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劝他不可杀过100人,结果他不听,斩三百人,晚年孤苦无依

南馆上海 2022-04-07 22:10:20

我们时常能够在影视剧中看到刽子手手拿着一把大砍刀,准备对犯人实行斩刑,随着一声“时辰已到,立即行刑”,刽子手便将口中白酒喷在大砍刀上,手起刀落,人头落地,顿时血溅三尺。

众所周知斩刑是古代的判处死刑方式之一,由此产生了专门砍头的刽子手这个职业,由于刽子手一生杀过的人不在少数,在古人看来即使是听从国法杀人,但却也有损阴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行业有这个行业的规矩。

古人都十分封建迷信,在实行斩首之刑时,为了能够尊重死者,刽子手需要在斩首前祭拜刽子手的祖师爷,请求祖师爷能够保佑顺利完成任务,也希望祖师爷能够保佑死者灵魂安宁,不要怨气冲天回来寻仇。

除此之外,我们看到电视中实行刑法必须要等到午时三刻,我们不禁要问斩头就斩头,为何还要选个固定的时辰呢?这是因为在这个时候人间的阳气是最旺盛的,可以防止犯人的冤魂久久不散。

再者就是要在斩首之前在大砍刀上喷上一口酒,因为酒是带有阳性的东西,它可以有效地镇压冤魂。除此之外还有杀毒消菌的作用,能够在斩首后需要防止一些病菌传染。

除了这些一系列规矩之外,对刽子手也是有能力要求的,在斩首时必须要一刀毙命,不能给死者造成更多的痛苦,也是为了防止有些人肆意报复,而在斩首时对犯人刻意增加痛苦,在刽子手的行业之中是不允许,这样的刽子手是极其不合格的。

除此之外还有最后一个规矩,那就是做这个行业的人不能超过100人。如果超过了100人在之后的日子里会遭受到报应。生前饱受孤苦,死后也是下地狱,不得安宁的。

可是就有这么一个人不听劝,一生砍了300多个人的头颅,最后果真遭到了报应。这个人就是清朝最后的一位刽子手邓海山。邓海山出生于清朝末年,他从小生活在十分贫苦的家庭,加上他其貌不扬,在那个战乱纷纷的年代他难以找到工作维持生活。

我们都知道刽子手是一个面露凶恶,旁人看了都十分畏惧的一个角色。而邓海山因为长相便开始了这样一个行当。当时一位要退休的刽子手便看中了邓海山凶恶的面貌,就觉得他十分合适从事这个行业。邓海山当时并不想要干这杀人的勾当,可是无奈生活所迫,便听从了那个刽子手的指引开始了这条杀戮之路。

刽子手并不是我们从电视中看到的那样简简单单地杀个人而已,他其中还有很多学问,也需要进行很多练习,他不仅要手持重刀还要快准稳。很多人都不能实现将人一刀毙命。后来呈现的效果都是日复一日练出来的。邓海生开始便练习砍各种瓜类,后来便练习砍香灰头。

经过他的勤奋练习,他终于到了出师的那一天。到邓海生出师的前一天晚上,他的师傅再次把他叫入房中。将作为刽子手要遵循的规矩悉数教给了他。最重要的便是要杀的人必须不超过100。

当时邓海生谨遵教诲 ,便叩谢师恩而离去。因为邓海生在斩首的过程中将刀拿得稳,也是一刀将犯人毙命,所以官府对这个新来的刽子手十分满意,当时给他的工资是每杀一个人就会给他4两银子。后来也有一些犯人的亲属来找到他,想让他能够痛快地让犯人解脱,所以也会给他一些钱财。那时候邓海生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人心就如蛇吞象是十分贪婪的,再说邓海生只有一门手艺,倘若他离开了这个职位,他又会再次过上昔日穷困潦倒的生活,所以当他杀够了100人之后,他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继续干着这个行业直到后来清朝覆灭。

到了民国时期,民国政府明确的废除了刽子手这一个职业,当时邓海生的职业生涯也走到了尽头,使他造的杀孽而得到的报应也随之而来。由于邓海生杀人过多,尽管他是奉着朝廷的命令,但当时的人们还是认为他这样做是有损阴德的。

加上邓海生本来就长得让人害怕,因为他曾经干过这样一个职业,让人觉得他整个人都是杀气腾腾,随时都会要人性命的感觉,所以很多人见了他都避而远之。因此邓海生也没有能够娶到媳妇儿。

就这样邓海生孤苦无依的生活,他在当刽子手所留下的积蓄也让他挥霍的干净。随后他想要能够遁入空门给自己晚年留下一个安生之所,可当时佛门认为他杀孽太重,不适合进入佛门重地潜心修炼,于是拒绝了他。

结语:最后邓海山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凄惨死去,最后也没有人为他收尸。邓海生最后落到如此下场完全是他自己咎由自取,或许他及时收手就不会落到如此下场,既然自己选择了那条路就要承担这条路所带来的后果。

黄圣依独家语音

为你读新鲜资讯

0 阅读:9

南馆上海

简介:南馆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