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有一条毒计,兵不血刃就能抢劫,美国深得其“精髓”

周亦见 2024-03-22 22:21:19

这一篇,我们继续讲《资治通鉴》

战国时期,魏国在魏文侯和魏武侯后,形势急转直下。

魏武侯薨,不立太子,子嫈与公中缓争立,国内乱。

魏大夫王错出奔韩。公孙颀谓韩懿侯曰:“魏乱,可取也。”懿侯乃与赵成侯合兵伐魏,战于浊泽,大破之,遂围魏。

公元前371年,魏武侯去世。

他这一去世,给魏国带来了巨大的危机。

事情很简单,魏国没有太子。

这一下子,子嫈和公中缓这两位仁兄可就忙得不亦乐乎,你争我夺,闹得魏国上下一片乌烟瘴气,乱成一锅粥。

这时,魏国的大夫王错,一看这形势不对,立马溜了,投奔到韩国。

韩国当时有位谋臣,名叫公孙颀。

他一看这机会来了,就对韩懿侯说:“主公,你看魏国现在乱成这样,我们可以和赵国联合,获取巨大的利益!”

懿侯一听,两眼放光,立马派人和赵国联系。

赵成侯也有此意,两人一拍即合,就此,两国联军浩浩荡荡就杀向魏国。

这场浊泽之战,打得是昏天黑地,日月无光。

最后,联军大获全胜,把魏国围了个水泄不通。

眼看胜利就要在望,但这时候,却起了内讧。

至于后续如何处理,韩赵两家老板意见不一致。

成侯曰:“杀罃,立公中缓,割地而退,我二国之利也。”懿侯曰:“不可。杀魏君,暴也;割地而退,贪也。不如两分之。魏分为两,不强于宋、卫,则我终无魏患矣。”

赵成侯的意见是:

把子嫈干掉,扶公中缓上位,然后狠狠敲魏国一笔,割几块地再走。这样,两国都能发笔横财!

可韩懿侯听了,却连连摇头,表示:

干掉魏国的国君,那显得自己太残暴了。割了地就走,那又显得太贪心。不如把魏国一分为二,让他们自相残杀去。这样,魏国实力大减,以后韩赵两国就高枕无忧了。

从短期来看,敲诈一笔明显来的更快。不过,但凡有点远见,都明白最好的办法是将魏国一分为二。

可惜,赵国人不听韩懿侯的。

韩懿侯也是个有脾气的主,一气之下,竟然晚上就带着兵走了。

赵成侯一看,也怂了,随即也就退了兵。

最后,魏罃就捡了个大便宜,击败了公中缓,当上了魏惠王。

赵人不听。懿侯不悦,以其兵夜去。赵成侯亦去。罃遂杀公中缓而立,是为惠王。

说实话,“分割两魏”这招,对魏国来说就是个大杀器。

魏国要是真被分成南北两块,那实力可就大打折扣了,说不定连宋国、卫国都能欺负它。

而且,分割后的魏国肯定内斗不断,再也别想参与战国争霸了,迟早得被别人吞并。

就像二战后德国被分成东德和西德一样,冷战期间对抗了四十五年。

从这事也能看出,韩懿侯的格局确实小了点。

赵国不同意“分割两魏”,那还可以商量嘛,总能找到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可他呢?

直接撂挑子走人,这不仅没解决问题,反而让魏罃捡了个大漏,把完整的魏国都保留下来了。

两个方案,对两国都有利,最优的分裂方案选不了,那就退而求其次。

总比空手而归好吧?

说实话,作为领导,实在不该如此意气用事。

气倒是出了,结果白忙了一场,还把两国都得罪了。

得不偿失!

而魏国,后来在公叔痤、庞涓等人的帮助下,一度牛逼哄哄地称霸天下,把秦国打得落花流水、丢地失城。

要不是齐国出手,救了赵国一把(围魏救赵那次),赵国早就完蛋了。

而北赵南韩,在魏国的淫威下也是吓得瑟瑟发抖、小心翼翼地过日子。

这一切,都是当初韩懿侯意气用事造成的后果。

所以说,时势造英雄,命运这东西谁也说不准。

司马光说的不错,“魏惠王之所以身不死,国不分者,二国之谋不和也。若从一家之谋,魏必分矣。”

话说回“分割两魏”的办法,美国应用的得心应手。

比如说,当年为了开凿和控制巴拿马运河,直接分裂了哥伦比亚。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巴拿马运河准备开凿。

这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水道,将极大缩短航程,对全球贸易和海军力量投送具有重要意义。

最初,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掌握在哥伦比亚手中,但美国对此垂涎已久。

为了获取开凿权,美国向哥伦比亚提出了购买运河区的建议,但遭到了拒绝。

美国不甘失败,开始策划分裂哥伦比亚的行动。

美国利用哥伦比亚国内的动荡和矛盾,支持巴拿马地区的分离主义运动。

随后,向分离主义者提供资金、武器和政治支持,煽动他们起来反抗哥伦比亚官方的统治。

在美国的暗中操纵下,巴拿马地区于1903年宣布独立,哥伦比亚官方无力回天,只得承认巴拿马的独立地位。

巴拿马独立后,美国迅速与其签订条约,以极低的价格获得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和永久控制权。

就这样,美国在运河区建立了庞大的军事基地,将巴拿马运河变成了自己的“国中之国”。

以上,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内容。

下一篇我们继续。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周亦见】。

让我们一起精读,一起成长。

1 阅读:63

周亦见

简介:一个喜欢专注分享历史故事的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