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第四十四卦是“姤卦”。“姤”为“女”字旁加一“后”字,“姤”的解释为:遇合也。那么这一《姤》卦作何解释呢? 姤卦的“初六”爻辞这样说:“细柔的线牵附于黄铜柅子(车闸,用来制动车轮的木块)之上。这是吉利的贞兆。假如贸然行动,必然会出现危险,就像是猪被捆绑而竭力挣扎一样。” 意思是说用刚强来牵制阴柔,就会守正道是吉利的事;如果任有阴柔行动,不能使它约束,就会处处凶险,就像是被捆绑的猪一刻也不能停止挣扎。 再进一步延伸,就是那些女人和小人,如果放纵他们不加管束,他们的罪恶一定会发展到无法控制,直到杀死自己的父亲和君主才会停下来。 那么这一卦在历史上有没有出现过呢? 公元705年正月,张柬之等人发动宫廷政变,诛杀了武则天的宠人张易之兄弟等人,辅佐李显恢复帝位。 并将年老昏聩的武则天迁到上阳宫,中宗李显随后恢复国号为唐。 按理来说,李显忍辱负重22年,目睹了朝廷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应该有一个高度处理国事,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的所作所为完全出乎意料。 在他恢复帝位的第二年,处士(没任命官职的士人)韦月将上书,告发武三思与皇后韦氏通奸,他们必定会叛逆作乱。 曾经与李显共患难的韦氏,富贵在身后竟然变了人性,与武三思鬼混,感性的快乐压过了理性的选择,这是个什么样的节奏呢? ——灭亡! 中宗李显见到奏书后,不但不扪心自问,反而要将韦月将处死!这又是个什么样的节奏呢? 中宗的命令,让还是黄门侍郎的宋璟坚决不肯执行。 人家告诉你现实,你却要将他处死,没有这样的道理吗! 李显明显就是一个昏君。 大臣苏珦等人也都认为当时正是夏装,杀人有违季节时令。毕竟古人认为秋后算账才不算违背天和。 死罪已免,但活罪难饶,中宗于是下令将韦月将杖打之后流放岭南。 结果,在秋分过后,广州都督周仁轨还是杀掉了韦月将。 一个敢说实话,不畏邪恶的忠诚义士就这样被时代扼杀了。 但杀人魔王周仁轨也没落下好下场,他后来死的更惨。 这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因果律。 正如《姤》卦所说,刚强不能牵制阴柔就会出现凶险,骄横的韦后竟然想发动叛乱,目的竟是为了与武三思长久鬼混,她也想学婆婆武则天那样,改朝换代把持朝政,找几个面首取乐,这个女人太垃圾了。 公元710年4月,郎芨上奏说:“韦后与宗楚客等人阴谋叛乱。” 宗楚客是当时的宰相,还是诗人,这是个有才无德的乱臣贼子,有文化的坏人比那些杀人放火走极端的危险分子更可怕。 宗楚客的母亲是武则天的同族姐妹,这个在武则天时代就被启用的家伙是一个阴谋家。 见郎芨告自己的状,韦皇后则让中宗将郎芨乱棍打死了。 过了一个月,许州司兵参军燕钦融在掌握了事实依据后,上书说:“皇后淫乱,干预国家政事,而且她的家族宗室强盛,安乐公主、武廷秀、宗楚客等人企图危害国家的宗庙社稷。” 自己的老婆给别人通奸,作为一个丈夫,皇帝李显怎么会不知道呢? 这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按理来说,夫妻之间明察秋毫,妻子出轨,丈夫焉能不知! 这里面一定有问题!李显第一次做皇帝才一年多就被母亲废掉,在母亲的高压下生活,又目睹母亲反复无常,杀人如麻,作为一个曾经的皇帝,李显在战战兢兢中度过了22年。 在被贬庐陵王去四川上任的路上,心理防线崩溃的李显一度要自杀,是韦氏矢志不渝的陪伴、鼓励才使李显活了下来,那时候安乐公主也刚刚出生,从家庭方面来讲,李显是愧对她们母女的,所以后来才放纵她们母女。 至于对韦氏的私生活,李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说明了一个问题——他的身体一定是出现了“隐疾”——一个让男人们羞于启齿的问题——你懂得! 这才是李显放任韦皇后淫乱的原因。 但李显也是有底线的,我身体不行,你乱来我可以不管,毕竟你对我有陪伴之恩,但你们想动我的根本不行,想颠覆李家的江山我决不答应! 于是中宗召见燕钦融,并当面追问此事。 燕钦融磕头大声陈奏,义正言辞,神色盎然。李显听后沉默不语。 宗楚客见燕钦融揭露自己的罪恶,就假传圣旨,派人击杀燕钦融,将他扔到宫殿庭院的石头上,摔断了脖子而死。 见杀死了燕钦融,宗楚客大声叫好,非常高兴。在皇帝面前杀人,可见宗楚客有多嚣张! 李显虽然没有再追究责问,但他的神情却很不高兴。 见自己玩大了、玩过了,从此之后,韦皇后和她的同党开始感到忧虑害怕起来。 这与《姤》卦相吻合,中宗不高兴了,他自身就很难保全了,因为他的周围已经充斥着女人和小人,李显已经养虎为患,无法约束控制他们了。 这个恢复帝王之位才六年的皇帝,被自己的妻子、女儿,以及马秦客、杨均等毒害而亡,终年55岁。#《易经的奥秘#
《易经》中第四十四卦是“姤卦”。“姤”为“女”字旁加一“后”字,“姤”的解释为:
忆霜看历史
2023-11-11 23:55:12
1
阅读: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