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桀实际上就是虞舜——兼论“商汤灭夏”的真实性

姗姗教你养孩子 2023-03-01 14:55:54

殷商王族周祭谱

对“商汤灭夏”的质疑

凡是接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夏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叫“夏桀”。商汤推翻了夏桀,建立了商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汤灭夏”。

然而,随着殷商甲骨文的出土,人们发现商朝王族并不把商汤当成商朝的建立者,而是把商汤的六世祖上甲微当成商朝的建立者。

再者,随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发掘,人们渐渐意识到,夏朝根本不在河南地区,而是在四川地区。并且,夏朝和商朝是同时存在的。

那么,所谓的“商汤灭夏”就很值得怀疑了。

难道,所谓的“商汤灭夏”是周朝人编造的谣言?

《史记》里说夏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夏桀的名字叫“履癸”,《竹书记年》说夏桀的名字叫做“癸”。

而商汤的名字叫做“履”,商汤的父亲叫做“主癸(示癸)”。

由此可见,夏桀的名字“履癸”正是商汤父子的名字。

现在有些人开始认为夏桀是商汤的父亲,商汤是夏桀的儿子。“商汤灭夏”实际上是儿子推翻父亲。

这些说法虽然很荒唐,但除了这种说法之外,似乎真的找不到更合理的解释。

笔者认为,“履癸”二字实际上是“夏桀”二字的误认。也就是说,人们把“夏桀”两个字当成了“履癸”两个字,所以才会出现“夏桀叫做履癸”的说法。

我在前面的几篇文章中分析过,“履”、“夔”、“夒”三个字实际上同一个字。

“夒”字常被误认成“夏”字:

人们常常把“夏”和“夒”两个字混淆

再看“桀”和“癸”:

“桀”字和“癸”字也容易被混淆

所以“夏桀”两个字就被误认成了“履癸”。

夏桀——履癸

也就是说,“履癸”根本不是夏桀的名字,“履癸”两个字是“夏桀”两个字的误认。

那么,夏桀到底是谁呢?

夏桀就是虞舜

夏桀和虞舜的共同之处:

文献中与帝舜有关的地名,都与夏桀密切相关。帝舜发达之前躬耕于历山,而夏桀兵败逃的地方也是历山;帝舜死于鸣条,而商汤伐夏的地方也在鸣条;帝舜埋葬于苍梧之野,夏桀逃亡途中也路过苍梧之野。

夏桀的妻子,有记载的是三个:妺喜、琬、琰。后来夏桀和妺喜一起逃往南方(南巢)。

虞舜的妻子,有记载的是三个:渐离、娥皇、女英。后来虞舜和渐离一起逃往南方。

“喜”和“离”字形相似,很容易被误认。

离——喜

妺喜——渐离

所以妺喜就是渐离。

娥皇的“皇”古音与“琬”可视为同音字,女英的“英”古音和“琰”可视为同音字。

可见,虞舜的三个妻子正是夏桀的三个妻子。

舜——太阳神

如果我们去查字典,看看“舜”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就会得出这样的结果:

“舜”字的基本解释

舜帝来自东夷有虞氏,而有虞氏是来自古代东北地区的扶余、肃慎之类的北方民族,他们的语言是古代的女真语。

“舜”就是女真语Shun的音译。我们知道,英语的“太阳”是sun。巧合的是,女真语的shun(舜)也是“太阳”的意思。

虞——太阳

《山海经》把舜称为“帝俊(帝夋)”,“俊(夋)”的古音也是shun,所以“帝俊”和“帝舜”是同一个人。《山海经》把帝俊描写成太阳神的形象,帝俊(帝舜)和自己的妻子生的孩子,是十个小太阳。可见,舜就是代表太阳。

桀——残暴的太阳

“桀”字:

“桀”字的基本解释

据记载,夏桀昏庸无道。有人劝告他,他却声称自己是太阳。于是人们背地里说:“你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能毁灭啊,我宁可和你一起毁灭!”

