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极致的穷横!没钱了就跟别的国家要,不给就直接动手硬抢

大嘴看过去 2024-03-29 11:08:55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一时半刻无法解决,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正是俄乌战争,让一个北非小国又登上了世界头条。

2022年6月,就在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开始没多久,阿尔巴尼亚总理埃德尔·拉马,前往在乌克兰首都基辅。

阿尔巴尼亚总理身着正式西装,却展现出不同的风采,彰显出他的开放心态和前卫思想。

他在会议厅内坐定,面对着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这场会议并不像外界所想的那样严肃肃穆,而是充满了笑声和友好的交谈。

这位总理对乌克兰的发展和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支持乌克兰加入欧盟,为此献上了诚挚的祝福和承诺,虽然阿尔巴尼亚在国际事务中并不是最引人注目的存在,但这并没有减弱他们对乌克兰的支持之意。

交谈过后,阿尔巴尼亚总理埃德尔在乌克兰议会,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他强调了乌克兰在欧洲家庭中的重要性,认为乌克兰的加入将为欧盟带来更多的多样性和活力。

在会议结束后,阿尔巴尼亚总理埃德尔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乌克兰的发展,并希望能够在未来为乌克兰的欧洲道路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阿尔巴尼亚究竟是什么国家?为什么一个我们从没听过的国家突然出现并支持乌克兰呢?

奇葩的领导人

阿尔巴尼亚,一个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小国,犹如巴尔干半岛上的一颗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尽管这片土地面积仅有2.8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280万,却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它的地理特点是山多石头多,让人们常常形容它为“三英之国”,因为在这里,不同规模、不同形态的山峰层层叠叠,宛如三名巍峨挺拔的英勇勇士,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

阿尔巴尼亚的山脉环抱着这片国土,将其与世界隔绝,也赋予了这里独特的自然风貌,蜿蜒的群山连绵起伏,宛如银色屏障,将内陆与海岸隔离开来。

陡峭的山岩上绿意盎然,深邃的峡谷中溪水潺潺,形成了壮美的自然景观,然而山地的多样性也让这片土地的耕地相对稀少,农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成为了阿尔巴尼亚发展的一大挑战。

尽管面临着自然条件的限制,阿尔巴尼亚人民却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精神,开发利用每一寸寸土地,努力谋求着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他们利用山地资源,开垦出层层梯田,将这些陡峭的山坡变成了一片片肥沃的耕地,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在山谷之间,建筑起了独具特色的村落和城市,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彰显了阿尔巴尼亚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阿尔巴尼亚在近代,出现了一位伟大而坚毅的领袖——恩维尔·霍查,霍查在国际政坛可谓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他的名字不仅仅代表着阿尔巴尼亚的统治者,更是在国际舞台上耀眼夺目的政治巨子。

虽然他领导的是一个小国家,但他的影响力却是无可匹敌的,让一些国际大国在他面前只能显得黯然失色。

霍查在年轻时曾留学于法国,这段经历赋予了他不同于其他领袖的开阔胸襟和独特眼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挺身而出,带领着阿尔巴尼亚人民抵抗法西斯侵略,创立了阿尔巴尼亚游击队,成为了抵抗运动的中坚力量。

战争结束后,他得到了苏联老大哥的支持,成为了阿尔巴尼亚国家的领导人,开始了他40年的统治岁月。

作为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第一书记,霍查坚定地领导着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他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工业化进程、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等,努力推动国家的经济和社会进步。

他还将阿尔巴尼亚引入了社会主义道路,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地位,使自己成为阿尔巴尼亚真正的带头大哥,直到他于1985年去世。

阿尔巴尼亚这个国家的历史与苏联的关系密不可分,它是在苏联的支持下逐渐崛起的,而阿尔巴尼亚的领袖霍查则是一个信奉强权政治的政治家,他对斯大林怀有深厚的崇拜之情,将斯大林视为世界上最伟大、最纯粹的领袖。

斯大林对霍查的影响极为深远,霍查仿佛是斯大林的忠实追随者,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国际事务上,他都仿效着斯大林的手法和战略,将斯大林的思想与战术融入到阿尔巴尼亚的治理之中。

时值冷战时期,阿尔巴尼亚身处社会主义阵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格格不入。

霍查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和英国,常常口不择言地进行指责和抨击,将所有的不满和怨恨都集中发泄在这些资本主义国家身上。

他会在国际场合大肆批评这些国家的政策和行为,甚至在国内经常发表演讲,抨击西方国家的种种所作所为,将美国和英国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个遍,声称只要他一天不骂上几回,便无法安然入眠。

