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在云端的失落羌寨
九子屯古村落位于阿坝州理县木卡乡,是一个典型的羌族古寨,坐落在海拔2600多米的高山云雾之巅。
本周末随欢乐中国(成都徒步)采摘蘑菇群再进理县,一大早从西门文化宫乘大巴经都江堰市过汶川,在桃坪下高速走省道抵达薛城古镇木卡三寨,转乘当地小车跨杂谷脑河,沿似72拐、连续不断的Z字单车道一路上行。
攀升到2000多米的寨卡后,徒步4公里左右的上山路,进入海拔2640多米的草甸之上的九子屯古寨。
残垣断壁前,映入眼帘的是草甸、马匹、不知名的高山花草,此行登高笔架山,又一次领略了藏、羌理县的人文美景及千年沧桑的历史印迹。
九子屯位于阿坝州理县薛城镇,是一个位于高山上的神秘羌寨遗址,在群山环抱之中,为古人屯兵之处,山势高,地势险要,加上常年云雾缭绕而充满神秘色彩,是游人心中醉美的“云上羌寨,其神秘处离不开废旧的羌寨遗址,故又被称为川西的“马丘比丘。壮观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观赏。
每到夏天,特别是暑假期间,从都市里来的大伙伴们拄着拐杖、小伙伴们手提五颜六色的蓝子,袋子在家人的陪伴、指点下,漫山遍野的在草甸、松林中寻找诱人的蘑菇。
这不,今还真邂逅了不少采蘑菇的小姑娘呢,别看她们年龄不大,识别、采摘蘑菇还挻内行的哦,左一蓝、右一框,不怎么样的也提着装着蘑菇的塑料袋,得意洋洋的在游人前晃动,丰收后的她们兴高采烈聚在一起吃零食、荡秘千、在残垣断壁、草甸、马群中拍照留念。
曾经辉煌的军事要塞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站在旁边可俯瞰峡谷之底的杂谷脑河谷及两岸崇山峻岭中的蜿蜒小路和镶嵌在绿色之中的村舍民居,
据当地老乡介绍,九子屯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乾隆十七年,清政府在杂谷地区废除土司制,推行改土归流,实行屯兵制。原杂谷土司部分属地被分设为五屯,包括九子屯在内的五屯分别由清政府直接管理。九子屯最初由土守备、千总、把总、外委等官员管理,后来增设了土守备一名,由各寨头人充任。九子屯的守备杨安邦是藏族,深受羌文化影响,信仰也融入了羌民之中。
半山腰上的列立寨,羌名(里布),传说是一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清朝时期,这里住着一户大富人家张氏,张家请了风水先生测定后说: "这乃是一处风水宝地” ,特别是“龙口水"这个地方更是龙脉之地。张家便就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寺庙,里面供奉着观音菩萨、川主菩萨等。右边是寺庙、左边是张家人的人力石磨坊,下面流消着的是冬暖夏凉的“龙口水”,供里布村民的人、畜饮用水和灌溉,生活有了保障,人们就认为这是上天真龙特赐给里布人民的"神水"。
请能工巧匠打道了一个龙形水槽,把深源的地下水从寺庙下方引到了外面, 从而龙口里面就有了永不停留的一股清澈甘甜的泉水, 后来人们就把它定为"龙口水,每年正月初,早晨去背水的人都要给龙头融上一柱“早香",析求保佑里布五谷丰登、平安吉样。
九子屯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还保留了许多传统文化特色。羌族各村寨在清代同属于五屯之民,九子屯的居民自豪于他们过去与嘉绒人同为“五屯”之民,并在战争时期受清政府调度出征。九子屯古寨遗址如今保存还相对完好,错落有致的古羌堡和残垣断壁印证了当年曾经的辉煌。
如今,九子屯仍然保持着原始古朴的风貌,不需要门票,完全未开发状态。每年5月至8月草甸上开满遍地的野花。游客可以在这里徒步露营,采蘑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草地像绿色的毯子一样,起伏的山间草地遇雨水又变成了梯田,四季散养的牛、羊和马悠闲地在这里觅食。据说秋天的九子屯更是美丽,漫山遍野的红叶和金黄的色彩更是渲染着这片宁静的山地。
沧桑巨变典藏厚重历史, 高山峡谷勾画多彩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