由此可见,“桀”的意思就是“残暴的太阳”,而“舜”的意思也是“太阳”,这也是两者的共同之处。

夏桀为什么说自己是太阳呢?因为他的名字就叫“太阳”——舜。

夏桀伐岷山

《竹书记年》提到“夏桀伐岷山”,《天问》里提到“夏桀伐蒙山”。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岷山(蒙山)”在四川地区。其实就是在山西省,而且“夏桀伐岷山”很可能就是舜政权取代尧政权的军事行动。

历史记载,夏桀攻打岷山,岷山人为了求和,送给夏桀两位女人:琬和琰。

而另外的历史记载,尧帝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送给了舜,娥皇和女英。

古人常用同音字来代表人名和地名。经过笔者认真查询:娥皇的“皇(gwang)”和“琬(gwan)”可视为同音字,女英的“英(yang)”和“琰(yam)”可视为同音字。(括号里是近似的古代发音)

可以看出,岷山氏献给夏桀的两个女人,正是尧帝献给舜帝的两个女儿。换句话说,虞舜就是《史记》里的夏桀。

夏桀伐岷山,实际上就是虞舜部落攻入陶寺遗址,尧帝部落为了求和,献上两个女人。于是,两个部落联姻,形成了尧政权和舜政权的联盟。

陶寺观象台

为什么说“夏桀伐岷山”发生在山西呢?

我们知道,我们的汉语来源于古代的“古汉藏语”,也就是说古汉语和古藏语是相同的来源。古藏语就是古羌语,岷山的“岷”古音是mun,来自古羌语mum,和英语的moon基本同音。英语的moon代表月亮,而古羌语的mun是“太阳”的意思。古羌语的mun一般用汉字“文”、“汶”、“岷”表示,因为这几个字的古音都是mun。“岷山”的意思,就是“太阳之山”。

陶寺遗址出土的“文邑”二字

陶寺遗址出土的器物,带有“文邑”两个字。“文”就是mun,就是太阳,“邑”就是城市。所以“文邑”两个字的意思就是“太阳之城”。

“太阳之城”就是陶寺遗址,那么,“太阳之山”肯定离陶寺遗址不远。也就是说,夏桀所伐的岷山(太阳之山),就在山西省,不是四川地区的那个岷山。

陶寺遗址出土的盘龙

“商汤灭夏”实际上是“唐伐西夏”

成书于先秦时期的《逸周书·史记解》最早记录了“唐伐西夏”这件事:

昔者西夏,性仁非兵,城郭不修,武士无位,惠而好赏,屈而无以赏。唐氏伐之,城郭不守,武士不用,西夏以亡。

意思是说,西夏国不重视国防,结果被“唐氏”消灭了。

《博物志·杂说上》也有类似记载:

昔西夏仁而去兵,城郭不修,武士无位,唐伐之,西夏亡。

这里说的“西夏”,就是甲骨文中的“西邑”,也就是指山西省的陶寺遗址,这一点是很多人都能达成共识的,也是符合事实的。

但对于“唐氏”的理解,很多人都不假思索地认为“唐”就是“陶唐氏”,就是尧帝的部落。——问题就出在这里。

这里的“唐氏”绝对不是指“陶唐氏”,《鹖冠子》中有“尧伐有唐”的说法,可见这个“唐”是和尧帝经常发生战争的一个部落。

先秦文献中的“唐伐西夏”就是虞舜(西夏)被商征服的这个历史事件。

也就是说,“唐伐西夏”的“唐”指的是商部落,“西夏”指的是虞舜的部落。

怎么能证明“唐”代表商部落呢? 又怎么能证明虞舜政权就是“西夏”呢?

“唐鸮祖乙”铭文

在商朝的青铜器上,有“唐号祖乙(唐鸮祖乙)”的铭文,可见当时的商朝王族就自称“唐”。

铭文:唐号祖乙(唐鸮祖乙)

商朝王族的姓氏本来是代表猫头鹰的“号(鸮)”,周朝人为了消除商朝遗民的“猫头鹰崇拜”,故意把代表猫头鹰的“号”说成是“子”,造成了后来的人们一律认为商朝王族的姓氏是“子”。

舜——太阳——夏

夏朝的“夏”字,古音近似“哈”,是斯基泰语Khar的音译,也是“太阳”的意思。也就是说,“夏”就是太阳,太阳就是“夏”。

而“舜”也是太阳的意思,“舜”和“夏”都是代表太阳,所以人们就把舜帝的政权叫做“大夏”或“西夏”。但虞舜的这个夏(陶寺遗址)并不是大禹在四川地区建立的那个夏(三星堆遗址),两者是有区别的。

