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为养子、退回原籍,赵曙的皇帝之路究竟有多憋屈?

九月读书 2024-06-13 21:44:22

他是北宋9位皇帝之中最为憋屈的帝王,从身份被确定以来,几度遭到宋仁宗的嫌弃;亲政之后又受到太后和前朝大臣的掣肘,仅仅在位四年就驾鹤西游;别看他命运如此多舛,任期内倒也催生了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算是历史给他憋屈的人生的补偿吧!

他就是北宋第五位皇帝---宋英宗赵曙

赵曙似乎从一出生就注定要波折一生。

早年经历:

赵曙,原名赵宗实,是宋太宗赵光义的曾孙,濮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从小就展现出了孝顺、好学、节俭朴素的性格特点。他天性极为孝顺,喜好读书,不做嬉游玩乐的事情,穿的用的节俭朴素得像一个儒者。

按理说,身为濮王之子,他大可不必像那些皇帝子孙一样,深陷皇位争夺的泥潭,悠哉游哉享受贵族生活,简直就是现代“躺平”青年梦寐以求的境界。

无奈,老天爷总是会在你最为得意的时候,给你当头一棒,让你瞬间从云端跌入低谷。

因为赵曙马上就要做太子了。

等等,升级不是该开心吗?为何说他好日子到头了呢?

因为,从这一刻起,他的生活将被“憋屈”和“无奈”这对不速之客紧紧相随,直到终点。

人生第一憋屈

宋仁宗赵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一位宽厚仁德的皇帝,他眼里有活,心里有民,对下属更是宽以待人,深受民众的敬仰和喜爱。就是这么一位优秀的皇帝,却一直在苦恼一件事情---自己没有子嗣。

那个时候,皇帝没有子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没有子嗣就意味着这偌大的王朝没有接班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国家政局不稳。所以,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宋仁宗只好从皇室宗亲当中选择一位子侄辈,来作为接班人。

当时的濮安懿王赵允让曾是宋真宗的太子,但后来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宋仁宗为了弥补赵允让,决定从他的儿子中选择继承人。

于是在景祐二年(1035年),幼年的赵曙被宋仁宗接入皇宫,并由曹皇后抚养,赐名为赵宗实。

赵曙在接受宋仁宗抚养期间展现出了一些特质,这些特质可能也是他成为太子候选人的关键因素。

首先,赵曙天性孝顺,喜欢读书,不做嬉游玩乐的事情,生活简朴,表现出了良好的品德和教养。

其次,他在被宋仁宗接入皇宫后,被封为左监门卫率府副率,后来又历任右羽林军大将军、宜州刺史、岳州团练使、秦州防御使等职,这一系列的光辉履历,无疑展示了他非同小可的才华和潜力。

本以为赵曙的人生将开启更加金光闪闪的篇章,哪知道命运却顽皮地给了他一个小惊喜。

就在赵曙兢兢业业的学着如何做一个太子的时候,一道晴天霹雳就这么兜头甩了下来---宋仁宗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公元1039年,宋仁宗迎来了自己的亲儿子赵昕,这对一个父亲和皇帝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喜事。但对于赵曙而言,可就未必了。

因为,人家皇帝都有亲儿子了,皇位自然是要传给赵昕的。看着那金光闪闪的宝座,赵曙只能黯然神伤,挥袖作别,成了皇位继承路上的“背景板”。

俗话说,人生处处有惊喜,就在赵曙经过三年的沉淀,重新以小王爷的身份回到生活当中时,宫中传出了一个消息:小太子赵昕嘎啦!

