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5位离休老干部联名上书为粟裕平反,他们分别是谁?

追梦的年 2023-12-03 21:51:23

粟裕在战争年代功劳赫赫,打出过众多经典战绩,凭借着突出的表现,1955年他被授予大将并排在首位。

只是在1958年,他遭遇错误批判,人生转了一个很大的弯,此后不但退居二线,还一直没有恢复声誉。

1984年,粟裕带着遗憾离去,直到1994年、他已经过世10载,中央军委才为他平反。

这个过程很不容易,中间出现了很多波折,而最后能促成这个结果的关键事件是1993年时有五位老干部联名向中央写了申请报告。

那么,这五位老干部分别是谁?曾经与粟裕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一、金冶

金冶1922年出生于浙江平阳,1938年末参加新四军,历任教导总队学员、军部作战科参谋、作战科副科长等职。

在军部机关任职,与粟裕的来往就比较多。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过华野特种兵纵队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山东兵团参谋处副处长、三野第九兵团作战处处长。

参与过华东的孟良崮、淮海、渡江等大战役,他非常钦佩粟裕,一直视对方为最尊敬的老首长。

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他的职务都不算高,所以也避开了历次风波。1981年,金冶担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1988年离休。

离开工作岗位后,他将所有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编写战史、党史方面。

主编或参编了《在统帅部的日子里》、《苏中七战七捷》、《淮海战役》、《栗裕论苏中抗日战争》、《栗裕军事理论与实践研究》、《新四军史料丛书》等历史文献,影响很大。

在回忆这些往事时,他内心对粟裕的崇敬又更深了几分,所以坚定地想要为老首长平反。

二、谭肇之

谭肇之1918年出生于湖南湘潭,1938年1月参加新四军。

他是一名政工干部,历任新四军第6师18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6团政委等职。

解放战争他担任过华中军区政治部秘书处处长、华野政治部秘书处处长、三野政治部副秘书长。

金冶还曾经跟着陈毅去山东、随着谭震林到胶东,而谭肇之是自始至终都在粟裕麾下,对粟裕的感情那根本不用说。

1955年,谭肇之被授予大校军衔,也是同年他调任为总参谋部办公室主任,依然在粟裕的领导下。

后来的运动,他职务不高,也没有被波及。1978年时,他担任了南京军区工程兵副政委,1982年离休。

三、秦叔瑾

秦叔瑾1917年出生于江苏泰兴,1940年加入抗日游击队,他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并且很有绘图方面的天赋。

就是因为作战地图画得好,他被粟裕看中,点名要到身边。

此后有近十年的时间,秦叔瑾都紧密跟随着粟裕,据他回忆,战争年代陈老总比较少看地图,但粟裕对地图则是到了痴迷的程度,每逢战前都会静静看地图半天。

因为这个习惯,秦叔瑾每去到一个新地方,也会主动去勘测侦查,将当地的一应情况通通画下。

粟裕对地图的要求非常严格,每个村庄,每条河流,每条道路都需画得很详细,名称要注得很准确,然后他根据地图来制定行军路线、作战计划。

秦叔瑾也是细致的人,作出的地图总能让粟裕满意,从这个角度来讲,每次战斗的胜利他也有很大的功劳。

建国后,秦叔瑾参加过抗美援朝,回国就进入防空军,担任过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

不同于前两位,秦叔瑾在特殊年代遭到过迫害,曾离开岗位六年之久。等得到平反后,他进入了空军高炮18师担任副师长,最终也是在副师长职务上离休的。

他跟随粟裕那么长时间,感情非常深厚,晚年接受采访经常提及粟裕的一些事情。为粟裕正名,也是他一直想要实现的目标。

四、黄野松

黄野松在华东战斗过,他曾经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部作战处参谋,工作职责就是收集整理情报、配合制定作战计划,所以跟粟裕的接触也很多。

他非常敬佩粟裕的为人,后来在一些公开场合说及粟裕时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离休前担任了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军事教员。

五、黄亦凡

黄亦凡也是从华东出来的干部,他对粟裕非常且文笔不错,因此五人的联名报告就是由他执笔的。离休前黄亦凡担任过福州军区政治部秘书长。

1958年时,他们都是人微言轻,所以没办法为首长说话。不过到了90年代,他们就都是老干部了。

经过商议后,他们决定携手促成为粟裕平反之事,便联名向总政递交《建议召开粟裕同志逝世十周年纪念会或座谈会的报告》,希望总政阅后转呈军委。

这是几十年来首次公开、正式的报告,意义非凡,造成的影响极大。

在上书前,五人先请南京军区政委傅奎清把关。

傅奎清也是华野出身,1958年还因为不肯批粟被指责态度软弱,他看过后非常感动,不仅没有阻止,还很快也单独写了一封信给总政。

1993年10月28日,五人的报告交了上去,同年11月1日,傅奎清的信也送上去了,上面有这样一段:

金冶、谭肇之等同志长期在粟裕同志领导下工作,他们对粟裕同志生平了解较深,怀有深厚的感情。

他们建议报告的中心是恳请军委撤销一九五八年军委扩大会议中对粟裕同志不公正的批判。那次军委扩大会议我也参加了。金、谭等同志报告中所例举的事实是实际的。

为恢复粟裕同志应有的声誉,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精神,因此,我也赞成金冶、谭肇之等同志的建议请求。是否有当,请审定。详情请看金冶、谭肇之等同志的报告。

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是于永波,他1947年才参加东北民主联军,跟粟裕并无多少交集。

不过他1985年在南京军区担任政治部主任,上级政委正是傅奎清,而且他也清楚粟裕的往事、也被几位五位离休干部的执念所感动,因此很快就通过转呈给军委。

到军委这一层面,事情就好推进了。

江主席曾经得到过汪道涵的提携,而汪道涵担任过华东野战军军工部长,特别钦佩粟裕。副主席张震当年是三野参谋长,跟粟裕感情很深。

最终在1994年,张震和另一位军委副主席刘华清联名发表文章《追忆粟裕同志》,直接表示58年的批判是错误的,为粟裕恢复了清誉。

这么多步,每一步都很不容易啊。

20 阅读:5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