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婶退休15年,养老金上万却特抠门,直到有一天我知道了省钱真相

尼春说情感 2024-06-18 16:38:15

口述:周凤

退休金月入过万,却抠门到极致,想想都是匪夷所思。

这是关于叔婶的故事,因为抠门,他们在亲戚朋友心目中的地位有多低,都不用脑子想,用脚趾头扒拉扒拉就知道。

其实叔婶以前,是有身份地位的。

叔叔曾在一个偏僻闭塞的叫崇山乡的地方当乡长,然后调去市里某局任副局长,然后再去某处任处长,婶婶是某保险公司人事科科长。

原来他们是受人尊敬的,穿着也光鲜,大约在叔叔50岁的时候,这一切发生了改变,他们仿佛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抠门了。

叔叔婶婶有钱还抠门,让他们身边的亲戚朋友一点都不习惯,不但不习惯,还让人非常瞧不起。

没钱抠,人家可以理解。

有钱还抠,人家就会瘪瘪嘴,从骨子里不喜欢。

退休后,叔叔婶婶更加变本加厉的抠了。

去菜市场,人家都挑早上去,早上水灵灵的菜刚上摊,种类多,菜也多,看着赏心悦目,挑着也心满意足。

还有许多郊区老农自己家种的菜,吃不完会挑出来卖。

叔叔婶婶却会选择菜场快要收摊时去买。

那时候,一般是上午十一点半左右,菜市场做保洁的大爷大妈都开始工作了,挑农家菜卖的老人们也大部分回家了,剩下少数几个在急着处理最后一点菜。

叔叔婶婶提着菜篮子来了,他们买的菜,是别人急着要处理的,总是巨便宜。

有时碰上个大气的卖自家菜的老人,你买她一把菜,她急着回家,会把剩下的那点菜全塞给你。

说:“拿着吧,自家种的,我又没花钱。”

叔叔婶婶就会道了谢又道谢,卑微到尘埃里。

他们穿的衣服,都是多年前买的老款式,反正现在衣服也穿不烂,就是洗的次数多了,颜色慢慢地掉了,泛白了。

叔叔婶婶和我住在同一个市里,有时候我去乡下玩搞点菜回来,会给他们送点菜。

他们住着原来的老式楼房,房子大约80平左右,五楼,家里的床、桌子、沙发、茶几都用了二三十年了。

叔叔腿脚不好,爬楼费劲,我说干嘛不去买套小点的电梯房呀,不用爬楼,人老了住着方便呢。

叔叔婶婶摇头,说都七十多岁的人了,还折腾啥呀,再说哪有那钱折腾呀。

我叔叔今年75岁了,婶婶70岁,公务员男同志60岁退休,女同志55岁,他们老两口退休15年了。

公务员退休,退休金不低,老两口的退休工资听说有10000多元。

这么高的养老金,居然说没钱,谁信呀?

跟他们退休工资差不多的老同事,一个个活得潇潇洒洒的。

人家住电梯房,请保姆,隔三差五去全国各地旅游,要多潇洒有多潇洒,要多享受有多享受。

而我的叔叔婶婶,买点小菜还要去买处理打折的,想想都替他们不值。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省呢?

大家猜测:他们这么省,这么抠,钱财又带不走,估计是给儿子孙子留着吧,毕竟儿子孙子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叔叔婶婶这辈子就养了一个孩子,就是我的堂弟。

堂弟上学的时候,老师上课他淘气,在下面把前排两个女同学的瓣子扎一起,会偷偷拿钢笔在她们衣服上画王八,或者突然对后排同学做鬼脸,吵得别人也无法上课。

老师教育几回也没用,他继续捣乱课堂,最后老师对他说:“周虎,老师允许你上课睡觉,只要不吵身边的同学就好。"

他就开始了别人上课他呼呼大睡的日子。

他不听课,成绩自然一塌糊涂,到了期末考试拿着通知书回家,叔叔婶婶看了成绩,气得暴跳好雷,男女混合双打上演,可我堂弟,打着打着就皮了。

他只读了初中,与其说是读书,不如说是混日子,混完初中后,他再也混不下去了,就在家呆着。

叔婶虽然恨铁不成钢,但是自己的亲儿子,又只养一个,还得疼着,还得给他谋出路。

这样混了几年,终于成年了,让他去跟师傅学了开车,考了驾照,堂弟当了的士司机。

当的士司机的堂弟,后来找了一个在超市上班的女孩为妻,养了一个同样不爱读书的儿子。

亲戚朋友们唏嘘不已,说叔叔婶婶这么优秀的基因,太可惜了。

所以大家一致认为,叔婶这么省,是想给儿子孙子留点钱。

于是大家每次见到周虎忙忙碌碌起早贪黑地开出租车时,都会笑着打趣说:“虎伢,不用这么累,你父母养老金这么高,又舍不得用,不都帮衬你了吗,这日子应该过得挺滋润了,真的没必要这么累呢!"

堂弟苦笑:“他们一个子儿都没给我,我还靠自己努力赚钱养活老婆孩子呢。”

堂弟的话,肯定是没有人相信的!