《孟子》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诸冯”的概念很容易理解,“冯”就是“冯夷(冰夷)”,和殷商王族同族的河伯部落,就是曾经帮助上甲微打败有易氏(有虞氏)的那个部落。也叫彭国,周朝时期叫“倗国”。虞舜就出生在冯夷统治的范围(诸冯),应该是河南省或山西省。

关键是“负夏”这个词,“负”是古藏汉语'brug འབྲུག 的音译,意思是“闪电、龙”。

蜀山的“蜀”、昌仆的“仆”、不周山的“不周”,都是 འབྲུག('brug)的音译,都是“龙”的意思。

也就是说,负夏的“负”,就是“蜀”,就是龙。而“夏”是“太阳”的意思。

陶寺遗址,曾经是尧帝的都城,而尧帝的图腾就是龙,代表“负”。而陶寺遗址出土的“文邑”说明陶寺遗址是“太阳之城”,代表“夏”。

所以“负夏”就是陶寺遗址,也就是说舜帝后来就住在陶寺遗址。

大羿射日——祖乙伐蓝夷——唐伐西夏——商汤灭夏

《山海经》里说,帝俊的十个儿子,就是十个太阳,烤得人们无法生活,于是就出现了射日英雄大羿。实际上大羿应该就是祖乙,羿(乙)消灭了危害人们的太阳,也就是消灭了舜政权。

除了“大羿射日”的故事,还有一个“后羿射日”的故事发生在三星堆遗址,是东夷有穷氏的后羿篡夺了夏后氏太康的王位。(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后羿射日”与三星堆的毁灭》或《彝族和三星堆的关系》)。

大羿射日

《史记·秦本纪》记载:“宁公二年,公徙居平阳。遣兵伐荡社。三年,与亳战,亳王奔戎,遂灭荡社……十二年,伐荡氏,取之。宁公生十岁立,立十二年卒,葬西山。”

就是说,秦宁公(秦宪公)十岁继承王位,第二年(十一岁)迁都到平阳,攻打唐社(陶寺遗址)。第三年与陶寺的人战斗,陶寺的王逃跑奔戎(投奔三星堆),消灭了唐社。第十二年(也是他去世的那年),彻底消灭了唐社。

很荒唐的一段记载!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就能迁都,就能消灭另一个国家!

司马迁的《史记》的内容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竹简上抄写的,然后整理成《史记》。不知道这段内容是从哪个国家的竹简上抄来的,这里说的“秦宁公伐唐社”实际上就是“祖乙伐虞舜”。

陶寺遗址的尧舜联盟,在商朝甲骨文中被称为“蓝夷”。“蓝”实际上是“龙”,指尧帝的部落;“夷”是指东夷有虞氏,代表舜帝的部落。

在商王河亶甲时期,就经常采取“伐蓝夷(伐龙夷)”的军事行动,河亶甲的儿子祖乙也采取了“伐蓝夷”的军事行动。而这个“伐蓝夷”正是先秦文献中记载的“唐伐西夏”,就是商朝消灭虞舜政权的历史事件。

“唐伐西夏”为什么变成了“商汤灭夏”?

彻底消灭虞舜政权(蓝夷)的人是商王祖乙。经过笔者查询,祖乙的名字叫“滕(胜)”,与商汤的“汤”基本同音。商汤叫“大乙”,而“大乙”和“祖乙”也很容易被人们混淆。另外,商汤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唐”。所以,“唐伐西夏”很容易被人们解读成“商汤灭夏”。

大羿为民除害

《山海经》里说,大羿在消灭太阳之前,先消灭了几个危害人民的恶兽。《史记》里说,商汤在灭夏之前,先消灭了几个和夏朝关系密切的方国。甲骨文记载,商王在“伐蓝夷”之前,先消灭了几个蓝夷附近的方国。——这些线索,都把问题指向了一件事:大羿射日——唐伐西夏——商伐蓝夷——商汤灭夏。

可见,所谓的“商汤灭夏”实际上是商汤的第六代孙祖乙消灭虞舜政权。

周朝人为什么要编造“商汤灭夏”的谣言?

