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就是“逆火效应”:永远不要试图说服一个人

畅锁欲言 2022-10-13 11:21:26

生活中总能遇到不少这样的例子:

“你说回老家工作生活比较轻松自在,人家说还不是因为在外混不下去了,才当的逃兵;

你说不着急结婚是因为在等待一个对的人,人家说再不找就没人要了;

你说生活除了柴米油盐还需要诗和远方,人家说这是没经历过社会毒打,才如此天真烂漫......”

于是你费劲口舌想解释一番,却发现这只是坚定了对方对自己想法的肯定而已。

这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逆火效应”。

说的是,当人们遇上与自身信念抵触的观点时,会下意识忽略或反驳,并且原来的观念反而会更加强化。

正如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曾对他学生说的:

“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你要永远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

01

三观不同,不必强融

国庆回老家,我停在家门口的车被邻居老太用电动三轮强行刮擦。

看在邻居份上,我选择私了,让对方打折拿点赔偿费即可。

没成想,对方不依不饶,不仅撕破脸转头报警。

在听到多方都觉得我的方案合理时,依然强词夺理,主张我的车在公共区域,应该自担风险,且认为作为邻居,我不应该要她赔偿,应该为了邻里和睦,自认损失。

到最后,明明是很清楚的一场谁损坏谁赔偿的事故,却硬生生被她转变为我不顾情面的敲诈之举。

极度委屈之余,我也深刻意识到,这个世界虽大,但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思维里,处处限制着你对事物的思维模式。

虽然我知道在这件事上,我并无过错,但我也清楚,如果我再跟她无休无止的争论下去,那我就真真犯了浪费时间、精力及口舌之错。

毕竟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水里;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同一个水平层次的认知。

和同一层次的人争论,是为了寻求真理;而和不同层次的人争论,就会演变成无意义的人身攻击,于人于己均无益。

所以最后,我停止了说理,反正对方无论认不认,处罚都在那里,与其给自己添堵,倒不如一边等待着法律的公正,一边默念德国神学家迪特里希·朋霍费尔说过的一句名言:

“不要试图去启蒙愚蠢,因为愚蠢不接受启蒙。”

02

行有不得,反诛求己

当然,我也理解生活中遇到不公,的确会让人气愤,所以我们急着去说服对方,一来想要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二来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

但事实上,往往事与愿违。

因为生活中除了明确的道德是非,很多小事并没有什么绝对的对错标准。每个人立场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自然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就像下面这幅画,

犀牛的两个眼睛之间有一只角,于是他看到的世界里都有一只角。

所以你看,无论你遇到的人是真无知还是假无理,在当下那一刻,你是绝对不可能说服他的。因为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他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

且求人真的很难,求己才比较容易。

与其被对方气得跳脚,不如静下心来思考,事情的是非对错究竟如何,如果是对方的错,你又何必急着拿对方的错误惩罚自己。

记得让自己舒服才是最要紧的,自己拎得清了,对人对事自然也就能释然以待,至于评理审判的事就交给法律吧。

03

放过自己

记得刚开始写文时,每收到一条负面评论,我都会一一回复,解释他们的曲解。

但越到后面就越发现,无论你说什么,总有人会自动跳过你的话,依然坚持己见攻击你。

最后搞得自己疲惫不堪,评论下还撕的十分难看。

好在后来支持我的人越来越多,我也慢慢意识到,有人支持你也好,反对你也罢,大家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也没有绝对对错,有的只是当下你我的观念契合,这其实就足够了。

面对批评,要想理清它,让它达成心中所想,最好的方式,也不是用言语去争辩与说服,而应该用行动来证明自己。

当你在某个领域把某件事做到极致,把自己活成闪闪发光的样子,别人自然会为你信服。

最后,借用孔子的一句名言: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成长说到底就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有智慧的人,可以做到既保留自己的独立性,又接受得了他人的不同,让自己从对差异的包容中获得了圆融处世的能力。

然后你无需说服,就足以让人心服口服。

0 阅读:30

畅锁欲言

简介:跟我走,带你在畅所欲言中,锁定成长中的那些点滴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