这种对西方的强烈敌意和斯大林式的统治手法使得阿尔巴尼亚在冷战时期备受关注,但也与许多西方国家关系紧张。

霍查的斯大林主义政策和针对西方国家的言辞使得阿尔巴尼亚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显得孤立,然而这也成为了他在国内维持政治地位的一种手段。

欧洲的低保户

1948年,苏联和南斯拉夫的关系开始恶化,引发了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之间的纷争,在二战期间,南斯拉夫曾给予阿尔巴尼亚大量的支持,两国关系曾十分友好,甚至可以说是战友兄弟。

然而,随着南斯拉夫公开反对苏联霸权主义,阿尔巴尼亚对南斯拉夫的态度开始转变。

阿尔巴尼亚对南斯拉夫的转变迅速而激烈,霍查在南斯拉夫反对苏联的态度下感到不满,对南斯拉夫的领导人铁托开始展开了强烈的口头攻击。

这种状况持续到了1956年,苏联召开了二十大会议,赫鲁晓夫公开批评斯大林,这让霍查感到不可忍受,对于霍查来说,斯大林是他的政治偶像,是他的灵魂导师,是他所崇拜的信仰。

赫鲁晓夫的批评让霍查极为愤怒,他开始指责赫鲁晓夫忘记了斯大林的贡献,胆敢批评斯大林的伟大,霍查不顾一切地与苏联断交,表明了他与苏联彻底反目成仇的决心。

即使赫鲁晓夫下台后,霍查依然对苏联持敌对态度,对勃列日涅夫也不抱任何幻想,他坚信自己的使命就是与苏联进行不懈的斗争。

霍查的这种倔强和强硬使得阿尔巴尼亚与苏联的关系彻底破裂,成为冷战时期的一个明显例证,他的坚定立场使得阿尔巴尼亚在国际舞台上显得孤立,但同时也树立了他在国内的强硬领导形象。

霍查的态度坚决且强硬,他对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态度一直十分冷淡,尽管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对阿尔巴尼亚表示了友好的姿态,试图与其建立联系,但霍查对此毫不留情。

当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试图接近阿尔巴尼亚时,霍查并不示弱,他对着美国冷冷一笑,表明阿尔巴尼亚不会与美帝国主义建立任何联系,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他表示阿尔巴尼亚将始终保持独立和自主,不会屈从于任何外部势力的影响和干涉,这种强硬的态度让美国人在阿尔巴尼亚并没有取得任何好处,反而碰了一鼻子灰。

霍查的坚定立场使得阿尔巴尼亚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显得孤立,但他却因此在国内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支持。

他的坚定意志和对国家主权的捍卫让他在阿尔巴尼亚人民中树立起了一种坚不可摧的领袖形象,同时这也让阿尔巴尼亚成为了一个在冷战格局下的特殊存在,不屈服于任何一方的压力和影响。

1968年,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干预行动,即布拉格之春事件,震惊了全球,霍查看着这场外科手术般的打击,认为华约也是一个犯罪团伙,决定不再与其为伍。

于是,他毅然宣布阿尔巴尼亚退出了华约,这一举动让阿尔巴尼亚在国际舞台上显得更加孤立,成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存在。

现在的阿尔巴尼亚不仅得罪了欧洲国家,也得罪了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甚至连苏联为首的华约阵营也一并得罪了,阿尔巴尼亚似乎只剩下了中国这样的朋友。

霍查对于中国提供的援助,并没有表现出太多感激之情,而是将其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他对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指指点点,甚至敢于对中国勒索300亿人民币的巨额援助,在那个年代,300亿人民币是一个天文数字,足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发展命运。

霍查的行为让人们对他的印象更加深刻,他虽然是阿尔巴尼亚的领袖,但他的作风却让人们感受到一种狡猾和强势。

他对国家利益的捍卫和对外援助的利用让他在阿尔巴尼亚乃至国际社会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的做法也让阿尔巴尼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国家,人们对这个小国的态度充满了好奇和疑惑。

在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一事件让霍查感到异常不安,他质问中国政府为什么在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之前没有事先通知阿尔巴尼亚。

他在这一事件中表现出的焦虑和愤怒凸显了他对自身影响力和地位的过度估计,霍查对中国的不满使得他在80年代初期将中国列入了黑名单,从此中阿友谊成为了不可提及的禁忌话题。

霍查并没有因此收敛自己的行为,反而更加独断专行,他认为阿尔巴尼亚是唯一信仰马列主义的国家,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