周以前只是商的一个附属国,后来周推翻了商,属于“叛逆者”。所以周人必须通过篡改历史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周王把四川地区的历史事件复制粘贴到河南地区:“洛阳”本来是四川的广汉地区,也就是三星堆夏都所在地,却被周人复制粘贴到了河南地区。四川地区的夏朝和河南地区的商朝是同时存在的,而周人却把夏朝复制粘贴到商朝之前。为了能更好地衔接,就把“祖乙伐虞舜”改编成了“商汤伐夏桀”。

结语

所谓的“商汤灭夏”是周朝人编造的谣言,夏朝和商朝是同时存在的。

商朝在河南地区,夏朝在四川地区。

附:殷商把夏朝称之为“戎”

殷商甲骨文中把三星堆(夏)称为“戎”,如《甲骨文合集》6480卜辞“辛未卜,争贞,帝鸮其比沚戛伐斟方(斟寻),王自东⭕伐戎,陷于帝鸮位”。

16 阅读:3618
评论列表
  • 2023-03-06 13:07

    真能瞎编,都是巧合?

  • cipher 12
    2023-03-14 14:52

    鬼扯蛋的文章,与其博人眼球,不如静坐深思![得瑟][得瑟]

    用户43xxx34 回复:
    考古就是这样,以史料和文物互相佐证,同时要从这些有限材料中发挥想象力去猜一下[得瑟]
    和谐 回复:
    几千年前的东西谁有能说个对错?对司马迁来说,夏商兴替也有1000多年。而且很多东西也在考证,比如烽火戏诸侯到底存不存在。蚩尤和炎黄的战争的真相
  • 2023-03-06 15:42

    真不真先不说,观点挺新颖

    蓝色 回复:
    舜与桀差多少年?如果你想过个问题就不会认为观点新颖
    蓝色 回复:
    考古界有一句话,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能只有前四个字而没有后四个字。
  • 2023-03-05 19:10

    非常新奇的观点,很有趣

  • LUKE 5
    2023-03-15 12:17

    胡说八道

  • 2023-03-09 17:38

    同时存在,也可以商灭夏啊,何况商必定不是灭夏后才建立,早就存在商,当然商的建立者很早

  • 2023-03-30 17:20

    这个文章本质上是在否定夏的存在,是西方势力灭我中华文化的走狗。

  • 2023-03-06 17:00

    相差数百年,怎么可能是一人?

    菲阳 回复:
    西周之前夏人与夷人属于敌对的两个族群,夏人与夷人对同一历史事件记载角度不同,也许是周人嫁接了双方历史 也许是其中一方记载历史的时间不清楚,导致历史错位,另外从考古结果来看,四千三百年前的陶寺文化就已经有观星台了 ,并且发现陶寺文化使用了六十进位法,而中国的六十进位法就是干支计数法,主要用于日历,所以唐尧时期应当有较为准确的纪年了,唐尧属于夷人势力,另外周人记载“唯商先人,有典有册”,典与册从甲骨文的象形来看,就属于系统性的记录文献,而商人也属于夷人,所以历史错位多半处在夏人身上
  • 2023-03-09 08:24

    所以虞舜是东夷人,夏朝在四川地区,夏桀和舜还是一个人,那东夷就是四川了咯。你是真能扯[笑着哭]

  • omxz 3
    2023-03-11 06:05

    没有文字的时代,发生过啥事都没有意义!

  • 2023-03-14 20:47

    秦宁公那一段不写着遣兵么,又不是他本人带兵。

    专怼网谍 回复:
    只要拿出一段文字,说这段文字不知是司马迁从哪几片竹简上抄的,然后就把史记否定掉了,真简单。煌煌几千言,只从想象就把古代史全盘否定了,他不过说了两件事:一中国古代史都是假的,二历史造假是周王朝开端的。请问作者,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怎么理解?
  • 2023-03-22 17:17

    虽然没有任何文物依据,但赞赏楼主的脑洞,不过题目最好加个猜想或者假像,否则会误导小朋友

  • 2023-03-28 00:32

    一开始见到用小篆来说明名字混用,这个不知道是当读者是傻子,还是当古人为二百五

  • 2023-03-30 16:52

    舜在禹之前,桀是禹之后,作者,你把两个差许多年的两个人物说成一个人,是不是脑瓜子有病?

