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西医叫法,在中医盛行的古代叫啥?仅一个字,却很耳熟

万事浮华 2024-07-03 10:46:34

中医能治疗癌症吗?

只要在网上问出这个问题,必然就会引起一场大论战。

尤其是近年来,身患癌症的病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认为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才会导致患癌率升高。

“癌症”也是西医流传过来之后的说法,那么在中医盛行的古代有癌症吗?有的话又叫什么呢?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中新网】,具体链接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古代中国存在癌症吗?

许多人认为癌症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但历史研究表明,癌症早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中医对癌症的认知和治疗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癌症的记载。例如,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肿瘤的描述,虽然当时还没有明确的"癌症"概念,但对于一些恶性肿瘤的症状和特征已有所认识。

癌症概念的最早雏形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瘤"概念。甲骨文中就有"瘤"字的记载,表示人体表面的异常肿块。古人对"瘤"的理解主要集中在其外观特征上,并尝试用各种方法进行治疗。

在这个阶段,人们对"瘤"的认识还比较粗浅,主要是基于视觉和触觉的观察。他们注意到这些异常肿块的存在,但对其本质和危害性的认识还很有限。尽管如此,这种早期的观察为后来癌症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医学界开始使用"疡"这个概念来描述一些恶性肿瘤。《难经》中对"疡"有详细描述,认为它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古代医家对"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展出相应的治疗方法。

随着医学知识的积累,"肿疡"这一概念在晋唐时期形成。《备急千金要方》中有关于"肿疡"的详细记载。

宋明时期,对"肿疡"的研究更加深入,古代医籍中积累了大量关于"肿疡"的治疗方法。宋代著名医家陈自明在《外科精要》中详细描述了“乳石痈”也叫“乳岩”(乳腺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他指出,乳岩初期如"梅核",后期如"覆杯",并强调了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除了上述说法之外,“癌症”在古代还被称之为“喦”(岩),形象地描述了癌症病灶坚硬如山岩的特点。

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和细胞学说的兴起,"癌"这个概念被引入中国医学界。这一概念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对癌症的认识和研究,也促进了中西医结合在癌症研究中的发展。

"癌"这个概念的引入,为中国医学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研究这种疾病。西方医学的细胞学说和病理学研究,使得医生们能够从微观层面理解癌症的本质。这种新的认知框架,与中医传统的整体观念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癌症研究体系。

例如,著名中医学家张锡纯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就尝试将西医的癌症概念与中医的"岩"、"疡"等概念相结合,提出了独特的癌症治疗方法。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中医对癌症的认识,也为现代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医是如何治疗癌症的?

中国古代医学在治疗癌症时,遵循"化、提、补"的原则。"化"指化解肿块,"提"是提升正气,"补"则是补充元气。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构成了古代癌症治疗的基本框架。

"化"的目的是直接作用于肿瘤,减少其体积或消除其影响。古代医家常用一些具有化瘀散结功效的药物,如三棱、莪术等,来达到这一目的。

"提"的作用是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古人认为,正气足则邪不可干。通过提升正气,可以增强机体对抗癌症的能力。常用的提气药物包括柴胡、升麻等。

"补"则是针对癌症患者常见的气血亏虚状态。由于癌症本身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消耗,患者往往出现元气不足的情况。因此,补充元气成为治疗的重要环节。人参、黄芪等补气药物在古代癌症治疗中经常被使用。

不过中医一直讲求因人而异,每个患者都要针对性的看诊、开方、吃药。

而对于晚期癌症,古代医家更注重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而非一味追求根治。这种思想与现代姑息治疗的理念不谋而合。

古代医家将癌症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类。有形者称为"岩",无形者称为"脱营"。此外,还根据发病位置进行分类。

"岩"主要指那些可以触摸到的实体肿瘤,如乳腺癌、皮肤癌等。古代医家认为这类肿瘤多由气血凝结所致。

"脱营"则指那些没有明显肿块的癌症,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古人认为这类疾病主要是由于精气亏虚所致。

这种分类方法虽然简单,但反映了古人对不同类型癌症临床表现的敏锐观察。

古代医籍中记载了多种癌症类型,如:

乳岩:即乳腺癌。明代甚至还有一本叫做《证治准绳》的医书中,记录了一例男性乳癌的病例。

舌岩:舌癌。古代医家注意到舌癌常表现为舌部的顽固性溃疡或肿块,并伴有疼痛和吞咽困难。

石疽:皮肤癌。"石疽"这个名称形象地描述了皮肤癌坚硬如石的特点。

至于现代常见的几种癌症,在古代也有所记录,只不过名字大不相同:

肝癌:古代称为"肝积"或"肝岩"。

肺癌:古代称为"肺积"或"肺痈"。

直肠癌:古代称为"肠痔"或"肠痈"。

这些分类和命名反映了古代医家对不同部位癌症的认识。虽然与现代医学的分类方法有所不同,但这些观察和描述为后来的癌症研究奠定了基础。

古今癌症治疗的共通之处

无论古今,医家都非常重视病人的心理状态。古代医籍中就有"百病生于气"的说法,强调情志对疾病的影响。现代研究也证实,良好的心态能够提高免疫力,有利于癌症的治疗。

古代医家认为,情志不畅可能导致气机郁滞,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包括癌症。因此,他们在治疗过程中非常注重调节患者的情绪。例如,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就强调,治病先治心。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心理因素对癌症治疗的重要性。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对治疗的耐受性,甚至可能影响疾病的预后。因此,心理干预已经成为现代癌症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古代相比,现代医学在癌症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先进的影像学检查、精准的病理诊断、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癌症的诊治水平。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忽视中医的智慧。中医在调节整体平衡、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仍有独特优势。

参考资料:

中新网:

北京市卫健委:

0 阅读:53

万事浮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