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代商以后,把王室成员和跟随武王伐纣的有功之臣纷纷分封出去,给你一个地盘,自己去建城,建国。第一次封出去的国家就有70多个。
周王室是“天下共主”,名义上拥有所有的土地的统治权,即周王管理“天下”。
周王封出去的诸侯的地盘叫“国”。
诸侯再把地分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的采邑叫做“家”。
诸侯和卿大夫合称为“国家”。一句话吗,“国家”是贵族的。春秋时期确实如此,平民百姓连上战场的机会都没有,都是贵族在打仗,保卫自己的国家。“国家”驱使平民和奴隶去打仗,会被人耻笑的。
所谓家,国,天下,就是这么来的。那么,在古人眼中,它们是怎么排序的?
孟子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孟子·离娄上》:“人有恒言,皆日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孟子还有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的观点就是,要把老百姓放第一位。
古代对于个人的责任,也是这样递进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先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再管理好自己的势力范围,做到了这两点,可以为国做出贡献,如果能力爆棚,还可以试着让天下太平。
因此,古人主张,先管好自己,再谈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