  • 2023-03-07 17:56

    观点很有意思

  • 2023-03-09 14:05

    反正都是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无非就是拿一个根本从来没存在过的所谓朝代造话题立项目骗经费。

  • 要说小编胡说,他还有挺深的古文字基础。要说小编说的有理,但总感觉不是那么回事。不单是他挑战传统认知。还有他的论证方式,汤不是商的始祖这块还行。但后面夏桀就是虞舜这块,多个字误认就能得出这个结论?这不是把从古至今所有相关的专家学者当傻子吗?普通人能误认,他们还能误认?

    蓝色 回复:
    它有毛古文字基础,把一些形似但并不相同的字形结构混为一谈,简直就是神经病,严重讲是在乱我中华文化,这种文章太有欺骗性了,会毒害年轻人。
  • 2023-03-15 13:53

    龙门阵鬼吹灯

  • 2023-03-18 06:47

    脑洞大开

  • 2023-03-21 10:09

    东拉西扯,关英语屁事,那会哪来的英语?

  • 2023-03-30 16:40

    再者,随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发掘,人们渐渐意识到,夏朝根本不在河南地区,而是在四川地区。 只看到这里,决定拉黑作者。

  • 2023-03-10 10:46

    商和夏根本就没打过,夏是投降给商吞并的。因为不愿看见兄弟相殘

  • 2023-03-11 12:49

    你可以说夏朝信奉太阳神,君主同时是祭司,君神权合一,例证是桀骑人是宗教仪式行为,脚不能粘土的

  • 2023-03-14 07:18

    吃饱了撑的,东扯葫芦西扯瓢!

  • 2023-03-15 09:56

    反历史汉奸文

  • 2023-03-15 14:38

    尧、舜都并非一人,而是一个部落首领的名字,父死后,下一任首领依然叫这个名字,所以就会出现一个人在一个阶段英武神明,万众推崇,而到另一阶段暴虐昏聩,被取代了。

  • 2023-03-18 19:35

    好一锅疙瘩汤! 真能扯啊!

  • 2023-03-27 15:26

    彻底把水搅浑,自命比司马迁和历代史学家都高明[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3-03-29 23:37

    西方人的套路,要乱你的传承有序[睡觉]

  • 2023-03-30 14:23

    完全是瞎扯!舜帝派禹治水成功,才将帝位传给禹。禹打破禅让制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才开启了夏朝,过了四百年才传到桀,这之间有45o年到5oo年的跨度,这之间的各个帝王的姓名,继位顺序,事迹都是谁瞎编的?舜=桀?小编创造的逻辑是:我有3个老婆,你有3个老婆,那么你就是我。小编怎么知道古音的,即使是知道古音与英语也扯不上关系,英语到近代才成熟的。尧舜的时候比拉丁语诞生还早2千年。这个文化汉奸是想把中国历史卖给西方,是历史学方面的方舟子。

  • 2023-06-05 21:32

    涨知识了

  • 2023-03-09 22:25

    唐伐西夏应该是后羿篡夏,唐尧有个臣子叫做大羿,传说这个大羿善射,射落了九个太阳,而太阳是天帝之子,巧合的是唐尧在先秦神话中就是天帝,所以唐尧就是神话中帝俊的原型,而被大羿射落的九个太阳就是唐尧的九个儿子,大羿以唐尧的九个儿子霍乱天才为名射死了唐尧的九个儿子,并囚禁了唐尧,篡夺了唐尧的共主之位,而唐尧的共主之位是驱逐西夏而获得的,所以大羿的共主之位的来源就是西夏,所以历史真相就是唐尧与大羿君臣共同驱逐了西夏,然后大羿又夺取唐尧的首领之位,夏人把王称之为后,所以又把大羿称为后羿

  • 2023-03-14 08:45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 2023-03-14 19:08

    推测的蛮有道理的

  • 2023-03-16 17:18

    用假设证明假设,都算一种证明方式吧

  • 2023-03-19 16:45

    说实话,弄这些很无聊,也没什么意义。

  • 2023-03-20 23:32

    这是喝了多少,才写得这一篇没有任何逻辑的文字

  • 2023-03-21 21:23

    大概估计也许可能[呲牙笑]应该学学以色列一个罗筐在山洞里保存了上万年,看看吧狱太人厉史悠久[笑着哭]

  • 2023-03-23 10:39

    又一夏朝埃及说,没有史事胡说,商汤灭夏不光一本古书上说过。我们没有历史依据不能胡改历史。

姗姗教你养孩子

简介:分享原创内容,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