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父亲下葬邻居蛮横拦路,去年他家办丧事,婶子主动找上了门

小月文史 2024-03-19 19:22:00

文/小月文史,素材/赵三

我叫赵三,今年49岁。

去年过年,邻居家的宋婶送来了几块腊肉,足有十多斤重,母亲叫妻子赶紧把家里的小笨鸡给他们家送过去。

望着墙上散发诱人香味的腊肉,我感慨万千。要知道,邻居宋叔家可是村里出了名的蛮横不讲理,名声很不好。

当年,我父亲去世,出殡前一天晚上,他们家搬来大石头堵路,两家差点大打出手。去年,宋叔去世,那晚宋婶悄悄找上门。

得知宋婶来意后,我本想叫母亲拒绝,谁知,母亲的一番话让我改变了主意。

宋叔的丧礼结束后,村里人都对母亲的宽容和大度竖起了大拇指。

此后,两家和好如初。

……

老家位置偏僻,三面环山,耕地少,加上交通不便,家家户户都穷。

或许是穷的原因,村民们重男轻女思想尤其重。现在想来,村民有此思想也正常,因为交通不便的原因,女儿嫁出去了几年才回一次娘家。

生儿子就不一样了,等他结婚成家,不管经济条件如何,儿子终究会留在自己身边,只要儿子有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老人。

所以,村民以生儿子为荣。

邻居家的宋叔,他们家是外来户,原本住在深山老林中。一次涨洪水,家里的木房子被冲垮了。

那年,我记得很清楚,宋叔和宋婶衣着破烂,像个乞丐,宋婶怀里还有一个婴儿,一家人骑着一辆毛驴车来到了小村。夫妇俩无依无靠,很是可怜。

心善的父亲,主动把隔壁家的废弃房子让给他们住。

房子面积不小,有一百平米,足够他们一家三口住了。

此后,宋叔和我们成了邻居。

宋叔是个泥瓦工,还会木工,两年后,他萌生了把房子买下来重新盖的想法。一天晚上,宋叔来敲门,和父亲提了买房一事。

父亲点点头,说他考虑考虑。

夜里,父亲和母亲商量,“孩子他娘,你看小宋他们一家不容易,他和我提了买房一事,你看多少钱合适。”

母亲和父亲一样也是心善之人,她点点头,“孩子他爹,你拿主意吧,他们家挺不容易的,我们尽量多让些。”

第二天,父亲找到了宋叔,说拿一千块钱。

在八十年代,一千块钱虽然不是小数目,但是能买下这么一栋房子还是挺划算的。

宋叔是个滑头,说他拿不出这么多钱,还和父亲砍了价,最终以八百块钱成交。村民得知此事后,都说父亲太蠢,不算那些砖瓦,光地皮少说也值两千。

宋叔盖房那段时间,因为没有地方住,父亲主动把家里的一间偏房收拾出来让给他们。不仅如此,建筑工人出身的父亲,还经常过去帮忙。

村民见了都对父亲伸出大拇指,说父亲对宋叔他们一家那是没得说。

搬进新家那天,宋叔摆了酒席。

那一年,母亲风湿病发作,看病花了不少钱。母亲想着宋叔盖房时,父亲出了不少力却没要一分工钱,所以出份子钱时,我们家只随了2块,而村民一般都出5块。

就是因为少了3块钱,宋叔和宋婶对我们家的态度没那么好了。

一年后,宋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这样一来,他们家就有俩儿子,让不少村民羡慕不已。加上搬进新屋,宋叔的底气上来了,连走路都是高昂着头。

或许是随礼少了的缘故,以前过年时他们会给我们家送腊肉,然而,从他们搬进新家开始,就再也没有给我们家送过腊肉。

宋婶是熏腊肉高手,她熏的腊肉在村里可是出了名的,吃起来格外香。

父母都是老实人,也没去计较这些。

只是两家隔得近,低头不见抬头见,若是关系不好过日子也尴尬。

为了缓和两家的关系,母亲把从外婆家带来的糯米糍粑分了一些,给宋叔他们家送过去。

谁知,母亲的一脸热情,却吃了闭门羹。

宋叔语气很不好,“大嫂啊,我们家吃不惯糯米,糯米不容易消化,你回去吧。”

母亲没办法,只得叹息一声回家了。

两年后,宋婶又生了一个儿子。这样一来,宋叔有了仨儿子,这在小村引起了不少轰动。

村民们都羡慕不已,夸他们一家好福气。

有了仨儿子,宋叔他们一家开始变得蛮横起来,经常不讲道理,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们一家和村民的关系开始疏远。

记得有一年干旱,小村只有一条水渠引水。宋叔家的田在水渠中下游,通常,中下游的水量较小。

村民们商量好了,每家按照约定好的时间段轮流引水。

小村民风淳朴,从建村开始,村民从来没有因引水的事发生争执。

对于约定好的规矩,宋叔不干了,说他家的田在中下游水少,这样太吃亏。

等轮到他们家时,宋叔不遵守约定,让自家田里灌了几天的水,直到水溢出田埂他才收手。宋叔身材魁梧,加上家里有仨儿子的缘故,村民们敢怒不敢言。

他们家的耕牛吃了村民地里的青菜,宋叔视而不见,村民怒气冲冲找上门,宋婶反问道:“你说我家的牛吃了你们家田里的菜,可有什么证据?”