他甚至将其自身的意识形态打造成了“霍查主义”,将其个人崇拜和独裁体制融入了国家治理中,这一举动使得阿尔巴尼亚在国际上变得更加孤立,成为了一个被遗弃的国家。

霍查的妄想和偏执也日益加重,他开始对周边国家产生疑心,他认为这些国家都是潜在的敌人,随时可能对他下手,于是他开始采取一系列严厉的措施来防范所谓的威胁。

这使得阿尔巴尼亚的政治局势更加紧张,国内外交均陷入一片混乱,霍查的这种行为不仅加剧了阿尔巴尼亚的孤立,也加剧了他个人的独裁统治。

霍查早年留学法国,似乎继承了法国人的工程基因,在二战前期,法国为了对抗德国曾挖掘了马其诺防线,这启发了霍查,他开始要求阿尔巴尼亚人民修筑炮楼、碉堡,为应对潜在的威胁做准备。

这项巨大的战备基建活动持续了长达20多年,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防御工程之一,堪比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的壮举。

在2.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阿尔巴尼亚人民修建了惊人的70万个炮楼和碉堡,这一壮举引起了全球的瞩目,甚至让日本人都感叹不已。

尽管这项工程耗资巨大,甚至超过了马其诺防线的两倍,但是在那个时候,阿尔巴尼亚是欧洲最贫困的国家之一,这使得这项工程显得更加不可思议。

阿尔巴尼亚人民以国家的力量完成了建筑史上的壮举,但这样的成就并没有改变阿尔巴尼亚的贫困状况,这个国家成为了欧洲的低保户,被认为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由于资源匮乏,阿尔巴尼亚缺乏吸引外国入侵者的实质性资源,除了山地和石头,几乎没有其他可利用的自然资源。

苏联曾考虑对阿尔巴尼亚采取行动,但最终放弃了这一打算,他们认为攻打阿尔巴尼亚将是一项代价高昂的任务,需要耗费巨大的军事资源。

光是清理阿尔巴尼亚的70万个碉堡和炮楼,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军事装备,苏联估计需要40万大军、3000辆坦克、1500门火炮和1500架各类作战飞机,以及数以百亿计的卢布,这个代价显然是不值得的,攻打阿尔巴尼亚并不会带来任何实际利益。

此外,阿尔巴尼亚的人民也被认为缺乏奋斗精神,过于依赖外援,从建国之初开始,阿尔巴尼亚就依赖其他国家的援助生活,无论是南斯拉夫、苏联还是中国,阿尔巴尼亚都几乎没有自给自足过。

这让阿尔巴尼亚在国际舞台上显得十分孤立,欧盟对其申请加入的请求也屡次拒绝,阿尔巴尼亚国内的人们也被认为懒惰,对劳动没有积极性,更倾向于依赖外部援助,这使得阿尔巴尼亚成为一个经济困难、资源匮乏、社会落后的国家。

民众的抗议

1985年,霍查去世后,阿尔巴尼亚开始迈向政治多元化的道路,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苏联解体对阿尔巴尼亚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随后更名为阿尔巴尼亚社会党,国名也从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共和国改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1992年反对党上台,由贝里沙领导,他在政治手腕和自我放飞程度上不输给霍查。

贝里沙上台后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整顿,他不仅推翻了霍查时代的许多政策和制度,还对霍查的家人以及当时的高官们进行了彻底清算,让他们都遭受了严厉的惩罚,有的被判刑入狱,有的被迫进行艰苦劳动。

然而,贝里沙的统治并没有带来阿尔巴尼亚的真正繁荣,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和金融状况仍然严峻,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高达50%,贝里沙面临着严峻的经济挑战。

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贝里沙支持并放宽了民间借贷业务的政策,这些民间借贷公司收取的利息高于银行,从而吸引了更多人的储蓄,贝里沙借助这些民间借贷公司的支持成功竞选总统,并对这些公司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然而,这种高利贷的方式也给阿尔巴尼亚带来了新的问题,民间借贷的高利率使得许多人陷入了债务困境,造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阿尔巴尼亚在经济和金融领域的挑战仍然十分严峻。

1991年,随着南斯拉夫内战的爆发,国际社会对南斯拉夫进行了严厉的经济制裁,这使得南斯拉夫陷入了孤立的境地,欧洲杯等赛事也取消了南斯拉夫的参赛资格。

联合国对南斯拉夫实施物资禁运,使其经济陷入瘫痪,而这对于邻国阿尔巴尼亚来说却是一个商机。

阿尔巴尼亚成为了南斯拉夫最大的地下走私通道,各种非法交易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包括贩毒、走私、放高利贷、非法移民以及倒卖军火等活动,而这些非法活动都得到了贝里沙的默许和支持。

阿尔巴尼亚的民间借贷公司趁机扩大了走私业务,从中获取了丰厚的利润,然而当联合国取消对南斯拉夫的禁运后,南斯拉夫不再购买阿尔巴尼亚的高价产品,这使得阿尔巴尼亚的财路戛然而止。

