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网上有人拿过期了几年的捷报告诉大家碑林后面发现了隋唐太庙遗址,我提示说原址基本已不存考古发现的建筑遗迹了,又有如表示遗址并未挖掉,并引用了某新闻,引用某新闻表示:“改建工程范围内没有发现建筑遗址,只有少数唐代灰坑和宋元明清时期的居住活动遗存。隋唐太庙遗址在改建工程南侧边缘外部,已经对改建工程设计进行了修改,对已发现的隋唐太庙遗址进行了保护。”
那事实果真如此吗?我用6张从考古挖掘到目前建设阶段的过程图来分析这处本应有巨大殿堂遗址的遗迹是如何被毁掉的,其中可明显看出考古发掘的础痕的共有三处,我分别用A,B,C标了号,其中A区留存础痕最多。
A区从间数来判断也绝不是一处小型建筑遗址,可能就是隋唐太庙本身,长安地区隋唐建筑用满堂柱,或者少量减柱也不是没有,特别是隋唐早期建筑还有用相对唐来说更小的开间建大型建筑,比如青龙寺西塔院3号遗迹,面阔柱间距仅3米,面阔总开间到了13间,所以看到碑林遗址这种密集柱距小开间的建筑遗迹,很容易联想到高等级的隋唐早期殿堂遗址,而新闻里居然并不认为其是有价值的遗迹?现在已经被毁了。(别给我杠砼桩基础和考古发掘的础痕的区别,这点判断我还是有的)
至于B区,C区,应该也从属于大型建筑,特别是B区础痕单个直径更大,开间也相对更大,是唐代改建的也不一定,但从下面1-6过程图可以看出,这些建筑础痕遗迹真的还在吗?既在础痕上修了挡墙,又在B区位置挖了更深的坑,又在C区上面建地下室,你告诉我用什么方法才能在这种施工强度下把遗迹保存下来,别到时候在地下室用土捏几个建筑遗迹展示品告诉你这就是原来考古发掘的太庙遗迹。
长安城考古大家有目共睹,这些年考古后毁掉了多少建筑遗址,并且很多连考古报告都出不来,这么大的长安城,至今连比较清晰的坊内格局都搞不清,一提到坊内只会机械式重复大十字街小十字街,难到失去的这一切有机会弥补吗?
现在隋唐太庙遗迹成了这个样子,还发新闻制造过期烟雾弹,你们真的秉持一颗热爱文化遗产,热爱西安的初心吗?
幸亏有你们做决策,隋唐太庙遗址刚现世就饮恨西北!
注:下面底图都是引用的都是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