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就是围绕着水展开的。今天我们来说说南水北调工程。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土地面积跨度大,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很突出。北方缺水问题比较突出,南方长江流域水资源却比较充裕。因此,从世纪90年代起,国家启动了南水北调工程。如今,工程的东线和中线已经投入使用,西线还在规划论证中,没有动工。
我们对照地图,仔细查看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的路线的话,就发现一个惊人的巧合:南水北调的路线东线和中线,有深刻的历史渊源,与历史上贯穿南北的运河、驿道路线和近代的铁路路线都有着高度的重合。中国大地的地理因素,在历史大事中依然发挥客观决定作用。
因此,我提出一个设想,能否直接把南水北调工程升级成运河过程。
我们首先来看看东线。东线基本上不用考虑了,因为东线工程本身就尽最大可能利用了大运河,并给大运河带来了新的活力。
东线工程南边的起点就是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从这引水注入京杭大运河以及其平行河道,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逐级提水北上。东平湖是东路水位最高的地方,比长江口高出了30米左右,相当于南水北调东路的水塔。从东平湖开始,输水工程分为两路,一路北上,从聊城到天津,到北京;这就是原京杭大运河的线路;另外一条路线为胶东供水路线,东平湖到德州,再到滨州、威海、青岛。
南水北调的东线,源源不断把长江水引入大运河,为大运河注入了新的升级和活力。它不但改善了北方的用水条件,还让老运河的生态得以修复,通航能力得到恢复。京杭运河全线再通航,也就水到渠成。
我们再来说说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这是我今天重点要说的。
中线工程的路线是这样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线开挖渠道,经唐白河流域西部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李村附近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南水北调中线经过的城市有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最终到达北京。
我们来对照一下两条路线,隋朝大运河和京广铁路路线。
隋朝大运河中在黄河以北的永济渠,路线是这样的:焦作、新乡、鹤壁、安阳,邯郸、邢台,涿州。我们可以看出,南水北调中线的路线,基本上是和隋朝大运河中的永济渠保持一致。
如果和京广铁路来对照的话,南水北调中线的路线也是紧贴着京广铁路的西侧。比例尺大的地图上,两者路线都有重合。而京广铁路的修建,主要就是沿着元明清时期北京南下的驿道修建的。
因此,南水北调黄河以北的路线,跟历史上隋运河,古驿道和京广铁路很贴近,进本上是一种必然,这确实是最便捷的路线。
我们再开看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黄河以南的线路。
在黄河流域到汉水,历史虽然没有修过运河,但提出这一设想的确不少。汉武帝时曾有凿通斜水、褒水,沟连汉水和渭水实行漕运的设想。北宋时期,有个叫程能的大臣也提出了“襄汉漕渠”的设想,开通汉水到开封的运河。
因此,把南水北调工程全线扩大为运河,也不是不可能。目前,引江济汉工程也正在实施,应地形限制,全程采用输水隧道的方式进行。此工程建成,汉江下游的水量将得到弥补,开通汉水到黄河的运河也不成问题。
我们再来看看西线。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目前还在论证阶段,目前主要的问题就是工程量巨大和投资太大。西线工程计划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水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西线工程还有更远景的工程,如引雅鲁藏布江入经怒江,再穿过澜沧江到金沙江的工程。这个设想工程量更为巨大。
但就航运来说,整个南水北调西线都不具备通航的工程,无法改造成运河。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水运地位已经没有那么重要,南水北调更多是一种输送水资源的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