许多民间借贷公司承诺给储户高额利息,但在走私业务停止后却无法偿还,于是他们又想出了“借新还旧”的办法,不断地从民间获得资金,企图维持这种经营模式。

然而这种高风险的金融模式最终导致了经济崩溃,1997年阿尔巴尼亚爆发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大量融资公司宣布破产,许多老板和高层纷纷逃离国境,阿尔巴尼亚老百姓一夜间损失惨重,贫困和失业问题愈发严重。

愤怒的民众走上街头示威抗议,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社会动荡局面,贝里沙则选择在私人游艇上观望,对阿尔巴尼亚的困境置之不理,这种极端的金融乱象引发了阿尔巴尼亚社会的激烈动荡。

1997年2月,阿尔巴尼亚第二大城市法罗拉发生了暴乱事件,导致军火库被洗劫一空。

尽管阿尔巴尼亚人口仅有280万,军队规模只有1万人,但由于之前中国援助的关系,阿尔巴尼亚拥有大量的军火,每个人几乎都有一把枪,国家军火库更是装备齐全,这使得暴乱局势更加严重。

阿尔巴尼亚的社会党在混乱的局势下再次崛起,带领民众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革命运动,他们在首都以外的各个军火库展开抢夺活动,导致阿尔巴尼亚陷入了一场严重的内战。

在这场内战中,民众将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带回家中,小区里的停车位要么停着坦克,要么停着装甲车,形成了一幅前所未有的景象。

道路上行驶的车辆都是军事装备,司机们也都十分警惕,任何不慎的行为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面对内乱局势,贝里沙寻求欧洲各国的援助,然而这些国家对他的请求并不买账,拒绝了他的求援请求,他们认为阿尔巴尼亚的内乱是其自身的问题,不愿意卷入其中。

贝里沙对这种态度感到愤怒,他觉得这些国家不理解阿尔巴尼亚的困境,于是暗示欧洲国家迟早会为他们的冷漠买单。

然而,时间终究会揭示一切,阿尔巴尼亚的局势变得越发混乱,社会秩序崩溃,这让贝里沙不得不继续寻求外部支持,然而他的求助声仍被欧洲各国领导人所忽视,这使得阿尔巴尼亚的困境更加严重。

1997年4月,阿尔巴尼亚周边国家如希腊和意大利发生了极其严重的武装抢劫事件,银行、珠宝店和富人区都被洗劫一空,这些抢劫团伙都持枪作案。

经过欧洲刑警组织的调查,他们发现这些抢劫犯全都是阿尔巴尼亚人,并且有大量的军火流入了欧洲的地下市场。

阿尔巴尼亚提供的廉价武器为欧洲黑帮提供了大量装备,这让欧洲各国的治安形势更加恶化。

面对这一情况,欧洲的领导人开始重视起阿尔巴尼亚的求援请求,他们终于明白了贝里沙的用意,意识到阿尔巴尼亚所面临的混乱局势对整个欧洲地区的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这也意味着欧洲国家不得不采取行动来应对这一局面,以防止更大范围的问题爆发。

贝里沙并不客气,向各位大国领导人施压,要求他们迅速提供资金援助,贝里沙表明,如果没有外部支持,他将难以维持阿尔巴尼亚的局面。

这一时期,甚至联合国安理会都对阿尔巴尼亚的状况感到担忧,授权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组成了新的八国联军,进入阿尔巴尼亚并采取武装行动,以实行武装平定。

随着联军介入,欧洲各国的安保费用迅速上涨,民众甚至不敢在夜间外出。

欧洲变得比唐山的烧烤店还热闹,欧洲国家冷漠地看着阿尔巴尼亚,内心中恨不得用各种粗鄙的方式来诅咒这个国家的祖宗十八代。

尽管口头上颇有微词,但欧洲国家不得不介入这件事,他们耗费巨大力量,最终才平定了阿尔巴尼亚的武装叛乱,然而贝里沙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多年来,欧洲一直在资助阿尔巴尼亚,这个国家的居民人口虽少,但欧洲还是愿意给予一定程度的帮助,因此阿尔巴尼亚过着平静的生活,几乎没有给欧洲带来什么麻烦。

然而当俄罗斯和乌克兰爆发冲突时,阿尔巴尼亚再次站了出来,希望通过这次事件来获得一些存在感。

然而,欧洲国家对于阿尔巴尼亚找到存在感这件事并不是很乐观,因为这个国家过去的种种行为已经让他们有所忌惮,因此他们担心阿尔巴尼亚再次制造麻烦,给欧洲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0 阅读:0

大嘴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