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总部收到一封战报,首长怒道:没见过这么夸张的战绩,重审

茅舍品史 2023-07-28 12:49:47

1952年,志愿军总部收到一封战报,政治部主任杜平看完后怒道:“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见过这么夸张的战绩,重审!”

战报上赫然写着:一个刚入伍不久的新兵,守住了2个阵地,打退敌人41次冲锋,歼敌283人!在夸张的战绩面前,久经沙场的杜平气愤不已,他大声呵斥道:“重审!”

在重审的过程中,一个叫胡修道的小战士也被更多人所熟知……

1951年,年仅20岁的胡修道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跟随大部队赶赴朝鲜,他面庞稚嫩,作战经验不多,但勇敢无畏,常冲锋在第一线。

1952年,拥有6万精良装备的美军与中国志愿军在上甘岭进对战,美军拥有300多架大炮、170辆坦克以及几百架战斗机,中国志愿军在装备方面丝毫不占优势。

志愿军的整个阵地大小只有不到4万平方公里,敌人的炮火都无一例外的涌向了我军阵地,造成极大的伤亡。

上甘岭很快就被炸成一片焦土,在这场持续时间长达43天的争夺战中,志愿军与美军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我方多次险些失去阵地,又多次顽强守住。

一个多月的时间,志愿军共打退美军900多次冲锋,靠着顽强的意志力将敌人拖入拉锯战的旋涡,反击过程中,我军的火力几乎快要发挥到极限,整个阵地内,没有一处安全地方。

后来,美军加大了重点进攻,由全面轰炸转到重点进攻上甘岭右侧的597.7高地,而这里,正是胡修道坚守的地方。

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他早就暗下决心:一定要与战友们共进退,死守住阵地,绝对不退让。

上甘岭的右侧共有三个阵地,分别是3号、9号和10号,胡修道等人负责镇守3号阵地。

一番狂轰滥炸之下,3号阵地的防御工事荡然无存,战士们失去岩石的庇护,身旁只剩下焦土,但好在,不远处还留下一块坚硬无比的大青石。

在结束了长时间的炮火轰炸后,敌人趁着天没亮,就派出一支步兵,以飞快的速度向胡修道所处的高地进攻。

敌人数量太多,3号阵地仅有几个人,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敌人向高地逐渐逼近。

此时,胡修道在敌人的人海战术面前也犯了难。他紧张的双手冒汗,紧握着爆破筒的双手控制不住的发抖。

眼看敌人已经快要突破最后一层防线,班长一声令下,胡修道和几名战士便火速探出头来,用最大的力气将爆破筒精准扔到敌人所在区域。

敌人来不及躲避,应声倒下。胡修道见此情景,马上加大火力,又扔出一个手雷和一个手榴弹。

眼看硬突损失太大,敌人马上躲到半山腰,他们重新思考对策,山上安静了一段时间。很快,他们再次进攻,向着山头的方向快速前进。

而胡修道和其他战士也调整对策,由于人数实在太少,他们决定必须明确分工,最后决定由一个新兵提供弹药,班长负责打击敌人的先头兵,胡修道负责从两翼包抄过来的士兵。

他们配合默契,几个人勉强能压制住敌人。但敌人数量不容小觑,为了能够一直压制,几个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一轮又一轮的精准打击美军。

可是,3号阵地刚能勉强自保,旁边的9号阵地却岌岌可危。见此情况,连长只能临时抽走一些士兵去支援9号阵地。

班长被调走,3号阵地只剩新兵腾士生和胡修道,坚守阵地的难度再次升级。两个人躲在唯一的大青石后面,等待敌人发起新一轮进攻。

敌人受挫严重,恼羞成怒,他们将大炮对准3号阵地,大量炮兵集结,两个人只能躲在大青石后面,毫无反击机会。

但是,胡修道不想再耗下去,于是,他鼓起勇气向山下望去,只见美军如黑云压境一般,思考片刻,他拿起手榴弹,使尽全身力量,投向美军所在位置。

令他没想到的是,一枚手榴弹却阴差阳错的炸死了美军那边的高级指挥官,还有几名美军也被炸得血肉模糊。指挥官被炸死,剩下的美军顿时像无头苍蝇,陷入了恐慌。

见敌人心态有了波动,胡修道连忙拿起身旁的机枪,对着山下的美军进行扫射,敌人群龙无首,最终放弃对3号阵地的进攻。

胡修道连忙转移阵地,带着腾士生支援10号阵地,二人对着山下的敌人展开猛烈扫射。可敌人火力过猛,腾士生只能离开,向大部队报告伤亡情况并请求支援。

此时,还留在10号阵地的胡修道拖着疲惫的身体,朝着敌人的方向不断投掷手榴弹,直到援军赶来,10号阵地才被保住。

胡修道不知疲倦的从白天打到黑夜,再打到白天,穿梭在3号、9号和10号阵地间,像被拧上了发条。

据战后统计,他本人共击退敌人41次进攻,打死敌军283人,在战场上创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绩,一战成名。

即使被记了特等功并授予很多荣誉称号,但胡修道却淡淡的说道:“我能活着,多亏了那块大青石,荣誉不是属于个人的,而应该属于所有的志愿军战士。”

战场上,他是创造神话的“战神”,战场下,他看淡功名,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2002年,这位老英雄寿终正寝……

71 阅读:10124
评论列表
  • 2023-08-01 21:52

    致敬老一辈先烈

  • 2023-08-06 20:23

    我爷爷也参加过抗美援朝,38军,最惨烈的一战,全连就剩下3个人,身上八处枪伤,都是半指已上深度。小时后不懂事总是问爷爷待遇如何如何,和其他干部攀比,爷爷总是说比那些牺牲的战友得到的太多,长大了才理解爷爷的心情。老一辈有绝对的信仰觉悟,家里人当每代人都有兵历练(后来都是正常转业),没动群众一针一线,爷爷下乡调研都是自己带米,买老乡的大葱,借点大酱算是伙食,弟弟转业没安排工作,当过鞋厂工人、电脑维修和快递员都干过,前几年国家安置退伍军人才有正式编制。我们家族都是靠自己打拼,算是工薪家庭,问心无愧。愿祖国繁荣昌盛,大家平安幸福~

  • 2023-08-03 15:43

    老一辈军人经历了惨烈的战斗,对自己的功劳看的很淡,对牺牲的同伴无限崇敬。致敬!

茅舍品史

简介:解读古今故事,品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