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呼声日益增强,鉴于全球权力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众多国家纷纷认为,当前安理会的架构已难以充分反映当今世界的实际状况。
五大常任理事国(美、英、法、俄、中)自二战后至今一直掌控着联合国安理会的主要权力,而其他国家则在全球事务中相对缺乏话语权。
近段时间,随着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大国纷纷表态,安理会改革话题再次成为全球焦点。
美俄的态度罕见地出现了某种一致,而中国则明确提出了改革的标准,与此同时,印度、德国、日本、巴西等国家也在积极争取入常资格。
安理会改革的背景联合国安理会作为全球最具权威的国际安全机构,自1945年成立以来,一直由五大常任理事国主导。
这五个国家不仅拥有固定席位,还享有“一票否决权”,即使其余14个非常任理事国一致通过的决议,若被一国否决,也无法生效。
尽管这一结构在冷战期间有效维持了全球大国之间的平衡,但进入21世纪后,越来越多的新兴国家开始质疑这一安排的公平性。
全球格局的变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外交上的崛起,导致了更多的国家要求在安理会中获得代表性和发言权。
尤其是在全球热点问题上,安理会的僵局频繁发生,叙利亚内战、乌克兰危机等问题上,由于五常之间的对立,安理会迟迟无法达成共识。
这种现象加剧了各国对现行制度的质疑,并推动了关于改革的呼声。
9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在联合国大会上再次重申了美国对安理会改革的支持,他明确表示,安理会应扩大常任理事国的数量,以更好地反映全球的多元性。
拜登提到了日本、印度、德国等国家的入常资格,并强调了非洲国家应当获得更多的代表性。
不过拜登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关键条件,那就是新加入的常任理事国不能拥有“一票否决权”,而这一条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一方面,美国支持扩充常任理事国席位,并希望通过这一举措拉拢更多盟友,形成新的力量格局;另一方面,美国又通过限制否决权的使用,试图维护自己在安理会的主导地位。
在俄罗斯方面,普京同样表达了对安理会改革的支持,7月的时候,普京在与印度总理莫迪的会谈中,明确支持印度成为新的常任理事国,并表示俄罗斯希望看到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在安理会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权。
俄罗斯的立场与美国表面上有所重合,但其背后的动机却截然不同。
普京的目标是在安理会内部削弱西方国家的影响力,尤其是通过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抵消美国及其盟友的主导地位。
对于“一票否决权”,俄罗斯坚决反对取消,认为这是保障安理会公正性的重要机制。
尽管美俄在这方面意图上各有不同,但两国对安理会扩容的支持,确实为这一长期停滞的改革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的立场作为五常之一的中国,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始终保持谨慎态度。
10月7日,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一次公开发言中强调,安理会改革必须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中国支持提高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代表性,但同时警告,改革不能让安理会变为“富国和大国的俱乐部”,更不能成为地缘政治对抗的工具。
傅聪的发言中,明确传递了中国的两条底线:一是改革应以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为核心,二是安理会不能被少数经济强国所主导。
中国的这一立场,实际上是对德国和日本入常资格的间接批评,中国认为两国在外交上过于依赖美国,不具备足够的独立性,无法代表全球多数国家的利益。
与此同时,中国对印度的入常态度也较为复杂,尽管印度在全球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中印两国在许多地区问题上存在分歧。
尤其是在边境问题上,双方多次发生冲突,这使得中国对印度的入常持保留态度,印度的加入可能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甚至使安理会成为中印对抗的另一个战场。
印度近年来是最为积极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国家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起,印度便多次申请入常,但始终未能如愿。
今年印度再次获得了来自美俄的支持,但是总体来看入常之路对印度来说依然充满挑战。
首先,尽管美国支持印度入常,但前提条件是印度不能拥有“一票否决权”,这一条件使得印度的决策权相对有限,削弱了其在安理会中的实际影响力。
而且中国的反对也是印度入常面临的最大障碍,中国认为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并不够独立,其外交政策带有明显的地缘竞争色彩,尤其是在中印关系紧张的背景下,这种竞争尤为突出。
除了印度,德国和日本也在争取入常资格,作为全球领先的经济体,德国和日本在联合国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不过这两个国家在外交上与美国的关系过于紧密,这让一些国家对它们是否能够代表更广泛的国际社会产生了质疑。
中国明确指出,安理会改革的核心在于增强独立国家的代表性,而非扩大富裕国家的影响力。
相较之下,巴西作为拉丁美洲的标志性大国,在全球事务中展现出较为显著的独立性,其加入安理会的机会被认为相对更高。
中国以及其他多个发展中国家均对巴西申请加入安理会表示支持,认为巴西不仅能够有效地代表拉美地区的利益,还能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声。
与此同时,非洲国家也在积极争取更多的代表权,非洲大陆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呼吁应当有非洲国家成为常任理事国。
尽管美俄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但这一进程仍然充满挑战。
改革的实质性推进需要获得联合国会员国的广泛支持,特别是常任理事国之间的协商和妥协,中国对改革提出的条件以及对某些国家入常的谨慎态度,表明安理会改革将是一个长期的、多方博弈的过程。
未来,安理会的改革很可能会朝着扩充常任理事国的方向发展,但在“一票否决权”问题上,各方依然存在巨大分歧。
美国希望通过限制否决权的使用,保持自己的影响力,而俄罗斯则坚决维护这一机制。
结语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议题,美俄的表态为这一进程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改革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仍然使其前路漫漫。
印度、德国和日本的入常前景并不乐观,而巴西和非洲国家的机会相对较大,未来的改革将如何展开,仍需各国之间的持续协商和妥协。
安理会是否会从“五常”变“六常”,还是更多,这一问题仍然悬而未决。
信息来源:
《中方支持联合国更加积极有为》——新华网 2024年10月8日发布
《美国力推安理会改革前途漫漫》——中国网观点中国 2024年9月27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