村民说我亲眼看到了。

宋婶笑了笑:“你说看到了就是真的,那我看到你们家的牛,也吃了我们家地里的菜,这样算不算扯平了?”

村民哑口无言,只得愤愤离去。

宋叔他们一家不讲理的事,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那几年,宋叔靠着给别人做泥瓦工赚了些钱,有了钱,他把家里的房子往上盖了一层楼。

一般一层楼的高度是三米,可宋叔故意而为之,第二层楼盖了三米五高,这样一来,他们家的房子比我们家高了半米。

有好心的村民找到父母,说宋家太过分,明显是想强压你们一头。

父亲笑了笑:“无妨,我们家又没损失什么。”

或许是父母的一再忍让,愈发让宋叔强势,认为小村的村民都好欺负。

父母却不这样认为,他们教育我和妹妹,要我们好好读书,父亲经常对我们说:“娃啊,在小村强势不算什么,走出大山找份体面的工作才算本事。”

我和妹妹都很争气,妹妹考上了大专,而我则考上了本科,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我和妹妹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在城里定居了。

十年前,父亲患病不幸去世。

父亲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名声很好。

他出殡那天,就连邻村的村民都自发前来给父亲送行。

出殡的路线早已确定好,要经过宋叔家的一块地,地里种了不少药材。

因为送行的人多,我和妹妹担心会踩坏地里的药材,和母亲一商量,决定给宋叔拿三百块钱作为补偿。

谁知,宋叔坚决不同意。

我因为悲伤过度,情绪有些失控,准备要和宋叔大闹一场,母亲紧紧把我拉住了。

出殡前一天晚上,宋叔的三个儿子搬着大石头竟然把路给挡了。

管事的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看不下去了,亲自跑了一趟。

然而,宋叔丝毫不肯妥协,坚持要我更改路线。

母亲叹息一声,“娃啊,既然人家不同意,我们就改改道,相信你父亲没意见的。”

见母亲苦苦相劝,我和妹妹没有闹下去,点头答应了。

此后,我们两家彻底断绝来往。

不过,这并非是母亲的意思,其实,母亲还是想和宋叔和好,只是宋叔不领母亲的情。

近些年,感谢党的好政策,村里通了水泥路,很多人都选择外出打工,渐渐地,小村开始富裕起来,思想观念也随之改变 ,不再重男轻女。

前几年过年回家,听母亲说宋叔他们一家也挺不容易的。

宋叔前几年患了肝病,手术后,整个人消瘦了一大圈,说话也没那么横了。

他三个儿子,都不是好说话的主,经常为了赡养老人一事吵架。

我听了微微叹息一声,说宋叔夫妇是自找的。

去年,宋叔去世了。

他们家是外来户,在村里没有什么亲戚,加上平时得罪了不少人,丧礼上连个主事人都找不到。

夜里,宋婶悄悄找上门。

她满脸都是泪水对母亲说到:“嫂子啊,是我们一家人对不住你们,今天小妹来找你,是想你帮个忙……”

原来,宋婶找母亲,是想让母亲帮忙,把村里的主事人刘伯伯给请来。

刘伯伯和父亲关系很好。相信只要母亲出面,刘伯伯肯定会过来帮忙。

不仅如此,在村里我们家族的人不少,像堂叔堂伯的。父亲在世时,族人都听父亲安排,如今父亲不在,他们都听母亲的。只要母亲一句话,他们都会过来帮忙。

得知宋婶来意后,我本想拒绝,母亲却把我拉到一边,训斥我:“娃儿,你糊涂啊,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不管以前怎么样,现在宋婶有困难,还上门来求我们,我们理应出手相助。其实,宋叔他们一家也挺好的,尤其是近些年……”

母亲告诉我,有一次她半夜起来上厕所,不小心摔了一跤。隔壁的宋婶听到母亲痛苦的叫喊声后 ,连忙爬起来把母亲搀扶到屋里,还给母亲上了药。

此后几天,宋婶帮忙给母亲做饭。

母亲为了不让我和妹妹担心,没有将此事说出来。

“娃啊,当年你宋叔他们一家无依无靠的,表现强势,其实也是不想受欺负。当然,他们的做法过分了些,不过近几年他们也认识到了自己错误。如今你父亲走了,娘亲年纪大了,又不想去城里,在家里没个依靠,以后有什么事还得麻烦你宋婶啊。”

听母亲这么一说,我顿时明白过来,认识到自己错了。

夜里,母亲去了刘伯伯家,又去了几个堂叔堂伯家。

有了母亲的帮助,宋叔的丧事办得很顺利。

此事过后,村里人都夸母亲大度,宋婶对母亲感激不已,她的三个儿子也对母亲很尊重。

那天,我回城里,宋婶找到我,叫我放心,母亲有她照看着。

听宋婶这么一说,我彻底放下心来。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