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燥邪的特点有二:干与涩。身体表现是鼻子干、咽干、皮肤干,有些人入秋后皮肤开始皲裂,头发也没有那么柔润有光泽,甚至出现脱发、大便干等症状。
防燥邪伤人,要辨清体质再调理。体质偏实的人,容易热与燥邪。在饮食上不要急于温补,要饮食清淡,以通为补,要把热量减少,增加粗纤维食物。
体质偏虚的人,要增津液,要把体内气血养起来。在饮食调理上要注意滋润生津、补而不腻。避免熬夜是养阴防燥的最好方式。
几个防秋燥的小方法:
01
多补充水分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天养阴首先要多喝水。民间也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即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既可补充人体水分,还可以防止因为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02
适量食瓜果
很多食物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如葡萄、石榴、甘蔗、荸荠、莲藕、菱角、梨子、银耳、柿子、罗汉果、百合、萝卜等,尤以梨润燥最佳。
中成药雪梨膏能润肺止咳,甘蔗汁能生津止咳,罗汉果、百合、银耳煮水代茶饮都具有生津、润肺、止咳的功效,石榴榨汁可以生津止渴、杀虫止痢,都是美味又健康的润燥好方法,适用于秋季容易口咽干燥的人群。
但是要注意不能过食生冷瓜果,民间谚语“秋瓜坏肚”就是指立秋以后生食大量瓜类水果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尤其是平素脾胃虚弱的人。
03
进补要适宜
俗话说“秋季进补,冬令打虎”,因此不少人喜欢在秋季进补。
但是中医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体质壮实者不宜再用补药;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也不可能随意进补。
需要注意的是,初秋不应过分地进补,切忌大鱼大肉;深秋后气温下降,人的精气开始封藏,适当进食滋补食品较易被机体消化、吸收和藏纳。
秋季食补应以滋阴润燥为主,如鸭肉、甲鱼、燕窝、银耳、蜂蜜、莲藕等。
体弱多病者及老年人补充营养可适当多吃些瘦肉、鱼虾、禽蛋、大枣、鸡肉、鸽肉、当归等稍微偏温性的食品,但应尽量不吃狗肉、鹿茸等大温大热之品。
此外,秋天应尽量少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烈性白酒等燥热之品以及油炸食物,以免加重秋燥。
04
起居应注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这段话告诉我们,秋天要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
秋季运动应选择较为舒缓的运动,比如散步、太极拳、跳舞、慢跑、登山等运动。运动锻炼时应避免大汗淋漓,耗伤津液。
编辑▎郑 晓来源▎山东疾控微信公众平台运营 ▎济宁市兖州区中医医院宣传科【免责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无任何商业用途。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在使用信息时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