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wb上居然有人传播天葬的视频,真缺德,各种方面的不敬。对于天葬还想是多说一些

北川无鲲 2023-11-22 09:00:25

最近wb上居然有人传播天葬的视频,真缺德,各种方面的不敬。

对于天葬还想是多说一些,也算在我了解的范围内做个科普。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极其喜爱大型食腐鸟类的,而这样的话总绕不开兀鹫等鹫类长久以来自带的一些文化民俗方面的羁绊,所以我有刻意去了解过这一特殊的习俗。

首先我国藏区天葬这个习俗本身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比如有一说是源于中亚地区的拜火教,这是一种很古老的宗教,因其视水、火、土为神圣,因此不可以使用这些元素来进行丧葬活动,故而有天葬的习俗产生;也有认为是当地的原始原生民俗不断发展演变出来的产物,是史前就已经存在的产物,经历与苯教佛教的不断变化融合,这种习俗保留了下来。不管怎么样,文化民俗这种东西,从古至今都是在不断变化融合的,历经不同种族的接触,不同文明的碰撞交流,我国藏区的天葬在人文层面的成因绝不是单一的。然而,这种习俗得以延续至今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地理环境决定了天葬的可行性。藏区大多地处高寒地区,虽说也有水葬、土葬、甚至树葬等各种丧葬形式,然而并不是什么地方都有这样的条件,大部分地区还是偏干旱寒冷的高山草甸戈壁等地貌,时常伴有冻土层,而天葬不太依靠这些地理因素就可以很快完成整个仪式,并且整个仪式结束后现场非常干净利落,在分解尸体的效率上来说,也减少了尸体在高寒地区长久不易彻底分解导致疫病丛生的风险,这是它得以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天葬是一个怎样的流程呢?

有一说曰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天葬,是那种德高望重的人才可以天葬,这种观点在几次对藏区的寻访之后,我认为存疑,不同的藏区可能有非常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在云南的藏区,当地人跟我说确实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天葬,但跟出身地位没有关系,逝者家属需要去寺庙里请僧人来算,适合怎么葬就怎么葬。不管怎么样,在确定了天葬之后,会挑选日子,才会将肉体抬上天葬台。

天葬台实际上它大多也不是个塔台一样的建筑,它可能是个用围墙围起来的“院子”,院子中间有个很平滑的大石头,肉体就放在这个石头上,这个石头可能是嵌在土地里的,要与地面一样高。有一些大寺可能建筑规格会高一点,比如川西的色达天葬台,这是比较有名的,也有很多游客跑去看,而有一些地方可能干脆就在山坡上找一个平缓的地点就可以施行仪式了。

仪式一开始也是要诵经的,在香火中逝者的肉体会包裹在衣物或者布料中被抬上来,这个时候肉体其实是被捆绑的,呈一种蜷缩的状态,类似婴儿在母亲子宫里的样子。然后就要进行最重要的部分了,会有专门的僧人,手持快刀,将肉体先进行简单的分解,比如划开皮肤、切分掉小的关节(例如手脚)、挑断筋骨,在这时,旁边会用松叶、香火等物燃起浓烟,这道烟是给鹫类看的,日常生活在天葬台周围的兀鹫已经对此有了条件反射了,它们看见这个就知道可以开饭了。于是周围的兀鹫开始聚集过来,还有不断从四面八方飞来的兀鹫,数百只黑压压的鹫群在天葬台外面的山坡上蓄势待发。天葬师撤掉遮挡的布,这些兀鹫就会蜂拥而至,很短的时间内一具肉身就只剩骨架了。这时候还不算完,天葬师要捡起骨架,切成更小的块,方便兀鹫吞噬,而不能切碎的大骨头,则放进一个石舂里面,用一个圆形的铁锤,舂碎,混合酥油和糌粑,再喂给兀鹫。这就是为什么那个视频里面要把骨架砍碎,因为整个仪式还没有完成。

所以在这一系列操作之后,将会一点都不剩下,短时间内处理得非常干净,不会有任何遗留之物。

一些针对藏区高山兀鹫食性的研究里面,兀鹫取食家畜和人类的占比,甚至要高于取食野生动物的尸体,这说明放牧和天葬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很多地区兀鹫等主要食物来源,所以友曰为什么兀鹫不怕人啊,我说它们可能都吃过人的它为什么要怕你。这就是不同的文化带给我的文化冲击,你可能永远也接受不了,但你要学会尊重---其实传播这样的视频本身就挺缺德挺不尊重人的。

认为,灵魂不减不灭轮回往复,肉身则布施万物,这是佛教里面所说的很高的境界:舍身布施。当地人相信,鹫类是为神的使者,可以将逝者的灵魂带去天堂,以此完成轮回。而在诸多鹫类皆尽消亡濒危的今日,高山兀鹫这一我国的代表性食腐猛禽,还能够数以百只千只出现在人们眼前,这实际上是野生动物与文化信仰的融合发展,这种合作可能已经持续上千年。

【二编】:鹫类在我国曾经是非常兴盛的一类猛禽,这跟大冰期之前大陆上到处散布着各种大型兽群有很大关系,鹫类的一些化石种分布甚至可以到东部地区。然而,现存的鹫类几乎全都是孑遗物种,因为更新世之后,冰期漫长,陆生大型兽群的不断消亡,食腐猛禽面临着非常直接的食物短缺,造成了很多鹫类的彻底灭绝。而如今在青藏高原上,放牧的牲畜群有些代替野生兽群的意思,天葬也是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

何罪之有?唯傲慢耳。

还要再多嘴一句,秃鹫是秃鹫,兀鹫是兀鹫,这俩是两种不同的鸟,而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最常见的鹫类为高山兀鹫,秃鹫在青藏高原并不太常见。

图为高山兀鹫

2023.10/ 青海

Canon R5/ RF 100-500mm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