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终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供应链体系。为了满足不同市场需求,各种农产品物流模式应运而生。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农产品物流模式:
1. 基本模式
农产品生产基地——销地农产品物流园或仓储中心——销售终端(超市、菜市场等)——消费终端(家庭、商业餐饮、机关单位企业食堂)。
这种模式在一线、二线和主要三线城市中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由于这些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而周边农业生产基地的产能和品类不足,需要依赖本地的农产品物流园或仓储中心,从全国甚至海外进行集货,再批发至销售终端。
2. 集采配送模式
销售终端和群体消费终端将农产品采购市场化,由此诞生了一批集采配送企业和平台。其模式如下:
农产品生产基地——销地农产品物流园或仓储中心——集采配送中心{集采配送公司或平台——销售终端(超市、菜市场等)}——消费终端(家庭、商业餐饮、机关单位企业食堂)。
这种模式满足了各种销售终端或消费终端对农产品多样化、精细化的需求,减轻了超市和消费终端的采购压力。通过专业化的统筹配送,提高了配送效率,受到市场的欢迎。
3. 中央大厨房模式
城市中央大厨房的出现,将农产品的初加工社会化、专业化。其模式如下:
农产品生产基地——销地农产品物流园或仓储中心——中央大厨房(加工、包装)——销售终端(超市、菜市场等)——消费终端(家庭、商业餐饮、机关单位企业食堂)。
这种模式通过集中加工和包装,提升餐饮生产效率,提高了食材的利用率,降低了浪费。
4. 产地直供模式
一些农产品销量大的连锁超市或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减少供应链渠道成本,建立了与企业长期合作的农业生产基地,形成产地直供模式。其模式如下:
农产品生产基地——销售终端(超市、菜市场等)——消费终端(家庭、商业餐饮、机关单位企业食堂)。
这种模式简化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成本,保证了农产品的新鲜度,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
5. 其他模式
除此之外,农产品物流模式还包括,过境物流交易模式、销售终端互联网平台模式、海外特供模式、销售消费一体化模式等。
这些模式往往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形成了农产品物流与消费模式的多样化。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农产品物流模式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供应链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