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废除使用1800年的汉字,全民学习罗马拼音,现在是什么后果?

宏阿易聊影娱 2024-09-11 11:50:47

想象一下,你翻开一本厚重的历史典籍,却发现里面的文字一个也看不懂,这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而是如今越南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曾经与中华文明血脉相连的越南,如今却与自己的文化根基失之交臂,这一切要从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字革命说起。

【千年汉字:越南文化的根基】

越南,这个神秘的东南亚国度,与汉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挥师南下,将越南北部纳入版图。

从此,汉字如同一颗种子,在越南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一千多年间,它见证了两国文化的交融,成为越南社会的重要支柱。

到了10世纪,越南正式步入汉字文化圈,汉字不再是外来客,而是成了越南王室和士大夫的心头好。

对他们来说,掌握汉字就如同握有一把打开精英世界的钥匙,即便民间已有本土的"喃字",汉字依旧是上层社会的宠儿。

不懂汉字,那就是文盲,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影响了几百年。

在这个时期,汉字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越南的文人雅士以能写一手好汉字为荣,朝廷的公文往来、科举考试都以汉字为媒介。

汉字的使用范围之广,影响之深,使得越南与中国在文化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共同体。

风云突变,1858年,法国殖民者踏上越南的土地,带来了一场文化风暴,他们深谙"欲征服一个民族,先征服其语言"的道理,于是一场旨在切断越南与汉字世界联系的文字改革拉开帷幕。

【文字革命:从汉字到罗马拼音的转变】

法国人来势汹汹,他们强制推广法语和拉丁字母,关闭汉学书院,取消科举考试,甚至不惜以罚款、诅咒等手段威胁百姓。

这种高压政策起初遭到越南民众的强烈抵制,因为在他们眼中,抛弃汉字就等同于割断民族文化的命脉。

讽刺的是,一些越南精英却成了文字改革的急先锋,他们口口声声说,学习拉丁字母是进入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下,文字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

这场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它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初,拉丁字母只是作为辅助工具,用来标注汉字的读音。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直接使用拉丁字母书写越南语,这种新的书写方式被称为"国语字",它保留了越南语的发音特点,同时又借鉴了西方的书写系统。

1945年,历史的车轮再次转向,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会"夺取政权,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

新政府一上台就大刀阔斧地改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彻底废除汉字。

第二年,越南政府正式宣布废除汉字及其教育,紧接着,1951年,传统的汉文科举也被取消。

一夜之间,延续千年的文化传统成为了历史,那些珍贵的古籍典制,曾经是文化精粹的载体,如今却成了无人问津的废纸。

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全新的文字体系——用拉丁字母创制的国语字,这场突如其来的变革,让越南社会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断裂。

老一辈人在学习新文字时苦不堪言,有的甚至被迫改行谋生,而战后出生的年轻人则天然地成为了拉丁文字的拥护者,对汉字文化知之甚少。

【文化断层:失落的文明记忆】

这种代际鸿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年轻人无法读懂古籍和碑铭上的汉字,也就失去了直接了解历史的途径。

他们中的不少人甚至认为汉字是落后、懒政的产物,是阻碍越南现代化的绊脚石。

短短几十年间,越南社会的价值取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文化坐标由东方转向西方,与中原文明保持千年的文化认同被生生切断,传统与现实之间出现了巨大的断层,社会记忆面临中断的危险。

这种文化断层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大量的历史文献成为了无人能读懂的天书,越南的历史研究陷入了困境,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无法被正确解读和利用。

其次,传统文化的传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些蕴含在汉字中的文化精髓,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等,难以被新一代准确理解和继承。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文化断层导致了民族认同感的危机,失去了与过去的联系,年轻一代越南人开始质疑自己的文化根源。

他们困惑于自己是谁,来自哪里,要走向何方,这种身份认同的危机,对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然而,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当越南逐渐从战乱中走出,开始全面建设和发展时,人们也开始反思这场文化变革带来的影响。

【文化复兴:寻找失落的根基】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的开放,越南掀起了一股文化复兴运动,人们开始意识到西化带来的文化认同感缺失,试图寻回失落的文化根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汉字学习热潮。

一些地区的中学重新开设汉语课程,汉字也重新出现在课本中,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新一代重拾民族记忆,认识自身文化的渊源。

这股民间力量也为2000年代初期越南政府提出的"东扩政策"推波助澜,该政策强调发展与邻近汉字圈国家的联系,其中汉语教学的发展被列为重点。

如今的越南街头随处可见汉语培训机构的广告,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越来越多的越南年轻人开始学习汉字,希望能够找回民族记忆中遗失的那一片文化碎片。

这场文化复兴运动不仅限于汉字的学习,越南政府也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比如开始系统性地整理和翻译古籍,修复古代建筑和文物,鼓励传统艺术的发展等,这些努力都旨在重建越南与其悠久历史之间的联系。

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在新旧文化的交融中,越南人民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汲取现代文明精华的同时,不丢失民族的灵魂?

如何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恢复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呢,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该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呢?

这些问题如同一团乱麻,等待着越南人民去理顺,而在他们踌躇前行的同时,新的世纪已经悄然来临。

【反思与展望: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回望这段历史,我们不得不感叹殖民者的文字战略何其狡猾而又残酷,它让越南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一次次面临痛苦的抉择,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越南人民正在努力找寻属于自己的文化之路。

语言的使用看似平常,却关乎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越南社会在近现代的变迁中,经历了"否极泰来"的沧桑巨变。

尤其是汉字被迫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一刻,千百年的文化联系就此中断,深深地动摇了这个民族的文化根基。

然而,越南人民并未就此放弃,他们正在努力修复这道文化的裂痕,试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建文化认同,这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越南面临的不仅是如何重新认识和接纳传统文化,更是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他们需要在现代化和传统之间寻找平衡,在西方文明和东方智慧之间找到融合点,这是一个需要智慧和勇气的选择,也是一个需要时间沉淀的过程。

作为旁观者,我们或许会感慨越南的遭遇,但更应该从中汲取教训,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不应忘记自己的文化根基。

正如古语所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越南的经历无疑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文化认同课。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如何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如何在汲取他国文明精华的同时不迷失自我,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越南的文字变革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追求进步的同时,也要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

毕竟,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就如同无根之萍,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迷失方向。

而越南人民正在努力寻找自己的文化坐标,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他们的努力提醒我们,文化认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探索和重新定义。

让我们以此为鉴,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既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求同存异,这或许是我们从越南经历中可以学到的最宝贵的一课。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越南

百度百科:法越战争

2 阅读:894
评论列表
  • 2024-09-12 22:01

    白眼狼的事,关你屁事!

  • 2024-09-18 21:03

    我非常支持越南使用罗马拼音,你们就别瞎吃萝卜淡操心了,

  • 2024-09-18 23:23

    越南改用法语和英语也不错[得瑟]

宏阿易聊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