就这样,赵曙再一次以太子备胎的身份,被接入了皇宫。

第二次憋屈

虽然赵曙现在仍然以太子候选人的身份,在金碧辉煌的宫中享受着顶级的文化熏陶,但是那迟来的太子身份却让赵曙等了整整21个春秋。因为宋仁宗自恃宝刀未老,不情愿将那金灿灿的龙椅随随便便就让给了一个非正统血脉。于是,他孜孜不倦地奋斗了廿一年,期待着老来得子的奇迹。

可事实是残酷的,不论这位皇帝如何努力,亲儿子始终不来。眼见自己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朝中大臣以丞相韩琦、龙图阁直学士包拯等人为首,又向仁宗提立皇太子的事情。

到公元1061年,宋仁宗考虑到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继承人的问题,决定让赵曙担任秦州防御史、知宗正寺等官职。赵曙当时正在为父亲濮安懿王守丧,因此以服丧为由上奏推辞这些官职。

赵曙的推辞理由充分得很:一则,孝子心在服丧期间岂能恋栈权力;二来,他或许已经嗅出宋仁宗这一连串封官许愿之后,太子之位恐怕就要落在自己头上——可这,并不是他心甘情愿接受的。

说起来,赵曙的这番考量,倒也情有可原呢。

他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变成太子后,就要跳进那漩涡般的政治泥潭,而且在宫廷里他还寸权不沾。别忘了,赵曙并非龙脉相传,即便是挂上太子的头衔,宋仁宗和他的满朝文武依旧能对他予取予求。稍有差池,或是有人更受青睐,他这太子的宝座就如同烫手山芋,随时可能易主。

他可不想再次上演“被出局”的戏码。

然而,不管赵曙如何推三阻四,拒绝这顶“皇冠”,在宋仁宗病榻之侧,群臣的呼声高涨,他终究还是被推上了太子的宝座,更名为赵曙,人生舞台也从江湖搬到了深宫之中。

政治斗争

公元1063年,宋朝的天空阴云密布,宋仁宗撒手人寰,赵曙匆匆上台,成为宋英宗。可这皇帝宝座对他来说,却像是个装了刺的锦垫,坐立难安。身体抱恙的赵曙,暂时把权力交给了曹太后,让她玩起了“幕后黑手”的游戏,这无疑让赵曙的内心添了不少窝囊气。这股子憋屈,主要源自两大难题。

一方面,公元1064年,赵曙病愈后,开始亲政。并提出要追赠自己的亲生父亲名分,朝堂上因此炸开了锅,一边是以韩琦、欧阳修为首的挺皇派,主张给皇帝的亲爹“升职加薪”;另一边是曹太后、司马光带的反对方,坚持认为宋仁宗才是赵曙的“法定爹”。这场口水战打了近两年,虽然最后赵曙的亲爹得以风光大葬,但与曹太后的关系,也差不多冷成了冰棍。

另一方面,宋英宗看上了苏轼这位大文豪,心想:嘿,得此人才,朕之大幸!于是打算召唤苏轼入宫,给他个“知制诰”的美差。原本以为这事儿水到渠成,谁料半路杀出个韩琦,把一切都搅黄了。

韩大人认为,苏轼虽才华横溢,但毕竟年轻,得多摔打摔打,磨砺磨砺。他还担心,给苏轼太高的位置,会惹来其他大臣的“红眼病”,影响朝廷和谐。于是,在韩琦的“悉心安排”下,苏轼只得暂时屈居馆阁,继续修炼内功。

个人困境

想想也是,作为一国之君,自己总是束手束脚,难有作为,心理不憋屈那才是怪事!本来赵曙身体就不好,在初登皇位时,就因为疾病无法执政。

从迈进宫门成为候选太子的那天起,就霉运连连,要想长命百岁,那才是怪事一桩。

赵曙的身体状况一直不佳,加上皇帝当得不怎么顺心,这种身心的双重折磨,无疑加剧了他的憋屈感。他的内心充满了无力和挣扎,这种情绪在他的统治期间一直伴随着他。

公元1067年1月25日,宋英宗赵曙在福宁殿因病仙逝,走完了他36年的短暂人生。

这位仅在皇位上坐了四年的皇帝,虽然一生坎坷不平,但在人生落幕之际,还是留下了一笔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善举。他促成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这部杰作不仅为赵曙那憋屈的一生添上一抹慰藉,也给后世留下了一笔无价的历史财富。

0 阅读:97

九月读书

简介:用心读懂每一本心仪的书,分享写作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