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儒学肇始于儒学创始人孔子,复兴于宋代,开“义理之学”先河

维岳谈旅游 2024-05-24 06:06:11

泰山儒学肇始于儒学创始人孔子,复兴于宋代,强调“文为道用”,开“义理之学”先河

泰山是三教合一的文化代表,儒、释、道三教,都在起源阶段与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泰山经历了兴起、繁盛、衰落的全过程。泰山儒教肇始于儒学创始人孔子,复兴于宋代,强调“文为道用”,开“义理之学”先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被后人尊为“圣人”。

古代《泰山志》记载:“泰山胜迹,孔子称首。”孔子在泰山的影响是深远的,后人把孔子与泰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得出“孔子圣中之泰山,泰山岳中之孔子”的深刻见解。

春秋初期,孔子登临泰山,抒怀畅志,开阔胸襟;考察封禅,学习礼仪;了解民情,观知时政。孔子开创了泰山儒学的先河,“登泰山而小天下”成为历代名儒、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沿袭为积淀深厚的文化心理,蔓延为流传久远的儒学风气,演变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景观。

泰山上下有不少孔子游览遗迹,瞻鲁台、虎山等。瞻鲁台在岱顶南侧,是孔子登山眺望鲁国的地方。汉朝学者戴德编辑的儒家经典《礼记·檀弓》记载:“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而慨叹“苛政猛于虎”,这可能就是虎山之名的由来。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子的言论汇编集《孟子·尽心上》记载: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游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难与言。泰山曾有“孔子小天下处”的刻石,以志纪念。

泰山上下建有孔子庙两处:一处在泰安城岱庙东南,始建于宋代;一处在岱顶天街东首、碧霞祠西侧,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庙中除供奉孔子外,还供祀有孔子四大传人颜回、曾子、孟子、子思,是为“四配”,另还有“十二贤人”列祀。

这对儒学在泰山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来清代泰安知县徐宗干题联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孔子登临处”牌坊在红门宫前,由明朝嘉靖年间山东都察御史朱安等人建。坊上镌联:素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这是孔子晚年编定的《诗经》中对泰山的赞叹。泰山对孔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学习礼乐,由此得窥封禅大典全貌;登泰山而小天下,以开阔的眼界胸襟审度自己德才学识修养。孔子在临终时,唱出了“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的最后歌声,他把自己的生死与泰山联系在一起,足见泰山在孔子心目中不同寻常的地位。

汉代后期,泰山的儒学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特别是汉初济南儒学博士、孔子的后代弟子伏生在齐鲁之间传授《尚书》。西汉新泰高堂生传授文礼学。以及伏生女儿羲娥,对儒学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

宋代,泰山是儒学的复兴地,出现了以石、孙二人为首的泰山学派,在奉符(今泰安)筹建泰山书院,授徒讲学。

起初,书院落在岱庙汉柏院内,名曰信道堂。孙复坐坛讲学,发扬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一反汉唐注疏之学的僵化,推动了宋代疑经改经学风的形成。提出尊王之议,以明上下之分,正君臣之序;高扬儒家之道统,抨击浮华之风。

他们的思想为理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对二程产生了直接影响。

后来明末思想家黄宗羲在儒学文集《宋元学案》一书,称泰山学派中的诸人,率先提出了以“仁义礼乐”为先学的主张,称他们对儒家经典进行了精湛阐发,开了宋代之先河。

北宋开国初期,五代十国的长期战乱,教育荒驰。加之魏晋以来,专以辞赋取士,造成浮华文辞、空疏无用的学风盛行。士子沉迷谈玄论道,师道之不存久矣。而石介推崇韩愈,重视师道,经常言道:后世耻于求师,学者之大弊也。主张“文为道用”,鼓励学生“不惑传注”,对儒家经典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使之前死板保守的治学风气为之一新。

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石介、孙复先后被友人举荐,入国子监直讲,二人传播的泰山书院的学术、道德,对当时京城才子贵人产生深刻影响,宋初太学由此兴盛。

宋代有志于复兴儒学的知识分子,鉴于晚唐五代以来佛老之学凌驾于儒学之上的社会状况,为重建文化秩序和社会秩序奔走呼号。他们一反汉唐注疏之学的死板和僵化,力倡恢复先秦儒家的干政职能,讲学授徒,对改变视教育为利禄之途的教育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孙复、石介等人创建的泰山书院,在这方面尤为突出。胡瑗、孙复、石介等崛起于泰山,他们努力探索弘扬光大儒学的途径,认为要理解经旨,必须从探求义理入手,不拘前人之学,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强调探求儒家经典的宏旨大义,即人们常说的“理”或“理达”。泰山学派躬身力行的实践和探索,实际上是开“义理之学”的先河。

石、孙二人离开泰山后,弟子们也相继出山为官,书院逐渐停止授业,书院风气却得以代代流传。

明清儒学进入没落期,但是,明代育英书院、青岩书院,清代徐公书院、岱麓书院、怀德书院等等,无不打出泰山书院的旗号。

明末学者宋焘在泰山青岩居讲学,后来泰安人将其与孙复、石介、胡瑗以及清代康熙年间的泰山学者赵国麟一同祭祀,称为“泰山五贤”,现在泰山仍有“五贤祠”遗址。

0 阅读:4
评论列表
  • 2024-08-01 08:49

    这可不是一种真理学,而是一种鬼学骗术,是一种传销模式。儒法一体两面,奴役施舍就是孔子所说的君王对臣民的“仁”和“恩”。是一群异常无耻的鬼子。儒式发展出来的都是花架子,以面子面具为导向,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儒家儒教孔子教的,最害怕的不就是祖宗领导被质疑?这面子不就是面具吗?这玩意儿不就是用来伪装作假的吗?全都骗术。

维岳谈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