怎么可能呢?叔婶只有他一个孩子,自己舍不吃舍不得穿的,钱不留给他留给谁呢?。

但是谁都没有深究,毕竟那是别人家的事,深究就是多管闲事。

五一那天我要去省城办点事,家里的车子出了故障在4S店维修,我问堂弟能跟我去趟省城吗?

堂弟很爽快地说可以,我说你收别人多少钱,就收我多少钱,反正姐是公事用车,单位有报销。

堂弟在那边憨憨地笑,说:“有报销的话,我当然得要钱,如果让堂姐掏钱的话,那我就不要了。"

从市里去省城,开车将近两小时。

两小时的路,我们那天用了将近四小时,因为是五一,放假出来游玩的人太多了。

车子开开停停,路上我们只能靠聊天来打发这漫长的时间。

谈孩子谈小时候的糗事,谈家里的七亲八戚,我们都长长地叹气,感叹生活不容易。

我突然就想到了那月入过万的叔叔婶婶,搁在我心里的疑惑,强烈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

我问:“弟弟,叔婶这么高的退休金,不帮衬点你吗?”

堂弟一边开车一边苦笑:“自从我结婚成家后,他们从来没有帮衬过我,说出来也没人相信。"

我很坦诚地对堂弟说了心里话,我说他们两老养老金这么高,别人都是到处旅游,玩玩喝喝的,他俩也不去旅游,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难道是对存钱上了瘾吗?

堂弟沉默了一会,说银行也没存到钱。

"那钱去哪儿了呢?"我忍不住问。

堂弟没有回答,安安静静地开着他的车。

过了大约十分钟的样子,他似乎下定决心一般问我:"姐,你记得我爸在哪儿当过乡长吗?”

“记得啊,那是一个叫崇山乡的地方,小时候我们去玩过,好多的山啊!那山路崎岖不平的,我印象深刻,还在那山路上摔了一跤,把膝盖都磨破了。”

堂弟点头说:“那个乡的名字也取得好,叫崇山乡,乡政府背靠一座大山,出门就见到山,山后面还是山!”

我好奇地问堂弟:"你咋突然想起这个来了?”

堂弟回答:“因为我父母省吃俭用的钱,全砸在那儿了。”

我不敢相信地盯着他,我说怎么可能,你家那里也没亲戚呀?难不成我老叔糊涂,在那闭塞的乡里买了房子门面吗?

堂弟摇头。

“这么多钱,他又没有私生子,又没有买房置地,那给谁了呀?”

堂弟笑:“谁也没给。”

这就奇怪了,明明堂弟说叔婶的钱全砸在那个叫崇山乡的山窝窝里了,又没购房置地,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的脑海里突然亮光一闪,我迟疑地问堂弟:“啥也没买,钱却花了,我叔他老人家不会是拿出来做公益了吧?”

堂弟缓缓点头。

我叔从那调出来后,因为工作忙,崇山乡也没自己的亲戚朋友,所以他再也没有回去过。

那些年,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时代也在飞速前进,叔叔想着偏僻落后的那个山窝窝,应该也是焕然一新了。

他50岁那年,突然心血来潮,跟婶婶说想回去看一眼,看看昔日落后闭塞的崇山乡,如今变成了什么样子?

他日思夜想,终于挑了一个周末,带着婶婶坐上县城唯一一辆通往崇山乡的中巴车。

他失望了。

下车后他看到曾经呆过好几年的山窝窝,一点也没改变,不改变就算了,它甚至变得更荒凉更破败了。

他老了,那些他工作时曾经年轻的村民也老了。

他们悲伤地告诉他,这崇山乡的十里八村,住着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年青人都带着孩子去镇上或县城居住了。

他问为什么?

他们回答他说太偏僻和闭塞,这山路弯弯,在诗人的眼里是美景,但在老百姓眼里,却是艰难。

没有好路,不说出去不方便,就连娃娃上学都成了难题,大山又怎么能留住年轻人呢?

从那以后,叔叔婶婶便变得抠门起来,他一定要尽己所能,给那里的老人孩子修一条通往山外的路。

听了堂弟的话,想想这些年。我不解地问:“修了几条了?"

堂弟说到目前为止,修了两条了,就这两条,还是当地村民主动参与进来,干活不要工钱才修成的。

他又说:“现在他们不再修路了,因为年龄大了,不能亲力亲为了,他们不放心,他们就一对一资助了那里5个困难的孩子,准备从小学一直资助到他们上大学。”

我问堂弟:“你抱怨过他们吗?”

堂弟老老实实答:“也曾抱怨过,但现在理解了,他们的钱想花在有意义的事上,也没有错。"

我下车时,堂弟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不要跟任何人说,因为父母叮嘱过他,他们只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想招来世人猜测、不解、或者关注的目光。

听了堂弟的话,我使劲点头,我的眼眶湿润了,眼前浮过叔叔婶婶穿着洗得发白的衣裳,在菜市场买打折菜的身影,他们原来一直都是那么高大,只是作为晚辈的我,太肤浅了。

0 阅读:1

尼春说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