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快轰炸机“逆火”起飞,起重126吨的钢铁巨兽,震撼

乐枫看军事 2023-12-25 19:06:01

“逆火”,是苏联在1969年研发的图-22M系列战略轰炸机的最终改良型,它拥有惊人的2.3马赫的最高飞行速度,完全颠覆了过去轰炸机的印象,堪称钢铁巨兽。

如今,“逆火”的起飞过程被曝光,咱们一起来看看,这头“钢铁猛兽”是如何起飞的。

超重起飞,“逆火”展翅高飞

全长42米,翼展34米,126吨起飞重量的“逆火”轰炸机,在两台推力强劲的发动机驱动下开始滑行。

机翼后掠角度可变设计,起飞时选择20度角,减速机轮离地,“逆火”像一只展翅的巨鸟,顺利起飞。超重的机身贴地飞行一段后迅速爬升,很快就消失在云端。

这种巨大的机身尺寸和超高的起飞重量,完全颠覆了过去对轰炸机的认知。然而“逆火”却以轻盈的姿态驰骋天空,这种可变翼面设计无疑是该机最大的亮点。

起飞过程中机翼后掠角度的调整,使其能够匹配飞机的飞行状态,不管是低速滑行、起飞爬升还是高速飞行,都能够保证机动性和飞行性能。

“逆火”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20世纪60年代,苏联空军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远程战略轰炸机来取代性能不佳的图-22“眼罩”轰炸机。

1965年,苏联政府下达了严格指标的设计任务书:这种新轰炸机的航程需达5000公里,高空速度2马赫,低空速度1马赫。

面对如此严苛的指标,图波列夫设计局经过反复论证,最终提出了一套可行的方案。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图-22M“逆火”的前身。

这种钢铁巨兽之所以能轻盈飞翔,要归功于其可变后掠翼的特殊设计。

图-22M3的机翼为驱动螺旋千斤顶的液压马达所控制,可以在20度、30度、50度和65度这4个后掠角之间切换。

起飞时选择20度角可以获得最大升力和安全系数;30度用于爬升和长时间亚音速飞行更加经济适用;

50度则用于低空跨音速突防;65度大后掠翼则可以减少阻力,使其达到2.3马赫的超高速巡航。

可变后掠翼如同机翼上的“瑞士军刀”,适应了该机从低速滑跑、到高速飞行的全速飞行状态,可以说是“逆火”成功的重要保证。

挟24吨“武器”,“逆火”气势惊人

全球最快轰炸机“逆火”最大载荷高达24吨,内外武器组合可选。6枚核导弹,或者10枚高超音速反舰导弹,任何一种组合都让“逆火”具有强大的打击力。

此外还可挂载各类常规炸弹,一头钢铁猛兽顿时焕发无比气势,敌我识别器,全向警戒雷达等电子设备,为“逆火”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电子防护屏障。

24吨的巨大载荷是该机又一大亮点。高超音速的巡航速度使其能够快速穿透敌方防空体系,而充足的挂载空间则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打击火力。

不管是远程的反舰导弹,还是大量的常规航弹,都使“逆火”具有可观的打击半径。在电子对抗设备的保护下,想要击落这头“钢铁猛兽”难如登天。

其实,“逆火”的设计初衷就是作为一种远程战略轰炸机,主要执行反舰任务,尤其是对付美国的航母打击群。

在冷战时期,为了抗衡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存在,苏联汇集了大量航空兵力对北约目标形成了双重压制,使欧洲陷入苏联空袭的恐惧之中。

而作为苏联航空打击力量中的重要战力,图-22M3“逆火”轰炸机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它那24吨的超大武器载荷,使其能够执行各种打击任务。

无论是携带AS-4/AS-6型远程反舰导弹对敌方航母战斗群发动突袭,还是挂载大量自由落体炸弹对陆面目标进行毁灭性打击,亦或是运送核武器对敌要塞实施战术打击,“逆火”在冷战年代都是苏联空军的坚实战力。

而在实际演习当中,苏军的图-22M3编队也证实了其巨大威力。

譬如1968年“地平线84”演习中,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国的逾百架图-22M3同时起飞参加夜间突袭任务,采用低空高速突防战术,从东北—西南—东南三个方向对西欧假想敌发动了“三矢齐发”打击。

整个过程中,北约防空雷达对于这些目标几乎毫无反应。在如此密集的“逆火”轰炸机部队面前,欧洲防空体系形同虚设。

在当年的条件下,图-22M3就以其过硬的作战性能,对西方国家的威胁堪比洲际弹道导弹。它扮演着苏联战略威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被西方视为“恶魔般的存在”。

2.3马赫速度,“逆火”冲上云霄

图-22M3轰炸机最为锋利的獠牙,正是其2.3马赫的超高飞行速度。

这种风驰电掣的突防战术,让“逆火”能够快速进入敌方领空发动攻击,执行完任务后迅速撤离,对敌方几乎没有反击机会。

正是这种速度优势,成就了它在冷战年代的战略地位,也让西方国家对其望而生畏。

先进的涡扇发动机为“逆火”提供了超强动力。机身逐渐爬升到1.3万米高空,巡航速度达到0.86马赫。

随后机翼后掠角变大,“逆火”的速度疾速递增,很快达到了2.3马赫的飞行速度,如穿云箭一般冲上云霄,对敌方防空系统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2.3马赫的最高飞行速度,这无疑是“逆火”最为核心的技术参数。如此高的飞行速度对敌方防空系统的突破难度降低了数个数量级,且高空高速飞行还大大延长了武器的打击范围。

正是这种速度优势,使得“逆火”能够从内陆基地起飞,快速进入敌方领空发动攻击,执行完任务后迅速撤离,对敌方的反击难度极大。可以说,速度就是“逆火”最为锋利的獠牙。

在图-22M诞生之初,设计局就将提高飞行速度作为首要目标。

20世纪60年代面对苏联空军下达的设计任务书时,图波列夫设计局深知仅仅依靠航程和载荷是不够的,速度的提升才是这种新型轰炸机的生命线。

当时西方国家防空体系的防御水平日益提高,想要让轰炸机突破拦截已愈加困难。

因此,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设计局将图-22M最高速度的设计指标定在了2马赫,并在发动机、控制系统、结构材料等各个方面下足功夫,终于使“逆火”如愿以偿,达到了2.3马赫的辉煌成就。

正是凭借着超高速度,图-22M3犹如一支隐形的远程战略导弹,能够快速从内地基地起飞,在敌方防空体系反应过来之前发动突袭,完成攻击后迅速撤离战区。

这种风驰电掣的战术让北约深感胆寒,也让“逆火”在冷战年代树立了极高的威望。

14 阅读:6254
评论列表
  • 2024-03-05 09:14

    大白鹅也是可变机翼,看来高音速飞行还不是可变机翼技术支撑。

  • 2023-12-27 23:12

    图22眼罩与图22M逆火差别很大,共同点是今天生存能力都严重不足。

  • 2023-12-27 16:07

    大米格[笑着哭]

    ꧁谁反对꧂꧂ 回复:
    米格31[呲牙笑]
  • 2024-03-03 11:15

    逆火最大载荷24吨绝对带不了10枚高超音速反舰导弹,高超音速武器重量比较大,匕首这类的高超音速导弹至少重4-5吨,所以逆火最多带4-6枚!

乐枫看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