不容易。
二、淮安市距离长三角核心区域相对较远,不容易融入长三角,长三角优势产业也难以大规模转移至淮安
在江苏省乃至周边地区中,长三角核心区是公认的经济高地,其大致范围即上海、苏南、浙北地区。因客观存在的区位、距离原因,位于苏北地区的淮安反而是江苏省内最远离长三角核心地带的成员之一。
远离经济高地、产业高地,淮安自然就无法融入至长三角优势产业中的核心环节。以半导体行业为例,核心区城市既有最高端的芯片设计、芯片生产环节,又能发展材料和设备。远离核心地带且无产业基础的淮安只能在半导体材料和设备,芯片封装测试方面做重点布局。
三、淮安经开区尚未达到在全市领跑的水准
在淮安,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工业园区、生态文旅区是直属于市本级的三大功能区,其中发展起步时间最早、发展规模相对最大的当属淮安经开区。
不论对市本级、还是各区县而言,当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或高新区都是一个工业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代表了当地工业水平的“上限”。
作为直属于淮安市本级、且规模最大的开发区,淮安经开区对市区乃至全市发展格局的影响不容小觑。在经济层面,假设开发区内的工业企业数量、规模、产业集群尽可能的庞大,不仅自身的经济体量会可观,还能拉动清江浦区的服务业发展,尤其是商业服务、科研技术服务、软件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毕竟清江浦实管区的“分工”就是以服务业为主。除此之外,经开区形成庞大的工业规模后还存在着产业外溢至涟水县、淮安区的可能。
在人口吸引力方面,工业是普通地级市提供就业岗位、吸引外来人口的“捷径”,开发区的经济体量足够大,就意味着这里的企业多、所需的岗位多,这既能阻止淮安市区的人口外流,也有吸引泗洪、地瓜甚至周边县市的人口的可能。
在产业打造上,经开区除了自身的资源外,更多的是来自市本级资源的注入,市级资源招引的大项目、产业培育基金等都将经开区作为首选,工业用地也大都倾斜至经开区。
但现实情况是淮安市本级尚未能将淮安经开区的经济体量打造成在市区乃至全领跑的区域,2023年474.97亿元的体量不仅距离全市头部阵营尚有不小差距,而且只略高于洪泽区、金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